趙淸寶沒有時間再與那些孩子玩耍,每跟著趙元開,做他的跟班。
朝廷大臣看到趙元開這麼對待自己的侄子,便勸他在皇上那裏,給他求個一官半職,被趙元開否決了。
趙元開笑笑,他還,還得再大一大。
趙淸寶就這樣,埋沒在眾多的隨從中,跟他們笑,相處有禮,再不賣弄他那學來的武學和文采。眾位官員看他這個德行,都為他可惜,若是趙元齡在世,他就是一個太子,就這麼廢了?
楊桐得知趙淸寶的情況,立即在早朝上啟奏皇上。
“皇上,先皇有一子,名淸寶,如今賦閑在家,趙大人給他一個跟班的職位,皇上,臣以為,趙大人這樣安排不妥,讓世人怎麼看我們北國皇室?先皇之子淸寶,皇上也該封個王位才是。”
“是啊皇上,臣也啟稟皇上,賜趙淸寶一個名位,以正視聽。”吏部尚書周法海,也上前啟奏。
李矩坐在堂上,沒有話,他看著眾臣,其餘人等皆做沉思狀,不輕易進言。他們心裏疑惑,為什麼楊丞相在這個時候,提起趙淸寶這個孩子?
要知道,皇上為太子一事,一直傷透了腦筋,他共有皇子四位,按皇後所生的三皇子李呈卿,該是最好的人選,李呈卿現年十歲,聰明好學,將來一定能擔當皇位一職。
隻是有一個梗梗在了李矩的喉嚨,那就是趙元齡的兒子趙淸寶,想當年,是自己下旨,封一未做過皇位的師兄為先皇的,那是他想籠絡兩個師弟的心,沒有想太多。如今想來,當年自己是多麼愚蠢,自己給自己下套了。
當年這孩子才**歲,若是十八歲,隻怕早被兩個師弟推上皇帝的寶座了,因為他那時還一再跟兩個師弟虛讓。現如今他十八歲了,該如何處理,還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按理,李矩把太子的位置留給趙淸寶,那是無可爭議的。但是李矩不甘心,把好不容易到手的皇位拱手讓人,擱在誰頭上誰都做不到。
所以對於過去眾臣一直討論立太子一事,李矩是找各種理由反對的,再加上揣摩皇上心思的大臣進言,皇上龍體安康,現在立太子,還為時尚早,縱觀過去曆朝曆代,早立太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於是此事耽擱下來。
而李矩最擔心的,就是這個一直無人知道下落的趙淸寶,現在回來了,他該怎麼安置他,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沒想到楊桐在這個時候提出來,他有些不明白。
因為李呈卿也是楊桐的外甥,他該為他的外甥考慮才是,怎麼忽然提出趙淸寶來,不知他的用意究竟是什麼。
“丞相愛卿,依你看,朕該封他什麼王好呀!”李矩坐在龍椅上,身子前傾。他把問題,拋給了楊桐。
“皇上,臣以為,趙淸寶年少有為,有著一身的好功夫,不若封他為鎮西王,不知皇上以為如何?”楊桐拱手道。
“唔,眾位愛卿以為丞相所提如何?”李矩身子靠回椅背上,他此時心裏明白了,楊桐是要把扼守西關的任務,派給這個不諳人世的夥子,若是他能保住西疆,不讓外族來犯,那是最好,若是年輕氣盛,死於敵手,那他為國捐軀,也無人指責他了。這個主意好。
“皇上,臣以為,丞相所言極是。先皇之子趙淸寶,擔當鎮西王是理所當然,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戶部尚書李典,上前附和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眾位大臣,爭先恐後地上前奏道。
此時也有不同的聲音,先反對的當屬趙元開,他上前啟稟道。
“皇上,臣以為不可,臣侄趙淸寶,無功稱王,令人不服,況且他年紀尚,不諳世事,臣以為讓他呆在臣身邊,臣再引導他幾年,那時他年歲漸長,思想成熟,到那時皇上再封不遲,臣請皇上恩準。”
“趙大人,年少才好有作為,至於趙淸寶年輕,思想不成熟,那又有什麼關係?皇上自然會挑選老成持重的人,輔佐鎮西王趙淸寶的。”兵部尚書巴圖,長得一臉橫肉,高大威武,他上前對著趙元開笑道,“鄙人怎麼聽,趙大人把先皇之子,放在身邊做跟班,每日裏端茶倒水,捧便倒尿,難道趙大人府裏連個下人也雇不起?若真如此,鄙人出資,給趙大人買兩個丫頭使喚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