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法國國家憲兵特勤隊(2 / 2)

法國外籍軍團

《血殤》是法國外籍軍團的隊歌,在它的感召下,法國外籍軍團就像堅不可摧的岩石,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其實,由外國誌願兵組成的法國外籍軍團是法國的陸軍正規部隊,擁有和正規軍同樣的裝備。目前,沒有哪個國家的部隊像法國外籍軍團那樣充滿了新奇與神秘的色彩,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五湖四海皆“兄弟”

在這支部隊中,84%的士兵是外國人,他們來自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堪稱不同種族融合的典範。長期以來,法國一直是個超級大國,吸引了許多試圖逃避苦難、改變生活的雇傭兵,他們扛起武器,為法國的曆代王朝服役。路易·菲利浦成為法國國王後(史稱“七月王朝”),下令重組這些為法國服役的外國人,把他們組成一個單位,而非按國籍劃分的團。於是,1831年3月9日,法國外籍軍團正式成立。

浴血奮戰史

1835年6月,即成立後的第四年,法國外籍軍團被轉借給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以鎮壓卡利斯特的武裝叛亂。在當時,第一外籍軍團包括按照不同的國籍編成的許多連,各連之間的融合和管理極不方便。於是,巴內爾將軍下令,將不同國籍的士兵連混編在一起,同時把法語作為下達命令的唯一語言。從此,外籍軍團開始融合,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凝聚力。這成為外籍軍團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法國外籍軍團同時還經常扮演建設者的角色。1843年,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在阿爾及利亞建立起一座新城市——西迪·貝爾·愛博斯。這裏後來被認為是法國外籍軍團的第一故鄉。

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外籍軍團參加了法國發動的所有對外戰爭:1854一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和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1859年在意大利和馬根塔、索弗利諾的戰爭,特別是1863年4月30日在卡玫農的法墨之戰,在法國外籍軍團曆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對未來的戰爭影響深遠。

外籍軍團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損失重大,於是戰爭後招募了大量的外國誌願者以補充兵力。此後,外籍軍團成為法國進行殖民戰爭的強有力工具之一(當時法國另一支進行殖民戰爭的部隊是法國海軍陸戰隊),被部署到非洲和印度支那。對於法國政府,外籍軍團基本上是有求必應。由於頻頻參戰,外籍軍團官兵麵臨重大的死亡威脅。摩洛哥的征服者——法國元帥路易·利奧泰在派遣外籍軍團奔赴摩洛哥參戰時,曾公開宣稱外籍軍團的角色就是死亡。

法軍在入侵摩洛哥的戰爭中損失很大,4個步兵團基本覆滅,以致後來不得不和外籍軍團步兵團進行混編。在摩洛哥進行的多年殖民戰爭中,外籍軍團步兵團和摩洛哥殖民步兵團是法軍傷亡最大的兩個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外籍軍團損失約9000人。外籍軍團第13外籍準步兵旅(第13團)參加了1940年挪威的納爾維克戰役和1942年北非的比爾哈凱姆戰役,而且還在1941年的黎巴嫩戰役中與屬於維希法國政府的外籍軍團第6外籍步兵團發生交火(當時外籍軍團分成了兩派,一派追隨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政府,另一派則追隨貝當元帥的維希法國政府)。後來新成立的步兵團和第一騎兵團在戰爭中為法國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1945年,第5步兵團在印度支那成功抵禦了日本的大規模攻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印度支那戰爭中,外籍軍團共有約3萬人參戰。盡管這些士兵中大多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在東南亞叢林,外籍軍團不但未能重現擊敗納粹德軍的輝煌曆史,反而屢吃敗仗。特別是在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外籍軍團遭受了建軍史上最慘重的失敗——共有300多名軍官和1萬多名士官及士兵陣亡或投降。而在稍後的阿爾及利亞戰爭中,外籍軍團取得了一係列戰鬥勝利,在心理上才逐步消除了越戰的失敗陰影。最後,盡管他們早在130年前便踏上那塊土地,但不得不連同其司令部一起撤離阿爾及利亞。1962年,外籍軍團在法國馬賽附近的歐巴涅建立了他們的新故鄉(司令部),原來在西迪·貝爾·愛博斯的外籍軍團戰爭紀念碑也被轉移到這裏。

他們參加的戰爭包括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3年北約對南聯盟的戰爭等。今天,外籍軍團的曆史已翻開了新的一頁,他們隨時準備奔赴法國政府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