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劍略思索了一會兒,說道:“林恒幹應該就是被蒙方亮殺死的吧?他穿過的那件血衣以及袖口泡沫片上的血跡都可以作為佐證。具體的過程大致如下:在第一次停電的將近五分鍾的時間裏,他換上了作案用的衣服,並在裏麵塞上泡沫片,用以模仿Eumenides的身材。隨後備用發電機短暫的供電顯然也是出於他的設計,因為他需要在鏡頭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背影,從而把警方的思路引導至Eumenides身上;當供電第二次中斷後便是他下手的時候了,由於林恒幹已經服用了安眠藥,所以他可以很輕鬆地用刀片劃破對方的喉嚨;完成了行凶之後,他脫掉血衣塞進運動背包裏,從窗口把背包扔到了露台上,他還事先在露台藏起了一根繩索,這些舉動都是要把警方的思路引向有人入侵作案的歧途;對於那些可能會暴露玄機的泡沫片,他也從十八樓的窗口扔了出去,他以為泡沫片很輕,落在地麵時會定散得很遠,根本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可他沒想到,有一塊沾血的泡沫恰好落在了露台上,而羅隊又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立刻對不同地點看到的兩塊相似泡沫產生了警覺,這個小小的意外竟成了暴露他全盤陰謀的敗筆。”
“這一切都是蒙方亮的陰謀嗎?”柳鬆聽了個半懂非懂,“可是他也死了啊,難道他殺死林恒幹之後,又自殺了?”
尹劍搖搖頭:“他如果想自殺又何必費那麼大的周折?而且從現場來看,導致蒙方亮喪命的那一刀切得非常狠,絕不是自殺者可以做到的;更關鍵的,現場並沒有刀片等凶器遺留,所以自殺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柳鬆困惑地問道:“那又是誰殺了他呢?”
先前在沉思的時候,尹劍對這個問題就有所準備,所以他馬上就回答道:“這麼複雜的陰謀,光憑蒙方亮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他一定還有一個同謀——而這個同謀也就是殺死他的凶手。”
羅飛已經許久沒有說話,聽到此處他終於露出些讚許的神色,問道:“這個同謀是誰,你心裏應該也有分寸了吧?”
“阿華。”尹劍不假思索地吐出了這個名字,然後又詳解道,“既然從窗口進入辦公室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要殺死蒙方亮就隻有一種可能:在辦公室大門打開之後,趁著黑亂的環境摸進去行凶。當時最先衝進辦公室的有四個人,分別是龍哥、阿華以及他們各自帶進去的一個親信手下。龍哥兩人進屋後直奔自己的主子林恒幹,而阿華則帶著他的手下往東邊的蒙方亮而去。蒙方亮這時為了掩蓋自己殺死林恒幹的罪行,肯定正躺在床上裝睡吧?他絕沒想到阿華會趁此機會對自己痛下毒手,上演出一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好戲。”
“這樣的話,倒的確可以把凶案發生的過程解釋清楚,可是動機呢?”柳鬆繼續追問,“蒙方亮為什麼要殺林恒幹?阿華怎麼會成為他的同謀?既然阿華是同謀,那他最後為什麼又要把蒙方亮殺死?”
這一連串的問題終於把尹劍難住了,他看著羅飛,似乎在尋求後者的幫助。
“具體的動機現在還很難解釋清楚。”羅飛沉吟著說道,“不過鄧驊突然死去,龍宇集團內部正處於一個權力真空期,必然會產生一係列激烈的明爭暗鬥,而這些人又都是黑道出生,如果在爭鬥采取極端的手段也並不奇怪。”
柳鬆和尹劍都在默默點頭,品出了其中的滋味。隨後柳鬆又顯得有些失望:“這麼說的話,這起案子根本就是龍宇集團內部紛爭引發的凶殺,凶手為了掩人耳目故意扯上Eumenides作為幌子。案件本身和Eumenides毫不相關啊,我們這不是在白費力氣嘛!”
柳鬆一心想要給熊原報仇,對Eumenides和韓灝之外的案件並不關心。更何況龍宇集團的那些人物在他看來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然而羅飛卻又眯起眼睛,悠悠地說道:“這案子倒也未必和Eumenides全無關係。”
柳鬆皺起眉頭,露出茫然的神情;就連尹劍也費解地看著羅飛,聽不懂對方話裏的玄機。
從剛才的分析來看,這案子隻是蒙方亮和阿華假借Eumenides的名頭所為,和那個冷血殺手又能有什麼實際的關聯呢?
羅飛掃視著身旁的兩個小夥子:“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隻是要借Eumenides名頭鏟除異己,那麼最後為什麼又會在辦公桌的抽屜裏出現留給阿華的死亡通知單?”
埋頭苦思了一陣之後,尹劍又有了些想法:“可能是為了在細節上做得更加完美吧。”
羅飛饒有興趣地挑起眉頭:“什麼樣的細節?”
“蒙方亮行凶時所穿的衣服和泡沫片必須事先藏匿在辦公室裏。但是在把林、蒙二人鎖在辦公室之前,阿華和龍哥是要對整個房間進行一次徹底檢查的。這樣就隻能把裝衣服和泡沫片的背包藏在那個上了鎖的抽屜中。由於那抽屜是鄧驊的遺物,龍哥當然沒有鑰匙,他也沒有理由對這個抽屜進行強製檢查。而阿華其實是有鑰匙的,他隻要把鑰匙交給蒙方亮,後者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取出這些道具了。不過這會留下一處小疑點:警方勘查現場的時候,肯定要把這個抽屜也打開,到時候發現這個抽屜空空的,難免有些怪異。如果警方想到這個抽屜是不是為了裝什麼東西而被清空的,那就很可能沿著這個思路識破蒙方亮偽裝Eumenides的把戲。所以阿華刻意在抽屜裏留下了一封‘死亡通知單’,這樣警方就會認為是Eumenides清空了抽屜裏的東西,而不會在這個問題上過多地糾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