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8月14日,是中國曆史上永遠不能忘卻的日子。這一天,由英、美、德、意、日、法、俄、奧世界上八個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組成的侵華聯軍占領了北京城。正是這一天,大清帝國的首都,成了八國聯軍腳下的廢墟。
隨八國聯軍采訪的俄國《新邊疆報》記者揚契維茨基這樣描述了他所看見的北京被攻陷當天的情景:
傍晚,萬籟俱寂,槍聲早已停止,我重新登上城牆,眺望城市。在這個古城的上空,曾經從夜裏兩點到下午兩點,到處紛飛著令人生畏的彈藥;燃紅的鉛彈,鋼鑄的榴彈,甚至還有中國人民用生鐵製成的古老的炮彈。在這寂靜的古老城牆上和在這神聖京都的城牆下,人們的鮮血一直流淌了12個小時。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並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麵的侵略。
德國於1897年11月借口兩名傳教士在山東被殺,派艦隊侵占膠州灣,並把山東省變成了它的勢力範圍;俄國於1897年強占了旅順口和大連灣,隨後又以重金賄賂李鴻章等人,誘迫清政府簽訂了兩個不平等條約,不僅霸占我遼東半島,而且把東北全境劃為它的勢力範圍;法國於1898年迫使清政府租讓廣州灣,不久便劃兩廣和雲南為其勢力範圍。英國、美國、日本等等西方列強蜂擁而至。
與此同時,帝國主義趁清政府無力籌款還對日戰爭賠款之際,強迫清政府以高利息向它們的銀行借錢,強迫攫取中國鐵路修築權以獲取高額利潤,大肆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
帝國主義還利用宗教作為侵略中國的重要手段。許多傳教士和一些教徒,本身就是披著宗教外衣的間諜,他們利用清政府給予的特權,為非作歹,欺淩百姓。
帝國主義的種種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人民認識到,依靠軟弱媚外的清政府,不可能抵禦帝國主義的瓜分和侵略,隻有自己起來進行殊死的鬥爭,才能保衛祖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和民族的生存。
“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至1900年間,山東、直隸等省爆發聲勢浩大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專製的愛國武裝鬥爭運動,它首先從山東興起,很快就發展到直隸、天津、北京、山西、東北以及全國許多地方。義和團英雄們高舉反帝鬥爭大旗,手持大刀長矛,到處焚毀教堂,驅逐侵略者。他們高喊:“還我江山還我權,刀山火海爺敢鑽。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殺洋人誓不完。”
當時帝國主義各國對義和團運動的興起,一方麵感到驚恐不安,一方麵卻認為這是入侵中國的極好機會。於是,西方列強紛紛製造出兵鎮壓義和團和瓜分中國的輿論。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這場反帝鬥爭,德、日、俄、法、英、美、意、奧等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侵華聯軍,直接進行武裝幹涉。
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四國駐華公使聯合發出通牒,以出兵“平亂”脅迫清政府,限令在兩個月內“剿除”義和團,不然就派出水、陸軍代為“剿平”。為了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英、法等八國於5月28日一致決定,以“保護使館”為借口,於1900年5月底6月初,聯合派兵400餘人進駐北京。西方列強還分別照會清政府,不論中國政府的態度如何,各外國公使已決定調兵來北京。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慈禧太後竟下諭同意洋兵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