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萬壽將近(1 / 2)

農曆十月初十就是西主子的生辰。十月是萬物豐收的好季節,秋陽高照,宮中稱了為“萬壽月”,這個妖冶美麗的女人於曆史來說“罪行累累”,******國來說,卻是神一般的存在。

萬壽月的紫禁城四處張燈結彩,每年宮人在八月中秋之後就上下忙碌一片,熱鬧非凡。封建體製下培養出這樣的奴才主,已是萬幸,她雖壓榨著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為她的“排場”買單,卻也苦苦支撐著大清國“最後一絲顏麵”。

八月末的這個清晨,太後娘娘早早的起來了,皇帝也長大了,有許多事有了自個兒的主意,太後娘娘憂愁著,亦明白遲早會有這一日的到來,皇帝還年輕單純不諳世事,若非沉重的危機隨時可能擊潰****最後的尊嚴,她真希望寶貝兒子可以一直被她這早已殘破不堪的靈魂守護著,可偏偏,皇帝還有男兒當自強的烈性和驕傲。在他心目中,自己所遭受的欺侮與無視是兩宮垂簾,西主當權的副效應。卻忽略一個事實,當人民開始為利益爭鬥得頭破血流時,這樣的統治是否還抵得住曆史的車輪碾壓的陣痛。

寧靜莊詳的圓明園中,最安守本分的書畫人依著典製專心專意地描繪著皇太後壽誕日要穿的吉服。秋陽再***不暖統治者的心,她永遠訴不出個人的委屈與酸楚。與國家生計比來,那總是微不足道的,於她而言,這金絲籠中的奢靡也是唯一的麻醉劑了,應景應情的是如意館總是靜得連根針掉到地上也聽得見。十來名書畫人在如意館內圍著一張大桌子,嚴格的按照尺寸和比例精確的描繪著皇太後的吉服,一名畫工用嚴謹華麗的工筆線條描繪出衣身樣式,再由一名畫工按照傳統典製描繪吉服各處的刺繡和裝飾,其餘名畫師循著製度和太監傳達下來的旨意,為精講細究的慈禧太後的吉服添色彩、增光華。

吉服按大清典製約可用明黃、大紅、杏黃、石青、駝醬幾色。此次吉服為慶萬壽之喜製,皇太後亦中意紅色,故總設計者以江南三織造所供之彩緞精品中的小行龍暗花紅緞為地,製成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袖口長袍,袖口與袖身間以石青色緞相接,袖口各繡一條正龍,接緞處各繡行龍兩條。冬日吉服披領亦帶護肩防寒之用,衣身直袍之式,左右開裾。立翻領亦石青緞製,左右各以平金刺團花兩團,交襟兩側各繡行龍一條,前身後背正龍繡製,領後垂明黃絛帶,飾墜雜寶,直袍通身列以十二章紋(本帝王專屬,後妃也最多納以五~六種章紋)分別為日、月、星辰……山、火、華蟲等。披領與衣緣飾以紫貂,袖口以熏貂長尖出鋒為華尚。

畫師們幾個圍坐一團以秀美的工筆手法將圖契小樣繪得清晰又合尺寸,亦將各處細節單獨以小圖繪大,讓皇太後娘娘便於調整不合意的地方。緞地是早早就定好了的,太後娘娘不鍾愛明黃,總說道“袍子與臉色一個色兒,穿起來有個什麼勁兒”。畫師們一齊描了慶典中吉服袍身之“效果圖”,然後各自分工將披領、前身、袖口、袖身、十二章紋、毛峰質地都以小圖畫仔細了細節與刺繡圖案,彙總成冊。首先由新上任的內務府總管取了呈給太後娘娘瞧瞧,決定是否需要改動,畫師再稍加調整,就連冊帶畫送往江南織造局從麵料到裁製全部定製,再將成衣運回宮中,若是一般簡易的針線活,多是交由了針線房的做活婦人製作。這吉服,隻是得織造局快馬加鞭趕製了,宮中的小行龍暗提花紅緞也是江南織造局才進貢的精品,總管大人將宮中有的各種綢、緞、紗、錦、絨料都裁成方塊大小的布塊;果綠的、絳紫的月白、品月、秋香、藕荷、大紅、棗紅、明黃、薑黃、杏黃色等;質地不同的不同圖案,團壽、團龍,各種狀花紋案,花卉、彩蝶、蝙蝠等等的,都早早的拿給太後娘娘比對著臉色挑個兒最稱心如意的料兒。祖宗亦留下典製,有些色兒,作了便袍可隨意些,慶典之上,皇家的威嚴、端莊,高貴是不能偏了規矩的。太後一早兒就選定了紅緞為地,花啊朵的,略顯了小氣,圓乎乎的團壽團龍又略有些呆板;在總管太監呈上的眾多料子中這匹小行龍暗提花紅緞當真應了太後的心意。既生動活潑,亦不失華美。此料照新花本圖樣所製,本就精少,上貢後存於衣庫之中,有些地已叫鼠蟻之類毀壞難作袍地,奈何娘娘旨意已下,唯有派了人早早的將緞樣兒送回江南火速織造新緞。織造臣與織工加班加點,為太後的新衣準備袍料。

這個安靜的清晨,慈禧聞得一陣兒南果兒的清香,循著這香氣緩緩的睜開了眼,太後娘娘三十有餘,雖夫君逝去數年,但她看上去仍如少女一般,她醉心美容保養,皮膚光滑如緞,白皙透明亦自帶血色暈出的紅潤。美中不足隻因慈禧從年輕即發質細軟,因而專責梳頭的劉太監總是在為娘娘挑選發式和塗抹頭油、發蠟時格外仔細,專揀那些不傷頭發的花樣給她梳。娘娘起身倚坐榻旁,貼身侍女端來一個玉質的寬口杯,通身透著翡翠的那股潤澤和靈氣,娘娘接過漱口杯“咕嚕”了幾口便吐在銅盂缽裏,身上還穿著昨夜入睡前換的大紅緞子對襟圓領睡袍,下邊一套的是連著腰身的褲子,睡衣前後襟都繡了豔美的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