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11.2萬名廓爾喀士兵在40個作戰營,他們隨英軍在敘利亞、意大利、希臘、馬來亞、新加坡、泰國、緬甸等地作戰。其間,7544名廓爾喀士兵失去了生命,2.3萬人致傷殘。在東南亞茂密的叢林裏,至今流傳著廓爾喀士兵神不知鬼不覺摸到日軍哨兵前,用彎刀割斷他們的鞋帶、大膽戲弄日軍的故事。這一時期,廓爾喀士兵被授予10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1947年印度獨立後,廓爾喀士兵繼續留在英軍中,經過與印度、尼泊爾的談判,英軍保留第2、6、7、10作戰營,其餘的留在印度陸軍。自從馬來亞危機開始(1957年馬來亞獨立),直到1960年,大約有5個廓爾喀作戰營在馬來亞的叢林裏作戰。1962年,廓爾喀士兵移師文萊和印度尼西亞。在1962一1966年印尼的“敵對”戰鬥中,所有的英軍廓爾喀戰士參加了作戰,表現出色,並被授予最後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兩場衝突中,廓爾喀士兵證明他們是叢林戰的主人。
1967一1972年間,廓爾喀第17步兵分部的人員從14000人減少到8000人,駐地也由馬來西亞遷到中國香港。在香港,廓爾喀部隊稱為廓爾喀野戰部隊,負責邊防的巡邏和安全檢查。1974年,第1步槍營、第10王子步槍營被部署到塞浦路斯,以抵禦土耳其的入侵。1982年的馬島戰爭,廓爾喀部隊千裏奔襲,參加了聖卡洛斯灣的登陸戰和英軍最後對斯坦利港的進攻。據說,當阿根廷軍隊得知英軍部隊中有廓爾喀士兵後,竟不戰自退,望風而逃。雖然這種說法不免有些誇張,但也反映了人們對廓爾喀士兵的敬畏之意。廓爾喀部隊還參與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
廓爾喀部隊在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由此在越南、剛果、盧旺達和黎巴嫩、科索沃、東帝汶等國家與敵人戰鬥。現在,英國皇家廓爾喀還在阿富汗執行任務,在打擊塔利班殘餘勢力的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據報道,2006年6月4日,廓爾喀步槍第1營和空降兵軍團第3營士兵在阿富汗南部赫爾曼德省瑙紮德鎮以西地區與塔利班武裝展開激戰,戰鬥持續6小時,場麵非常慘烈。英軍打死分別躲藏在7~8個掩體內的塔利班武裝人員約100人。目前,在英國女王的衛隊中,我們也能見到廓爾塔士兵英武的身姿。
接近實戰的訓練
廓爾喀士兵接受訓練的時間是普通英軍的3倍,他們首先要克服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適應完全陌生的環境。很多廓爾喀士兵的文化水平很低。由於從小就生活在大山裏,諸如遊泳這樣的技能都要從頭學起。經過現代化的軍事訓練,他們掌握了各種作戰技能,並形成了頑強凶悍的作戰風格。廓爾喀士兵最為擅長的是山地戰和叢林戰,他們在複雜的自然環境中有著非同尋常的生存能力。
下麵是英國皇家廓爾喀步槍第1營的士兵在位於肯尼亞的嘎絲如叢林進行戰鬥訓練的場景。
英國皇家廓爾喀步槍第1營的士兵在叢林中行進,周圍儼然日落西山。實際上,這種黃昏的氣氛是由千年叢林造成的,即便在中午時分也是如此。在濃密的叢林中行走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潮濕、悶熱使人呼吸困難,士兵身上的負重對人更是一種折磨。他們跨過山林中無數條小河,走過一個個山峰,雖然沒有下雨,卻汗流浹背,衣服濕漉漉地黏在身上。在叢林中行進,任何的聲響都會產生回聲,在很遠的距離便可聽到,士兵們不得不仔細辨別每一種聲響,以免落入敵人的陷阱。
廓爾喀步槍第1營A連的8人小組縱隊行進,其中“查利”火力4人小組在前麵,“三角洲”4人小組在後麵,中間相隔10~15米。他們默默數著腳步,不時用隨身攜帶的指南針辨別方向。“查利”火力4人小組前麵的兩名是偵察兵,分別攜帶L85A1突擊步槍,士兵間的距離為3~5米。後麵是小組組長和輕機槍手(配備輕型支援武器)。走在“三角洲”火力4人小組前麵的是兩名步槍手,後麵是兩名配備突擊步槍的槍手,走在最後麵的是第二輕機槍手。
在英國陸軍訓練聯絡小組肯尼亞分部的支持下,英國陸軍每年在肯尼亞進行3次“偉大誘惑”演習。位於赤道附近的肯尼亞集中了不同的氣候、海拔、緯度和地形,叢林、沙漠、高山、河流等在150千米的方圓範圍內都有,為英國陸軍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訓練環境,這裏是英軍最大的訓練基地。
英軍輕型步兵在肯尼亞的訓練開始於1963年12月,當地的肯尼亞人為步兵戰鬥小組和皇家空勤團的訓練提供服務。因此,英國政府始終與肯尼亞政府和民間組織保持緊密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