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動對方,爭取多得到一些錢,他可憐巴巴地說了下去:“我真可憐啊!到處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頓沒下頓,死了都沒人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您不知道當時的情況,火一下子冒了出來!仿佛是從地獄中冒出來的!逃命的人群都擠在一起,我好不容易衝到門口,可一個大個子在我身後大喊:‘讓我先出去!我還年輕,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著我的身體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覺,等我醒來,就成了瞎子,命運真不公平啊!”
威爾遜先生冷冷地說道:“事實恐怕不是這樣吧?你說反了。”
盲人一驚,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對著威爾遜先生。
威爾遜先生一字一頓地說:“我當時也在布爾頓化工廠當工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長得比我高大,你說的那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長時間,突然一把抓住威爾遜先生,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啊!不公平的命運!你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
威爾遜先生用力推開盲人的手,舉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櫚手杖,平靜地說:“你知道嗎?我也是一個瞎子。你相信命運,可是我不信。”
挖掘潛能:
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敗,有人隻能以乞討混日子為生,有人卻能出人頭地,這絕非命運的安排,而在於個人的奮鬥與否。
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不公平——不管它是先天的缺陷還是後天的挫折,都不要憐惜自己,而要咬緊牙根挺住,然後像獅子一樣勇猛向前。
辯證地去看,並非苦難成就天才,也不是天才特別熱愛苦難。苦難很多人都可能會碰到,有的人退縮了,有的人克服了。退縮的人就此沉沒,克服的人成了天才。
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前的苦難。
摔不碎的玻璃杯
人在身處逆境時,適應環境的能力實在驚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隻要立誌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卡耐基
一個農民,初中隻讀了兩年,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7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20世紀80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裏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隻能種莊稼,他隻好又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裏,他是一個想發財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對一個隻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可是天文數字。他的母親受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抑鬱而死。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隻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手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衝入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隻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