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1644年)是元朝滅亡後由漢族人在華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在元朝處於奴隸地位的漢人在明朝得到了解放,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來,為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年號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史稱明太祖。八月,朱元璋大將徐達率軍進入大都(今北京市),宣告了元朝的滅亡。
明太祖即位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廢去中書省和丞相,分政權於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直屬皇帝管轄。六部製成為明清兩代的基本政權組織形式。
為了選拔官吏,明朝擴大了科舉規模,明確規定以程朱理學的四書、五經為考試內容,以八股文為考試形式的科舉製度。朱元璋製定了《大明律》,促進了社會的穩定。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死後其孫子朱允炆繼位,史稱明惠帝。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為名,發動了“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戰爭,燕王打敗了明惠帝,奪取了明朝政權,即位稱帝,建元永樂,是為明成祖。
明成祖為了加強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防禦,於永樂八年(1410年)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五次親征,先後打敗韃靼、瓦剌兩部蒙古騎兵,並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對北方的控製。
明成祖之後,繼位者依次為明仁宗、明宣宗和明英宗。在此期間,明朝一直處於上升階段。國庫充實,百姓安定。
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進軍南犯。明英宗與宦官王振領兵五十萬出擊,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所敗,明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瓦剌軍兵臨北京城下,這次事件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北京留守的兵部侍郎於謙為了安定國家,果斷地擁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史稱明代宗。於謙組織全城軍民登城禦敵,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打敗了瓦剌軍,使其不得不放回明英宗,並與明朝議和。明英宗回京後,於1457年趁明代宗病重之機,在親信大臣和宦官的幫助下奪回政權,再次登基,改年號為天順。明英宗複位之後,立即捕殺於謙,助其奪權的大臣和宦官一一受爵加官。
繼明英宗之後的明憲宗和明孝宗兩朝,明朝穩步發展,尤其明孝宗一朝,史稱中興。
明孝宗死後,明武宗繼位,武宗荒唐昏聵,沉湎酒色,視帝位如兒戲,豔遊無度,最後落水驚病而死。
明武宗死後無子,明憲宗之孫——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繼位。他是明武宗的堂兄弟,史稱明世宗。明世宗繼位後不理朝政,整日在皇宮修道,妄圖長生不老,置國家於不顧。在位四十五年,貽害無窮。
其子明穆宗繼位後,痛加改革,可惜在位時間不長,隻有短短的六年,猶如曇花一現。他讓賢臣張居正輔佐年方十歲的幼主明神宗繼續改革,明朝進入了自明英宗以來最繁榮的階段。
張居正死後,明神宗開始墮落,成了一名好色好財的昏君。國家經濟凋敝,政治混亂,武備鬆弛。薩爾滸一戰,明朝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從此,明朝開始一步步走向滅亡。
明神宗死後,其子明光宗在位僅一個月,雖厲行改革,但僅如電光石火,一閃而滅。
明熹宗繼位後,整日隻知做木匠活,對國家政事不聞不問。宦官魏忠賢乘機專權,陷害忠良、賣官鬻爵、廣植黨羽,國家陷於昏天黑地之中。
明熹宗死後,繼任者崇禎皇帝雖宵衣旰食,勵精圖治,但他猜疑心太重,淩遲袁崇煥,自毀長城,再也無人擋得住女真鐵騎的淩厲攻勢;又重用宦官,任為監軍,使其挾皇帝之威,淩駕於督撫之上,在前線瞎指揮,對義軍的剿撫多次功敗垂成。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了。
因為明朝在統治上相對穩定,所以在經濟、科技、文化各方麵都有所發展。到明朝中期,不論是在生產工具上,還是在產量上,農業的發展都已遠遠超過前代。農業的發展使更多勞動力解放出來,進一步促進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明朝的瓷器、宣德爐等手工業產品精美無比,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另外,明朝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比較發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以及《徐霞客遊記》等著作成為今日我們研究和借鑒古代技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曆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即出於明朝。
總之,明朝不僅為中國,也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2這個明初三帝的文治武功
(一)明太祖
明太祖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於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生於安徽盱眙縣太平鄉二郎廟附近,即今安徽嘉山縣明東鄉趙府村(據淮安市委宣傳部2006年7月10日《朱元璋出生考》)。
朱元璋的父母沒有地,靠租種別人的地為生。朱元璋是家裏的第六個孩子,上麵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朱元璋小時候曾讀過幾個月私塾,後因無錢交學費,退學給人家放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