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鄧艾的這番言語,黃崇是充耳不聞,隻是頻頻地回頭望著城內,似乎在焦急地等待著什麼。
鄧艾把黃崇的頻頻回頭誤以為是連連點頭,繼續勸誘著黃崇:“賢侄不必多慮。想當初,尊父歸順我大魏之後,我高祖文皇帝對尊父不僅毫無歧視,反而倍加賞識,拜為鎮南將軍,封為育陽侯,加侍中,並使之陪乘;我烈祖明皇帝繼位以後,對尊父亦恩寵有加,令其領益州刺史,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尊父仙逝以後,又被諡為景侯。對此,賢侄想必是早有耳聞!我大魏天子思賢若渴,對謀臣良將大加封賞。似賢侄這般難得之才,若歸順我大魏,必會受到重用與重賞,前程不可限量,定會超過尊父黃景侯……”
當鄧艾說到這裏,黃崇發現城中囤積糧草之處已是煙火升騰。於是,他突然挺直身軀,放聲大笑起來。笑罷,他高聲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識途老馬,也有迷路之時。征西將軍,汝中了黃某之緩兵計也!”
鄧艾聞言一怔,抬頭觀望,隻見綿竹城內濃煙翻滾,遮蔽住日頭,忙驚奇地問:“賢侄為何要焚燒城中之房屋?”
“征西將軍此言差矣!我並未焚燒城中之房屋,而是在焚燒我軍囤積在城中之糧草!”黃崇冷笑幾聲,開誠布公地說,“黃某雖然不才,但也知征西將軍此來,費盡心機與口舌,一非為勸降黃某,二非為奪取綿竹,而是欲得到我軍囤積在城中之糧草。故而,黃某才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征西將軍,而暗中派遣兵將去焚燒糧草。如今,我軍囤積在城中之大量糧草,頃刻間就將化為灰燼,不知征西將軍作何感想?”
鄧艾見黃崇已經識破了他的計謀,並搶先一步放起火來,使他的計劃被這一把大火燒為灰燼,不由得惱羞成怒,厲聲地喝道:“黃崇,老夫念汝乃我大魏黃景侯之子,故而苦口婆心,良言相勸。誰料汝竟不識抬舉,負隅頑抗。隻能落個粉身碎骨之下場!”
“哈哈哈……”黃崇大笑幾聲,慷慨激昂地說:“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此本大丈夫之所為!黃某自受命出征以來,就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沒有準備生還成都;況今我大軍已敗,數千將士以身殉國,黃某又豈能獨存,還何懼一死!隻可惜征西將軍計謀破敗,美夢落空,即使能夠攻取綿竹城,所得到者也隻能是一瓘灰燼,仍無法免除全軍要忍饑挨餓之苦!”
鄧艾猛地抽出腰間的寶劍,用力地揮動著,怒不可遏地對眾將說:“立即攻城!”
鄧艾此令一出,綿竹城下馬上喊聲大作,人潮翻滾,魏軍從四麵八方擁向綿竹城。
黃崇也猛地抽出腰間的寶劍,用力揮舞著,可著嗓門吼道:“弟兄們,為國捐軀、血灑綿竹之時已到!”
“誓與綿竹共存亡!”守城的蜀軍將士齊聲呐喊著,與攻城的魏軍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綿竹雖為蜀中名城和軍事重鎮,但因其背靠成都,地處蜀國腹地,數十年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爭戰,故而城池失修,多處破損,給攻城的魏軍留下了不少易於奪取的突破口;再加上守城兵士多為剛招募的新兵,毫無守城的經驗,又缺少守城必需的檑木滾石和箭弩。所以,不到一個時辰,魏軍就從多處突破蜀軍的防守,源源不斷地擁入綿竹城。不久,綿竹城的絕大部分已被魏軍占領,守城的蜀軍將士絕大部分也已戰死,隻有黃崇親率兵士防守的東門城樓尚沒有落入魏軍手中,仍舊回響著陣陣殺聲。
從魏軍兵臨城下時起,黃崇就已料定綿竹城肯定是無法保全了。尤其是他派人焚燒了城中所囤積的糧草以後,更是抱定了必死的決心!此時,他已經心無他念,隻想奮力殺敵,能多殺一個就多殺一個。他已經親手斬殺了多名魏兵,身上也已經濺滿了鮮血,嗓子都喊得嘶啞了。可是,他仍在不斷地高聲呐喊著,還在不停地揮劍砍殺著。但是,這不僅無法阻止魏軍的人城,而且也不能擊退向他擁來的魏兵。他眼看著手下的兵士一個接一個地倒在了血泊中,又眼看著大批的魏兵從左右兩邊的城牆上擁了過來。麵對著這一切,他已經清醒地意識到:死亡正在一步步地向他逼近,已是近在咫尺了!他想再利用死前的短暫時間,盡量地多殺幾個敵人。於是,他憋足全身最後的一點力氣,拚命地揮動著寶劍……
就在黃崇奮不顧身地大砍大殺之際,他的耳畔忽然傳來一個響亮的聲音:“我軍將士聽著:征西將軍有令,隻要活黃崇,不要死黃崇;有殺死黃崇者,軍法處置;有活捉黃崇者,賞賜百金,官升三級!”
黃崇聽到這些,不由一怔。他收回手中的寶劍,定睛一瞧,見身邊僅剩下十餘名兵士;而周圍皆是黑壓壓的魏兵,正一個個瞪大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他,隨時都會一擁而上,把他生擒活捉!看到這些,他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他突然橫劍在頸,高呼一聲:“聖上,黃崇已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也!”呼罷,猛地一拉寶劍,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