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鐵甲勇士”的赫赫戰功(1)(2 / 2)

英國裝甲兵除有上述各式國產坦克外,還有大量的美國製造的坦克。這些美國坦克,特別是M4“謝爾曼”式坦克,是盟軍裝甲兵的中堅。M4“謝爾曼”式坦克雖在性能上大大遜於蘇聯的T-34型坦克和德國的“豹”式、“虎”式坦克,但這種坦克的誕生和裝備反映了美國設計師、工業家的天才,也是美國裝甲兵發展的一個縮影。

2.不斷更新的美式坦克

美國盡管出現了像沃爾特·克裏斯蒂這樣優秀的坦克設計師,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幾乎沒有坦克,隻有一些老掉牙的仿造法國的雷諾FT輕型坦克和正在試驗中的MZA4型11.5噸輕型坦克。這個MZA4型是美國在大戰中所有坦克的母親。沃爾特·克裏斯蒂由於與美國陸軍部的合同糾紛,他的克裏斯蒂懸掛裝置沒有被選用,也就沒有得到軍方的定貨。美國的石島公司乘機研製出“立簧式”懸掛裝置,MZA4型就使用了這種裝置。MZA4型采用氣冷式發動機,最高時速56公裏,裝甲厚度為10毫米。歐洲戰爭爆發後,美國迅速把MZA4型的生產標準化,投入大批量生產,為美國陸軍提供了訓練用坦克。除MZA4型外,石島公司在1938年動手研製使用與MZA4型有同樣懸掛裝置的中型坦克,結果製成T-5型。T-5型大量使用了MZA4型的零部件,炮塔有一門37毫米炮。軍方對T-5進行了多種試驗,其中一種是在車體的右前部安裝一門75毫米榴彈炮,但這隻是個試驗車。1939年8月,T-5被定型為“中型坦克M2”。並投入生產,但隻生產了15輛。因為在波蘭和法國的戰事證明,37毫米炮已過時了。1940年6月,西歐淪陷後,美國陷入恐慌,參議員亨利·洛奇看完美國陸軍在路易斯安娜州的演習後在國會說:“我剛才看到了美國所有的坦克——大約400輛。而在目前歐洲的戰爭中,一天就要報銷400輛。”在洛奇參議員的推動下,美國國會在1941年6月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美國在18個月內生產出1741輛坦克。可美國這時隻有石島一家公司有坦克製造技術,而這家公司的產品是火炮,因此還必須動員其他大公司。美國陸軍部最初想把生產合同交給一些美國重型機械製造公司,如美國機車公司和溫德溫機車公司,但這些公司若生產坦克須大規模改裝設備,無法立刻大批量生產坦克。美國陸軍部正在犯愁時,美國後來名聲赫然的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送來好消息。原來克萊斯勒公司頗有先見之明,已投資2100萬美元在底特律興建了“底特律坦克工廠”。克萊斯勒公司就這樣獲得合同,並在第一個月就生產出100輛MZA4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