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精時鍾(1 / 2)

原先我還以為是太過緊張導致幻看,但是無論我怎麼變換視角,仍然隻能看得到三人的影子,卻看不到任何的肉體,我估摸著是白布遮住了的緣故或者是光線太暗導致視覺錯感。

為了穩住情緒,我隻能這樣安慰自己,但是白布後麵確確實實有三個人來回移動著,隻見三個影子中有一個是在浴桶裏麵的,那人應該是剛才那女的。因為我對她的影子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認出她不是什麼難題。而剩餘的兩個影子動作笨拙,一直低著頭,不肯把頭抬起來。就像奴隸一樣。整個畫麵給我的感覺是那兩個“奴隸”在給那女的洗澡。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會有流水聲從這件小屋子傳出。

“那怎麼處理它?”秀秀指著地麵上的那扇門說道,看得出來,秀秀還沒發現白布後麵的三個人影。如果我告訴她的話,她必定下個半死。

我聳了聳肩,道了句“隨便”。

“可是那扇該死的門擋住了人家睡覺的地方!”秀秀撅著小嘴抱怨道。

我道:“那你不會去別的地方睡啊?聞府這麼大,非要麵對著這間小房子睡?”

秀秀安靜了,細細想來秀秀說的也有些道理,這扇門就這麼放在地上也不算那麼回事。還有就是莫名的電流究竟從何而來?

我盯著這扇門呆的出奇,把所有電流產生的條件及可能在腦子裏麵過了一遍。可是最後,聞府沒有任何產生電流的條件及因素。唉!早知道這樣高中時候物理課就好好聽課了。

此刻,白布後麵影子的大變化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隻見兩個“奴隸”把頭給抬了起來,並且畢恭畢敬的在對那名女子說些什麼。根據兩個“奴隸”背影的佝僂程度來看,兩個奴隸就像清宮劇裏麵的麽麽一樣。

我倒吸了一口冷氣,心想這次這髒東西是躲也躲不過去了。剛好小爺就拿你們幾個清朝的女鬼練練手。

牛皮是這麼吹的沒錯,但是現實總是很悲慘。畢竟我隻是天師一段,而且我的這一段天師還是爺爺幫助我通過了考核,如今可謂算是應了古人的那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就算是逃也逃不了了,表麵上看起來那三個東西還沒發現自己的行蹤,但自己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那三個東西不可能聽不到。之所以先不動我們,無非是想要欲擒故縱。

此時,隻見白布後麵的那名女子從浴盆中站了起來,用她細長的手拿著浴巾在擦拭自己的身子,這種細長,不是我們口中稱讚女子身材怎麼怎麼苗條的那種細長。她胳膊所謂的細長,就像白骨一樣輪廓分明,若不是白布阻擋著視線,我還真說不好那女子有沒有皮肉。

其他兩個麽麽見了,急忙幫那名女子擦身子,換浴巾。看似忙得不亦樂乎,實則故意在“演戲”。

我不敢斷定自己的猜想是否準確,畢竟關於“精時鍾”我也是從三叔口中聽來的,三叔在我心中的形象很高大,他不僅僅是天師五段,更是雄霸一方的“淘沙者”

大家可能不是太理解淘沙是什麼意思。借此機會順便給大家講講什麼叫做淘沙者,什麼叫做倒鬥?

很多盜墓小說在描寫的時候,不乏會有倒鬥和淘沙者的出現。倒鬥,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淘沙和倒鬥是同一個意思。不過由於盜墓派別問題(關於派別問題,我就不再贅述了。後文會有提到),才有了一個意思兩種不同的說法。

之所以是覺得它們三人在“演戲”是因為在禁書裏麵有著這麼一個頗為詳細的記載,其實也算史實:

明清的時候,盜墓風氣及盜墓體係逐漸走向完善,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明清的時候,社會狀況大起大落幅度非常高。同時也導致很多人出現了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等問題。隨著盜墓風氣的盛行,難免會有靠山吃山靠墓吃墓的說法,盜墓對於當時來說不算什麼稀奇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你不盜墓就無法生存。雖然明清政府大力查處,但是畢竟官府能力有限,所以這種事情禁也禁不住。到了後來,也就是宣德十五年。開始出現了大量的人員失蹤問題,而且失蹤者普遍為青壯年。本來這不算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到了宣德十七年的時候,人員失蹤人數達到六百萬。驚動了半個中國。弄得是人心惶惶。最恐怖的是,大量失蹤的青壯年最後都在各種各樣的古墓裏麵找到了屍體。那時的人們一口咬定,就是古墓裏麵的妖魔鬼怪吸走了這些人的精氣。當時京城有名的李半仙,也就是我的太爺的太爺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非要去查個水落石出。他為了澄清真相,選了一座有名的古墓——成吉思汗陵。最後李半仙出來沒出來就不知道了,但是據說李半仙在墓中用李家獨傳的通心咒向外麵李半仙的兒子說明了自己所發現的情況,那些青壯年剛剛入墓的時候,看似什麼問題都沒有,實則已經被一種不知名的東西暗暗盯住了,那些東西隻是暗中觀察不動,是想讓那些青壯年多吸收一些周圍的陰氣和等待人體新陳代謝之後在製服青壯年。這和把豬養肥之後再吃是一個道理。整個陰暗的過程,九墓門稱它為“精時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