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從“一月天子”到亡國之君(1 / 3)

(一)明光宗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明神宗病逝,太子朱常洛於同月繼位,改年號為泰昌,史稱明光宗。明光宗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明光宗生於萬曆十年(1582年),是明神宗的長子。因為他的生母王氏是一名宮女,所以明神宗認為這個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醜事。直到明神宗去世,明光宗一生未得到父愛。

明神宗寵愛鄭貴妃,將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視若心頭肉,因此便有了廢長立幼的想法。他先是違反古製冊封鄭氏為貴妃,而沒有冊封長子的母親。不久,他又提出三王並封的主意,將眾皇子都封為王,借以降低長子的地位,由於朝臣極力諫阻而沒有成功。

在明光宗和朱常洵兩人擇一而立的問題上,因雙方競爭激烈,竟拖了十餘年之久,直至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在朝臣的極力爭取和皇太後的大力支持下,明光宗才被冊立為皇太子。此事史稱“國本之爭”。

明光宗當上太子後,朝內黨爭和宮闈糾紛始終時時威脅著他的太子地位。由於明光宗在各方麵的表現都中規中矩,明神宗才無話可說。

就在太子之位漸漸穩定的時候,宮中發生了“梃擊案”。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薊州(今天津市薊縣)男子張差持棗木棍闖入太子居住的慈慶宮,準備行刺,被宮門太監抓住,明光宗才算躲過一劫。行刺的男子先是裝瘋,後又供認鄭貴妃手下的太監龐保、劉成指使他幹的,並引他進入太子寢宮。時人都懷疑鄭貴妃是主謀,目的是讓她的兒子登上太子之位。但明神宗和太子都不願意追究,僅僅殺了張差,杖死了龐保和劉成,就草草結案了。

明光宗繼位後,在位僅一個月,史稱“一月天子”。

明光宗在位時間雖短,卻做了不少好事,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他分發內帑犒勞邊關將士,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同時,他又撥亂反正,將因進諫而得罪皇帝的言官全部釋放,官複原職。

麵對萬曆中後期官員嚴重不足的情況,明光宗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補足了缺額,使朝政有了起色。

但是,明神宗留下的是一堆爛攤子,朝綱腐敗,經濟凋敝,宮內糾紛無休無止,軍力日衰,邊疆吃緊,後金崛起,邊疆殘破,大明王朝搖搖欲墜。明光宗雖有心中興,但已無力回天了。

明光宗繼位後因政務繁忙,不到一個月就病倒了。經太醫崔文升診治,服用瀉藥後,一日一夜竟腹瀉43次,病情日益惡化。這時,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兩粒紅丸,說是仙藥。明光宗用了第一粒,氣喘減緩,食欲大增,病情稍見好轉。接著,他又服了第二粒,服後昏昏睡去,第二天清晨便病逝了。有人懷疑紅丸是鄭貴妃指使李可灼進的毒丸,最後也不了了之。這件事史稱“紅丸案”。

(二)明熹宗

朱由校是明光宗長子,於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繼位,次年改元天啟,史稱明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明熹宗繼位時16歲,將乳母客氏封為奉聖夫人,又升與客氏有私情的內監魏忠賢為司禮監秉筆太監。

明熹宗不關心國家大政,整天躲在後宮做木匠活。在木工方麵,他的技藝極高。他曾經造過一種木製模型,有山有水還有人,木人身後有機關控製,能動起來。模型做好後,拿到市場上去賣,竟賣了近千兩銀子。明熹宗高興得手舞足蹈,從此再也不理朝政,隻專心做一名高級木工。明熹宗不理朝政,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乘機掌握了朝政。

魏忠賢網羅親信,結黨營私,從內閣、六部到各省總督、巡撫衙門都有魏忠賢的死黨。朝內的“五虎”“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爪牙盤踞各要害部門,大肆殺害反對他們的正直官員。

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魏忠賢以皇帝名義頒布禁令,拆毀全國所有書院,在士人心中享有崇高聲譽的東林書院、首善書院、關內書院、江右書院、徽州書院均遭厄運。

魏忠賢專權誤國,愛國的士大夫扼腕憤慨,不久便掀起了倒魏風潮。

天啟四年(1624年),魏忠賢在明熹宗支持下瘋狂反撲。他先迫令主張讓魏忠賢自動引退的內閣首輔葉向高辭官,接著將彈劾魏忠賢的楊漣、左光鬥、魏大中、高攀龍、趙南星等大臣罷官。這樣,內閣、六部、都察院等部門幾乎全部落入閹黨的控製之下。

魏忠賢見時機成熟,便大開殺戒,先後製造了“六君子之獄”和“七君子之獄”。

魏忠賢假傳聖旨,逮捕楊漣以及支持楊漣的左光鬥、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以追贓為借口,將六人拷打至死。這就是“六君子之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