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琪早在一旁急的臉色煞白,身上的冷汗已經侵濕了脊背,本來歡天喜地求得了賜婚的聖旨,卻不曾想這兩個老家夥斜刺裏插入這麼個請求,很明顯就是借著此次平賊的功勞邀功呢麼!而且更為糟糕的是,眼看著父皇顯然並不反對給自己多納後妃,這要是讓依兒知道了,肯定是不會同意做他的皇後的!這該如何是好?
宇文琪急急地就想再和景帝爭辯,景帝威嚴而又嚴厲的瞅了他一眼,示意他不必多言,宇文琪無法,隻好萬分懊喪魂不守舍的站在景帝身邊,眼神裏憤恨的火焰幾乎要將周顧兩位大臣的身上燒出幾個窟窿來才解恨!
景帝又談笑風生的和幾位大臣談笑了片刻,即刻下了旨封周將軍之女周慧心和顧丞相之女顧芳蘭同為太子側妃,他日太子登基,則封為慧妃和蘭妃,在太子和太子妃大婚兩月後再行冊封之禮!周顧兩人喜笑顏開的跪安接旨而去,張大人等臨走時也示意宇文琪,不要太過違背皇上的意思,要沉穩三思而謀!其他人景帝也揮手讓退下,禦書房裏隻留下景帝和太子宇文琪,還有皇帝的隨身大太監黃公公和兩個奉茶宮女。
黃公公見皇上似乎有話要對太子講,揮手喝退書房裏所有的宮女太監,自己也退了出來,親自給皇帝和太子掩好了禦書房的大門,吩咐其他人在門口好好的侍候著,自己一溜煙的跑到了太後的壽禧宮,想趕緊的給太後娘娘和明霞郡主報告皇上已經賜婚的喜訊!
等到書房內沒有了別人,宇文琪再也忍受不住心裏的那份氣惱與撕心裂肺般的心痛感覺,一下子頹然的坐在了椅子上,景帝長歎一聲安慰自己兒子道:“琪兒,父皇知道你不喜歡再納其他妃子,更不喜歡那周小姐顧小姐,可是剛才的情形你也看見了,如今朝堂之上剛剛經過一番大清洗,清除了梁氏一黨的很多餘孽,人心惶惶,社稷不安,此時我們正是用人之際,這幾位如今都是我們天啟的肱骨之臣,今日那周將軍和顧丞相自薦自己女兒進宮,你以為父皇就看不出他們的用心何在嗎?哼!還不是依仗著他們在此次平賊之時立有大功,竟敢如此的攜功要挾朕讓你納了他們的女兒!可是朕雖然心知如此,卻依然是不能不答應他們!琪兒,那周將軍如今手握天啟一半的軍力,在邊防守衛邊寨多年,又兼這次立了大功,朝堂上的威信無人可替!父皇隻有許諾他籠絡他!那位顧丞相也是朝中的老臣,門下門生眾多,雖然沒有梁丞相那般的野心,但是要是處理不好君臣的關係,將會使得他們心存怨言,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今朝事不穩,正是要穩固人心籠絡朝臣的時候,作為一國的君王,你要時刻懂得如何禦人,如何禦臣之道,如今隻不過答應他們納了兩個側妃而已,將他們的女兒接進宮來,表麵上看來是皇家對臣子的榮寵,其實也是調停君臣關係的一種手段,不僅籠絡了人心,也成為帝王牽製朝臣的方法,你要是實在不喜歡她們,那麼就將她們養在宮裏就是了,依兒是一個明理的丫頭,即便是心裏不大願意她們進宮,也必定不會太為難你,必定會以大局為重的,你就不要難過了!”
宇文琪臉色蒼白的搖了搖頭道:“父皇,不是兒臣一定要反駁您的決定,兒臣也明白您所說的道理,可是您不知道,依兒不是一般的女子,她可以在其它事情上大仁大義明理大方,可就是唯獨在感情上要求很專一,以前在雲州時,不管我如何對依兒好,就是因為我是皇子,依兒說什麼也不肯接受我的感情,就是怕我將來會娶不止一個妃子,依兒的感情要求很單純,就是她將來的丈夫不必多麼富貴多麼有權有勢,隻要求一生一世一雙人,兩人互相不離不棄永不分離,就連她家的家規裏都有一條,男不娶妾,女不做小!依兒既然連家裏的奴才都這樣要求,可見她對感情要求多麼純潔,兒臣後來還是多方努力,連番保證發誓,說兒臣將來不管身份如何變化,都隻和依兒相依相伴,永不分離!依兒這才接受了兒臣,可是???可是如今竟然就成了這番境況!父皇,依兒肯定不會答應做兒臣的皇後了,兒臣再也不會擁有依兒了???況且依兒心裏還有一個心願未了,那就是要繼承他師傅的意願,走遍天下,為天下百姓治病,為她師傅贖罪,所以這也是依兒當初不願意接受我這個皇子感情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她嫁給了兒臣,就隻能困在皇宮裏一輩子,再不能達成她師傅的遺誌,也不能達成她自己要過自由自在生活的願望了!如今兒臣辜負了當初對依兒的誓言,依兒是絕對不會再留在宮裏的了!父皇,如果依兒不同意嫁給兒臣,那麼兒臣也不想再做這個太子了!兒臣要誓死追隨依兒身邊,不會和她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