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後,大力排擠托孤重臣,荒淫無度,終日不理朝政。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明武宗在劉謹等宦官蠱惑下,開始修建豹房,整日縱情玩樂,甚至借出巡之名,廣招各色女子以供玩樂。此間皇室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武宗派兵鎮壓了叛亂,寧王被處死。正德七年(1512年),武宗又令擴建豹房200多間,耗銀數萬兩。武宗的怠政加之大肆揮霍,致使國庫虛空。正德十六年(1521年),窮奢極欲的明武宗暴死於豹房。至此結束了他十幾年的荒淫透頂的統治。
排擠托孤重臣
明武宗(1491—1521年)即朱厚照,孝宗長子,母親為張皇後,弘治五年(1492年)武宗被立為皇太子。據說,當年張皇後夜夢白龍入腹而後生下朱厚照,巧合的是朱厚照的生日也很特別。他的出生年月日時用幹支表示正好是: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時。按照時、日、月、年的順序讀恰好與地支中的“申、酉、戌、亥”的順序巧合,在命理上被稱為“貫如連珠”,是大富大貴之兆。
朱厚照自幼聰明過人,但因孝宗的溺愛,朱厚照從小不愛讀書,卻好飛鷹走狗,騎馬射箭,極其熱愛行軍打仗。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十八日,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一個15歲的頑童,禦殿登極即皇帝位,這便是武宗朱厚照,年號為“正德”。朱厚照在曆史上是個出了名的荒唐昏庸之君。武宗是明孝宗的獨生子,年僅兩歲便被立為太子。孝宗怕太子的頑劣天性會敗壞朱家的天下,故在彌留之際,將年幼的太子托付給得力的宰輔——內閣大學士劉健、謝遷等人,請他們精心輔政,並要好好教導未成年的太子。然而,武宗即位後,一意孤行,縱情玩樂。他在位的16年中,從不談及政事,將大部分時間在遊玩中度過。其玩樂方式多而離奇,令臣僚們不知所措。武宗對朝中政務則敷衍了事,甚至撒手不管。奸臣乘此機會,禍亂朝綱。隨著這位頑童當政,使中期的明王朝走向了黑暗。
自武宗即位以後,顧命大臣大學士劉健常教導他“應勤奮學習,打理朝政,不要荒廢不學”。武宗雖當麵聽從,但隻要被宦官包圍,便沉溺於玩樂之中。正直的大臣遭冷落,誘惑他的宦官被當做心腹,尤其是劉瑾,因博得武宗歡心,被升職為內官監太監,進而總督十二團營,掌握了守衛京城軍隊的兵權。宦官們上的奏章,武宗竟然事事依從,按照他們的意願作出批示。劉健、謝遷等人想按照孝宗的遺詔,剔除先朝留下的積弊,但由於這些方案直接侵犯了奸臣的利益,章疏奏上,隨即便被篡改,結果不僅沒有剔除,反而有所擴大。例如,京城及地方上的奸臣本該盡早裁汰,但這些人非但沒裁,反而各宦官衙門、倉庫、城門及各地鎮守的宦官數量卻暗中增加。劉健等雖然受命於先帝,輔佐朝政,但實際上徒有虛名。
吏部尚書馬文升,在武宗繼位後不久,曾裁汰了一些傳奉官,禦用監的宦官便攛掇武宗重用他們所點名的7個人。馬文升因不同意任用,被誣以抗旨的罪名,於是,馬文升便請求告老還鄉。宦官們對他恨之入骨,遂借機拔掉了這顆眼中釘,扶植服從他們的官員。當時,給事中陶諧、戶部尚書韓文等人正接連上奏章揭發奸臣的惡行,劉、謝等極力支持,並率領文武百官跪在朝前,指責八黨“唯知蠱惑君上,以便私己”,對皇家天下的興亂毫不關心。劉健等進一步指出,宦官禍國已有前例,若不趕快治理,一定會禍國殃民的。由於言辭激烈,武宗看到章疏後乃至“驚泣不食”,立刻傳司禮監太監,到內閣商量議事。武宗提出將劉瑾等安置南京,劉、謝則想殺掉劉瑾以根除後患,他們要王嶽代替向武宗表達,他們說:“先帝執手托孤,若不誅除惑亂朝政的八人,我們無顏見先帝,對不起皇上呀。”王嶽是宦官中少有的正派者,平日裏也恨劉瑾等人,便將劉、謝的要求稟告武宗。沒想到,消息走漏,焦芳將消息告訴了劉瑾。劉瑾聞之大驚,與另外七人連夜去見武宗,為表示對主子的忠誠,他以頭觸地,環跪在武宗周圍哭求。武宗心動,劉瑾乘勢告了王嶽一狀,誣陷王嶽不但要害他們,而且借司禮監之權,對皇上的日常生活也要控製。武宗聽後大怒,立即命劉瑾掌司禮監,下令將王嶽逮捕,發配南京。劉瑾為除後患,秘密將王嶽在半途中殺害。劉健、謝遷等次日上朝,原準備力爭誅殺劉瑾,但見形勢已不能挽回,便請求告老還鄉。劉瑾等唯恐除之不速,於是假借皇帝諭旨,允準二人回鄉。劉、謝等人誅除八黨的活動遂以失敗告終。
武宗即位僅一年的時間,八黨便壁削了朝廷,孝宗托孤之臣,多被排擠回鄉。
寧王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