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槍挑東南(2 / 3)

柳鶯鶯坐了一會兒,忽道:“小色鬼,你沒偷看吧。”梁蕭大覺泄氣,哼聲道:“沒看!”柳鶯鶯暗罵道:“小笨蛋,渾沒半點膽子。”想罷雙頰又熱,啐了一口,卻不知到底是啐梁蕭,還是不忿自身。又枯坐一陣,柳鶯鶯忽地笑道:“小色鬼,趁著沒人,我唱首曲子給你聽,好不好?”梁蕭喜道:“好呀。”柳鶯鶯見他急切模樣,嫣然一笑,綻朱唇,啟玉齒,對著滔滔江水展喉歌道:“牧草青青永駐留,走上千年不到頭。海子連波大如天,子子孫孫喝不夠。天上的白雲全是羊,地上的山丘都是牛;一箭射下太陽來,放在床頭省燈油。”

這首曲子原本俗野至極,但經柳鶯鶯珠玉之喉一番歌來,竟然說不出的宛轉好聽,頗有繞梁三日、勾魂攝魄之妙。梁蕭從未聽過這般好歌喉,不禁癡了,在曲韻中回味了好久,才想起詞來,問道:“這曲子是誰寫的,也不怕吹破牛皮?”柳鶯鶯雪玉般麵頰上浮起一絲微笑,說道:“這首曲子就叫大話歌,是天山腳下的窮牧人唱的,隻為太窮,所以指望牧場青翠,廣大無極。海子湖比天還大,永不幹涸,這樣就可以萬代千秋地放牧,不受遷徙之苦。但大多窮牧人都是幫人放牧,自己沒有牛羊,於是看到白雲就想到羊,看到山丘就想到牛。到得晚上,帳裏沒燈,又黑又冷,他們就想一箭射落太陽,放到帳篷裏取暖照亮。”柳鶯鶯說到這裏,笑容忽斂,輕輕歎了口氣。

梁蕭想到那些窮牧人的慘淡光景,也笑不出來。見柳鶯鶯甚不開心,便道:“鶯鶯,你唱歌真好聽,再唱一首好不好?”柳鶯鶯撅嘴道:“我又不是勾欄裏的姑娘,為啥隻我唱,你也要唱給我聽。”梁蕭為難道:“可我不會唱。”柳鶯鶯笑道:“那你會做什麼呀?”梁蕭想了想,道:“我會數星星。”柳鶯鶯微顰道:“這也算本事,星星都在天上掛著,傻子才不會數!”梁蕭笑道:“我數得可與別人不同。”他伸手指著天上,道:“你瞧啊,那四顆星星連起來像什麼?”柳鶯鶯順他手指瞧去,說道:“像石臼。”梁蕭又指道:“上麵三顆呢?”柳鶯鶯道:“像杵子。”梁蕭笑道:“旁邊那四顆星像什麼?”柳鶯鶯雙目一亮,拍手笑道:“啊喲,這個像人,這麼一說,可不是一個人用杵子搗米麼?”梁蕭道:“不是搗米,是杵藥,這些星星有個總名兒,叫做仙人杵藥。”說罷又一一指著諸星,說道:“那八顆星連起來名叫弧矢,如箭在弦;那個叫天船,那是天龜,那是軒轅,那是玉井,那是天刀,那是河鼓。嗯,那個麼?是牛郎牽的牛,織女是那顆最亮的星子,身旁兩顆小星星,是她的兩個孩兒,是以光芒暗淡些……”

梁蕭隨意指畫星空,柳鶯鶯隨他指點,瞧得目不轉睛,笑道:“真奇怪,以往瞧星星就是星星,倒沒覺察到這許多人物牛馬,虧得聽你說了,方才知道。”梁蕭笑道:“這都是古人想出來的,不算我的功勞。”柳鶯鶯瞥他一眼,心道:“這小色鬼不自誇,不居功,倒是難得。”遊目望去,隻見月射寒江,波光如練,澄空萬裏,星輝燦然。柳鶯鶯隻覺此景此樂從所未有,不覺握住梁蕭的手。梁蕭卻沉醉星辰之間,竟未察覺。

二人攜手並肩,望著夜空,說著星鬥軼事,直聊到玉兔西斜,方才倦了起來,去到潭邊,用大石搭了一圈圍牆,摒拒野獸,而後蓋了柳鶯鶯攜帶的氈被,抵足而臥。

睡到半夜,梁蕭忽被一陣叫聲驚醒,側目望去,卻見柳鶯鶯閉著眼,雙手虛空亂抓,似欲抓住什麼,口裏叫道:“師父,師父……”忽又捫住心口,麵上露出痛楚之色,叫道,“師叔……別打了……別打了……”聲音與先時不同,尖細稚嫩,好似女童聲音,聽在耳中,頗有些詭異。

梁蕭知她夢魘,顧不得誓約,搖晃她道:“鶯鶯……”柳鶯鶯被他搖醒,但覺遍體冷汗,心兒劇跳,隻欲破胸而出,忽想起夢中情形,不自禁悲從中來,撲入梁蕭懷裏,哭道:“師父死啦……再也不要鶯鶯啦……不要鶯鶯啦。”梁蕭將她抱在懷裏,軟語道:“別哭了,那是做夢,當不得真的。”柳鶯鶯連連搖頭,哽聲道:“不是做夢,師父真的死啦,埋在土裏,再也見不到啦。”梁蕭吃了一驚,忖想柳鶯鶯平日達觀樂天,嬉笑自若,想不到她心裏竟也有如許慘事,驀然間,他想到親手掩埋父親的情形,胸中一痛,淚水奪眶而出,但知目前不宜大放悲聲,隻得強忍悲戚,勸慰道:“夢裏不是還能見到麼?”

柳鶯鶯狠狠將他推開,怒道:“夢裏是夢裏,做得了數麼?畫的餅兒能吃嗎?鏡裏的花兒能采嗎?”說著又哭起來。梁蕭心道:“我怎麼不懂?我還不是常常夢到爹爹媽媽。”瞧她臉上掛滿淚痕,不覺憐意頓起,笑道:“畫餅怎不能吃,你畫在紙上,我連著紙一道吞下去。”柳鶯鶯哭笑不得,啐道:“那我畫在地上,你吃不吃泥巴?”

梁蕭道:“你畫了,我便吃。”柳鶯鶯瞧他神色嚴肅,知他變著法兒叫自己開心,忍不住撲哧一笑,低罵道:“臭小子,盡說大話。”如此一來,卻不再哭,怔然半晌,歎道:“小色鬼,我夢裏都說了什麼?”梁蕭如實說了。柳鶯鶯歎了一口氣,道:“我這次來中原,本是要尋我師叔的。”梁蕭道:“投靠她麼?”柳鶯鶯搖頭道:“不是,我要向她討個公道。問她為什麼要害死我師父。”梁蕭大吃一驚。卻聽柳鶯鶯幽幽歎道:“我真不明白,那一天,師叔為何會突然變了一個人,一點都不像她了……”梁蕭不由問道:“變成怎樣?”

柳鶯鶯定定瞧著遠處,緩聲道,“那時,我剛滿五歲,師叔突然從山外回來,臉瘦削蒼白,似乎很是疲憊。她平日最疼我,每次回天山,總會帶給我許多好玩的物事,好吃的東西,抱著我到處嬉戲玩耍。可那一次,我撲上去叫她,她卻沒笑一下,既不抱我,也不說話……”說到這裏,低眉不語。梁蕭想了想,說道:“或許她遇到很傷心的事!”柳鶯鶯歎道:“是呀,我也這麼猜。可是師父至死,也不肯對我說明緣由,隻說是一件大醜事,令師門蒙羞,不說也罷。”她歎了口氣,又道,“那時候,我見師叔對我冷冷淡淡的,心裏好不難過,吃過晚飯,悶悶地就去睡覺,但怎也睡不著。過了一陣,就聽到廳堂裏傳來爭吵聲。我心中奇怪,便躡足過去,躲在門邊偷聽,卻聽師父說道:”這一屍兩命,太違天良了吧。‘師叔卻道:“一屍三命又如何?都是活該。’師父似乎氣極,喘著氣道:”好啊,既然如此。從今往後,你再不是大雪山的弟子,你做什麼,與我再無幹係。‘師叔冷笑道:“不須你逐我出門,隻要將《梭羅指法》和《辟陽手》兩本秘笈傳給我,我轉身便走。’師父也冷笑道:”傳給你,你又去害人麼?我活著一日,你就別想。而且,今日我要廢了你,教你從今往後不能動武。‘師叔笑道:“好師姐,你可真狠心。’說罷,廳堂中便傳來極快的風聲。”梁蕭失聲道:“她們打起來了?”

柳鶯鶯道:“是啊,我從門縫向外瞧,隻見師父與師叔身影飄飄,各使‘飄雪神掌’,鬥得快極。那時我似懂非懂,還當她們和平時一般,拆解掌法。鬥了一陣,師父使出梭羅指,點了數下,師叔抵擋不住,忽地笑了一聲,向我這方掠來,隻一掌就震破房門,將我抓在手裏。”梁蕭叫道:“這廝好毒。”柳鶯鶯柳眉倒立,忽地嗔道:“嚷什麼?她再毒,也輪不到你罵。”

梁蕭不知她為何生氣,頗覺委屈,但這個當兒,又不好與她鬥嘴,隻得忍著。卻見柳鶯鶯罵過這句,又托了腮,望著暗處發怔,玉頰上掛著淡淡憂傷,半晌才歎道:“那時候,師叔抓著我,笑著說:”好師姐,你用梭羅指啊,怎麼不用啦?‘師父怕傷了我,隻好說道:“你將她放下了,有話好說。’師叔笑道:”師姐端地爽快,先把秘笈拿來。‘師父看了我一眼,神色猶豫,但終究從袖裏取出兩本泛黃的小冊子。師叔接過收好,笑道:“師姐,對不住得很’,忽地出掌,打向師父胸口,口中笑著道:”你若躲了,這一掌可就落到鶯鶯身上了。‘師父本要躲的,一聽這話,隻得不躲不避,挨了這掌,倒退了好幾步,身子也搖搖晃晃。師叔又笑道:“果然師徒情深,可太笨了些兒,為人若不狠心手辣,隻會受欺,常言說得好:惡人做到底,斬草須除根。’說罷又是兩掌,打在師父身上。師父怕連累我,竟……竟連挨了三掌,也不還手……”說到這裏,又流下淚來。

梁蕭忍不住問道:“後來呢?”柳鶯鶯抹了淚,哽咽道:“我那時小,什麼也不懂,見師叔笑眯眯的,還當她們玩鬧,直瞧見師父口角不斷淌出血來,才害怕起來,哭道:”師叔別打了,別打師父了。‘師叔聽見叫聲,身子顫了一下,低頭望了我一陣,忽地長長歎了口氣,將我放下,出門去了,從那以後,再也沒回過天山。可師父硬受三掌,身負重傷,從此也再沒好過,去年內傷複發,一病不起……“說到這裏,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梁蕭歎了口氣,將她輕輕摟住,心忖道:”那壞人倒還有點兒良心,聽鶯鶯一叫,竟然罷手了。“想著也替柳鶯鶯後怕。此時天光漸白,柳鶯鶯哭得累了,靠在他肩頭,迷糊睡去。正當此時,梁蕭忽覺地皮震動,接著聽得蹄聲,舉目遙觀,隻見十餘騎人馬飛奔而來。柳鶯鶯也聞聲醒來,輕哼道:”姓楚的又追來了嗎?“牽了梁蕭,伏在石塊之後。

須臾間,馬隊逼近江岸,借著初露晨曦,隻見為首之人,竟是在“醉也不歸樓”遇上的那個藍袍漢子,隻見他人高馬壯,肩上掛著一張五尺大弓,顧盼之間神威凜凜。那群漢子縱馬來到江邊,停了下來,有人叫了一聲,梁蕭聽出是蒙古語:“大將軍,沒船過江了。”

藍袍漢子眺望江水,忽地雙眉一挑,以蒙古語沉聲道:“上山坡,背水列陣。”眾大漢哄然應命,呼啦啦縱馬馳上一片緩丘,下馬分作兩隊,一隊屈膝彎弓,指定來路,另一隊立在後方,引弓站立。藍袍漢子也跳下馬來,挽弓佇立,任憑江風吹起衣衫,身子卻如淵渟嶽峙,一動不動。

梁蕭聽其說話,似是為人追迫。念頭尚未轉完,便聽來路上馬蹄聲又響,數十騎人馬呼嘯而來,騎士衣衫雜駁,均是宋人裝束,大約瞧見這群漢子被江水攔住去路,一齊高聲歡呼,一陣風衝到山丘之下。藍袍漢子覷得分明,喝道:“放箭。”弓弦驟響,一排箭迎著來騎射去,隻聽悲嘶聲起,數匹戰馬中箭,前蹄屈曲,將主人顛了下來。此時間,山丘上第一隊大漢罷手,取箭上弦,後一排大漢跨上一步,銳箭早出,這次卻是直奔其人。隻聽數聲慘叫,那些墮地騎士躲閃不及,頓有傷亡。

那兩排大漢進退之間,儼然合於法度,先射馬,後射人,少有虛發。轉瞬間三輪箭罷,宋人騎士已死傷二十餘人,有人高聲叫道:“賊子弓箭厲害,暫且避退。”眾騎士抓起死傷同伴,旋風般向後疾退,退避之間,又折數人。

宋人退出一箭之地,穩住陣腳,商議一陣,些許人持盾牌走在前麵,其他人持刀掄槍,徒步相隨。坡上大漢被盾牌所阻,無奈停射,紛紛拔出腰刀。那藍袍漢子一聲冷笑,忽地挽起五尺大弓,大喝一聲,一箭射出,那支箭比尋常羽箭粗大一倍,箭幹包裹鐵皮,十分沉重,但饒是如此,去勢依然無比淩厲,射中一人小腿,那人吃痛慘哼,手上盾牌略偏,藍袍漢子第二箭趁隙而至,正中那人額頭,貫腦而入。兩方人馬見此威勢,禁不住齊齊發了聲喊。

藍袍漢子弓弦一撥,又一箭射向一個壯漢咽喉。那人舉盾格擋,卻擋不住箭上巨力,悶哼一聲,後跌數步,眼前箭芒乍閃,二箭又至,他眼疾手快,左手鋼刀橫出,卻聽“當”的一聲,鋼刀從中折斷,那箭鏃也應聲而折,但箭杆去勢不衰,仍然沒入他咽喉。

藍袍漢子強弓重箭,連斃二人,宋人大多膽寒,逡巡不前。這時忽聽一聲長嘯,一人掠出人群,左手持盾,右手執槍,直奔緩丘而來。那藍袍漢子箭出連珠,嗖嗖嗖發出三箭,那人槍盾左右遮攔,竟將來箭一一擋飛,來勢不止,奔抵山丘之前。坡上大漢齊喊一聲,紛紛持刀衝下。

那人見狀,喝聲:“滾開!”槍花一抖,便刺倒一人,轉身再喝一聲,又刺死一人。藍袍漢子心中大凜,這十三名手下都是身經百戰、千中挑一的好手,誰想遇上這人,一個照麵也抵擋不住。宋人見首領顯露神威,無不精神大振,鼓噪著向山丘撲來。藍袍漢子濃眉一揚,已有決斷,竟不理會那持槍高手,挽開巨弓,箭如雷奔電走,盡往他身後宋人招呼。

那持槍者耳聽得身後同伴慘叫不絕,驚怒交迸,急欲搶上山坡,與那藍袍漢子交鋒。但眼前的壯漢偏偏悍不畏死,前仆後繼。持槍者焦急無比,槍法更趨淩厲,喝一聲刺死一人,待喝到第十三聲,一眾大漢盡被搠翻。那人奔上緩丘,回頭一瞧,不禁心膽欲裂,敢情坡下屍橫遍地,竟然再無半個活人。

這一番殺戮宛若電光石火,梁、柳二人遠遠瞧著,神魄俱奪,渾想不到世間竟有如此槍法箭術,不由得對望一眼,均覺對方掌心之中,濕漉漉的,滿是汗水。

坡上二人對峙半晌,那持槍者忽地發出一聲長長的悲嘯,聲震大江,悠悠不絕,那人一聲嘯罷,厲聲道:“賊酋,你射得好!”此時東方已白,晨曦照亮那人形貌,隻見他紫麵長髯,眉飛入鬢,眼似兩彎冷月,尤顯凜冽之威。

藍袍漢子也拋開弓箭,將一口單刀取在手中,淡然道:“足下槍法也好!敢問現在宋軍中居於何職?”那人冷笑一聲,啐道:“老子既沒得做官的閑心,也受不得做官的閑氣。”那藍袍漢子麵露訝色,皺眉道:“足下如此人才,竟然流落江湖,可惜!可惜!”那人冷笑道:“惜你娘個屁,那鳥官兒有什麼好當?老子浪跡江湖,方才逍遙自在。”藍袍漢子不以為忤,微微笑道:“足下槍法絕世,若能投入我大元,當可橫行天下。”那人沒料他當此之時,竟還敢遊說自己,不禁啞然失笑,大聲道:“好你個臭韃子,我不殺你,你倒來說我。廢話少說,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忽地丟開盾牌,將槍戳在左畔,自腰間取下一個葫蘆,咕嘟嘟喝起酒來。

他雖然仰天喝酒,破綻百出,但偏偏氣勢俱足,叫人莫知所攻。藍袍漢子見那杆金槍長可齊肩,槍尖金芒畢露,隻因才殺過人,隱隱透著血光。槍纓也為金色,槍杆通體點染碎金,旭日一耀,宛如出水龍鱗。藍袍漢子心一動,驀地想起一個人。

那人喝罷酒,眉間微醺,想起同伴盡歿,不由得悲憤驟起,將葫蘆猛然一擲,緩緩道:“百年新封酒,萬古殺人槍!”聲音沉鬱無比,蘊藉了極大悲憤。藍袍漢子哈哈笑道:“百年之酒,豈為新封?活人似春來草長,殺人如秋葉凋落,因時而動,又何來萬古?”那人大拇指一蹺,笑道:“好賊酋,有見識。可惜龍某酒少,要麼當須敬你一鬥。”藍袍漢子濃眉一挑,脫口叫道:“龍某?莫不是槍挑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