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有一片幽深而神秘的黑森林,這是一個仙子、精靈、魔鬼、巫婆出沒的地方,也是王子、公主、燒炭工、普通農婦、小孩子遊玩、打柴、采蘑菇的好去處。這片廣袤的引人無限幻想的黑森林滋養了德國的文學,尤其滋養了那些代代相傳的民間故事和民間童話。世界童話瑰寶豪夫童話也從那彌漫著神奇幻境的黑森林獲得了創作的靈感,那些冷峻、神秘、離奇、驚悚的童話故事無一不帶著黑森林的原始的傳奇,黑色的魅力。

威廉·豪夫(WilhelmHauff1802-1827),德國作家、童話作家,1802年11月29日出生於斯圖加特,1827年11月18日在該地逝世。父親是斯圖加特官員,母親是一個理智的、溫柔的婦女,很善於講故事,常常講給孩子聽。豪夫從小就很有敘述、描繪的能力,故事講得有聲有色。1809年豪夫六歲多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帶著他和妹妹去圖賓根外祖父家寄居。外祖父家裏藏書很多,其中有許多關於中世紀的著作,這些書深深吸引著他。1820年豪夫進入圖賓根神學院。1824年畢業後,經友人介紹到斯圖加特的希格爾男爵家裏當家庭教師。1826年4月,豪夫開始長時間的“文學旅行”,先到德國南部各地,接著在巴黎住了兩個月,又去比利時和德國北部旅行,9月中旬到柏林。這一路遊曆,他結識了沙米索、富凱等浪漫主義作家。1827年任斯圖加特《有教養階層晨報》文學版負責人,正當他的藝術才華得到發展的時候,不幸傳染上熱病,25歲英年早逝。

豪夫短暫的一生雖隻有三年的創作生涯,但卻充分顯示出他作為新聞記者和文學家的才能。他寫了許多小品文、隨筆和文學評論,特別是在旅行期間,幾乎到處可以看到他的文章。1825年夏天,豪夫匿名發表《撒旦回憶錄》第一卷,接著在1826年用真名發表第二卷。這些文章和兩卷回憶錄,針砭時弊,幽默風趣,同時也表露出他非常善於幻想的天賦。1826年他發表長篇曆史小說《列希登斯泰因》。小說以濃鬱的鄉土氣息,緊張的情節和色彩繽紛的畫麵,贏得了廣大讀者。豪夫還創作了多部中篇小說,其中有《藝術橋的女乞丐》(1826)、《女歌唱家》(1826)、《猶太人徐斯》(1827)、《皇帝的圖像》(1827)等。《不來梅市政廳酒店裏的幻想》(1827)是他最成熟的中篇小說,作品有個副標題:《送給酒友的秋天禮物》。作者以高度的熱情,勾畫了一幅關於他自己和他的酒友的五彩怪誕的畫麵。他們富於奇思異想,有的十分任性,有的大膽放肆。歡樂、詼諧的情緒和對世界、藝術、人生機智的批評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反動的壓迫和庸俗的市儈氣的反對。

使豪夫獲得世界聲譽的是他的童話創作。他曾在1825年至1827年創作了三套《童話年鑒》(1826、1827、1828年初版)。三集當時都用了一個長標題《為有教養階層的兒女們出版的童話年鑒》,這本身就包含著詼諧的諷刺意味。這些童話具有樂觀主義氣氛,繼承了啟蒙運動傳統,理性多於感情,並且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和當時德國社會現實緊密結合,批判揭露非常深刻。他的童話不僅是給兒童們看的,也是給大人們看的,至今在世界各地擁有大量的讀者。其中,《小矮子穆克》、《矮子長鼻兒》、《年輕的英國人》、《冷酷的心》等名篇都被改編拍成電影,在世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豪夫童話的取材,大致有三個來源:一是東方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及其他阿拉伯故事;一是德國民間故事;一是其他作家的作品,如霍夫曼、伏爾泰等。在形式上,豪夫童話模仿《一千零一夜》,故事由書中人講述,故事與故事之間用作者的直接敘述聯係起來。但豪夫童話中的這些聯係部分是有機的,從情節上與故事緊密結合,不僅僅為了起承轉合,有時這些穿插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