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完成,早離開。
她願意幫助這裏,但並不願意在這裏多待,雖然這裏的純天然風景很不錯,空氣也特別清新。
村長帶他們去的第一個特殊家庭是位孤寡老人家,也即是讓他們知道這個地方的人,來前已經與發布這位老人情況的網友聯係,了解過基本情況。
可真正見到了,淩楚翹還是非常震撼。
在她看來,老人住的根本就不能叫房子。
不同於當地大多數住戶的兩層木頭房,老人的家隻有很矮,很小的一層,又因年份太久,木板腐蝕,坍塌,房子多處損壞,用她也不知道叫什麼東西圍著,屋頂據村長說是剛幫他修蓋過。
蓋的是他們用於建房子的那種沙樹樹皮。
除了床,鍋碗瓢盆,基本沒什麼家具,連鍋碗都是使用許久的,剩下的飯菜,反正是她看一眼都吃不下去的那種。
老人說的純方言,他們聽不懂,溝通全由同樣不會說普通話,但會說漢語的村長翻譯。
從村長嘴裏得知老人是有兒子的,淩楚翹頓時怒從心間起,忙問,“那他兒子呢?怎麼就放著自己父親不管?”
“兒子十幾年前出去務工就再也沒回來過,也沒跟村裏其它務工人員聯係,現在是什麼情況我們並不清楚。”
“既然會有這種人,簡直枉為人子。”同行女同事憤憤。
村長長歎氣,“早些年,我們這比現在更加貧窮,像這種一走就不再回來的,並不止這一個,尤其是女性,不少年輕姑娘走出去就外嫁它鄉,兩三年甚至是更久回來看望父母,而有些已婚的,有孩子的,出去了再沒回來過的也有好幾個,在我們這裏,基本都是留守兒童,留守老人。”
就連村長家都是這樣,村長跟他老婆在家做種莊稼,帶孫子孫女,他家兒子媳婦在外務工,到今為止有兩年沒有回來過,但會給他們寄生活費,學費。
他們家房子也是兩年前兒子回來時新修建的。
來人不多,所帶物資也並不多,他們給老人留下一些,又跟隨村長前往下一戶特殊家庭。
一連三個多小時的走訪,淩楚翹開始還會因為第一位孤寡老人的遭遇感到氣憤,心酸,到後麵,她連氣都氣不出來了,就隻剩下心酸難受了。
在這裏,除了孤寡老人,還有孤寡孩子,就是那種爺爺奶奶已逝,媽媽已跑,爸爸把他們寄養在鄰居家,然後出去務工的留守兒童。
村裏沒有學校,據村長說,孩子門上學需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到鎮上小學,初中,來回近三個小時。
而不少孩子回來還要幫著家裏做幹活,尤其淩楚翹他們遇到的那對孤寡姐弟,每天需要做的事比那些跟著自己爺爺奶奶的孩子要多很多。
第一次來這種地方,第一次接觸這類人群,震撼已經不足以形容她的感受,淚腺發達的她,數次忍不住濕了眼眶。
這裏遠遠超出她對窮的認知。
如果不是親自看到,她完全想象不出來。
直到夜幕降臨才結束走訪,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奔波一天,淩楚翹最想要的就是洗個熱水澡,睡個好覺。
可她在轉了一圈都沒看到浴室,又不好意思直接問村長,私下偷偷問村長家孫女,“那個,小妹妹,請問你們每天都是在哪洗澡啊?”
“我們每天不洗澡的。”小姑娘如此回道。
淩楚翹整個愣住了,驚訝,“是從來都不洗嗎?”
小姑娘說,“不是啊,熱天我們會到河裏洗,冬天我們隔段時間會在家裏燒水用大盆子洗,如果你們想洗澡的話,我可以讓我爺爺奶奶幫你們燒水。”
“什麼大盤子?用什麼東西燒水?”問這話時,淩楚翹心裏已經隱隱有了在她看來是太好的猜測。
果然.....
“平時洗衣服的大盆子,灶上大鍋。”
這兩樣東西,她今天都見過。
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經曆,連洗澡都是件奢侈的事。
而她選擇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