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弄巧成拙(2 / 2)

陳海龍一笑:“哪要看跟上什麼樣的形勢,落什麼伍。不錯,近些年,國家經濟發展了,有的人就想撈一把,倚仗自己手中的權力,巧立名目肥自己的腰包。有的人見別人撈了,覺得自己不撈白不撈,便挖空心思,想辦法損公肥己,於是就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風。但這不是社會的主流,早晚要被徹底糾正的。這樣的‘形勢’可是跟不得呀!不要以為有人說正直話是‘唱高調’。在我看來,該唱的高調還是得唱。不但要高調說話,而且要按高調做人。不然,人們的思想不就亂套了?你說是不是?”

陳海龍循循善誘,以圖說服陳世貴。陳世貴卻想,我是帶著任務來的,不能讓他把錢收下,我回去怎麼交差?……麵對陳海龍堅固的思想防禦,陳世貴不得不拿出最後一招,鄭重地說:"陳鄉長,有句話,我不知該說不該說。”

“有什麼話?盡管說。”陳海龍說。

陳世貴一本正經地說:“我覺得你這樣做很不合適。你想,你這樣做,今後讓別人咋辦啊?……你這樣會脫離群眾的!以我看,你還是收下好。即使規矩要改,也不是一下子改的。你說是吧?"說著,又把錢往陳海龍近前推。

陳海龍邊伸手阻擋他邊說:"陳會計呀,這要看脫離什麼樣的‘群眾’。不該拿的錢拿了,才真是要脫離群眾呢。沒什麼說的,不合理的規矩,就得改!要改就堅決改,雷厲風行,不能遷就。你回去把我的意見轉達給董書記:以後,這項開支我建議取消。我們鄉是個窮鄉,財政本來就緊張,怎能再這樣亂發補助呢?再說,這樣發補助,也不是光明正大。該拿的錢咱拿,不該拿的錢,一分也不能拿。有句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幹部’。尤甚是領導幹部,不能做群眾的榜樣,怎麼帶領群眾幹事業?你說是不是?”

陳世貴無語。

陳海龍又說:“我想,我的意見,董書記會接受的。快把錢裝起來。”

陳世貴見陳海龍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實在無可奈何。他不敢再勸陳海龍接受,怕惹惱了陳海龍,今後自己的日子不好過,隻好極不情願地把錢又裝進了提包裏,向陳海龍告辭。

陳海龍拉著他的手送他出門,囑咐他說:“回去向董書記好好解釋一下,不要讓他產生什麼誤會。”

送走了陳世貴,陳海龍回到屋裏,朱淑嫻從女兒房間裏出來,擔心地向陳海龍說:“你這樣做,恐怕要得罪人的。”

陳海龍搖搖頭:“沒辦法,隻好這樣。得罪人,也隻是得罪那些貪腐者。但不得罪他們,就要得罪黨,得罪人民,那就更了不得!唉,現在的一些歪風邪氣,不知要把多少人吹下水。看吧,早晚會有些人後悔不及的!”

陳世貴回去,不得不如實向董布通彙報。

董布通聽了,不禁詫然,後悔自己低估了陳海龍,不該想這個點子,心裏對陳海龍的顧忌又增加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