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張主任的說法,曹建華在他活著的十餘年前就立下一個遺囑,遺囑中提出,無論自己是在什麼死亡,都希望能夠入土為安,這也是他的家族百年前立下的規矩。所以,在他過世之後,當地的交警部門已定性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逃逸案,所以,屍體就及時的交還給他的原來單位民政局了。而民政局看他也沒親戚、朋友什麼的,單位裏就開了個會商量了一下,遵循他的遺願,土葬了。
在趕往青鬆崗的路途中,蕭曼有意無意的說:“這個人真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要求土葬,難道,他想死掉之後還能從墳墓裏爬出來不成?”
我若有所思。
青鬆崗公墓所在地名副其實。
數千棵蒼勁挺拔的鬆樹在冬日冰冷的微雨中愈顯青翠。
聽公墓裏值班的老人講,這裏聚集著自清末一直到現在近萬座大小不一、規格迥同、有名或無名的墓葬。其中曾名動中國經濟史的徽商翹楚胡雪岩之堂弟、侄兒、侄女均埋骨於此。甚至,在抗日戰爭中為保衛這座城市犧牲的三百多具無名烈士的遺體也在此安息。鬱鬱林莽,時而隨風長吟不已,為死去的人們唱響安魂曲。
我和蕭曼在老人的指引下沒費什麼周折就找到了曹建華的墓碑。
曹建華的墓碑在眾多墓碑間顯得較為寒愴,看來他在單位的人緣真是不太好,就連供桌上也沒有什麼供奠的物品。墓碑是普通的條石磨刻,四周邊緣以青磚鋪就。而在碑後的墳塚為尋常的土堆,呈不規則的橢圓形,像塊並不新鮮的饅頭,看上去不怎麼舒服。
我繞著墓座轉了一圈,沒有發現什麼可疑的跡象。蕭曼在碑前的供桌上擺上我們路途中買來的香紙、燭火和水果之類的祭奠品,無論他的死亡是真是假,我們不想對他儼然已立於此的碑石不敬。
當我下意識的走到墓碑之後時,我看到墓碑與墳塚相隔之間有一塊青磚微呈凹突狀,如果不仔細的去看,很多人都會以為這隻是工程質量不過關所至。但經過我的細心留意,卻發現這塊青磚之所以突出了一部分並不是當初基建時不經意留下的,而是後來的人為痕跡。這個發現,使我的心中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欣喜,雖然我的感覺還不算是太接近於掀開真相的關鍵,但是,我已經認定玄機可能就在此處!
我裝作很隨便的樣子又在這墓地的前後溜達了一會兒,才對蕭曼招呼道:“我們走吧。”
蕭曼在墓碑前蹲了許久,聽見我的喊聲,像是在沉息中驚醒,懵懵的說道:“怎麼,就這麼走啦?”“看看故人就可以了,我們還有其它事情要做。”蕭曼似乎已從我的話裏聽出了弦外之音,再沒說什麼。
我們一同告別了公墓的值班老人,離開青鬆崗。
在返回中,蕭曼問我:“你到底發現了什麼?”
“一個秘密,也許是關於死人複活的秘密。”
(未完待續)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