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1929~1932年的經濟危機(1 / 2)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突然崩潰,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來勢凶猛,由美國開始,迅速向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蔓延,造成了災難性的社會政治後果。

經濟危機引起工廠停工、商店倒閉、銀行破產、失業激增,整個工農商業陷於癱瘓。國家工業生產指數以1913年為100,1929~1932年降至66,其中美國降至52,德國降至46.5.德國和美國受危機的打擊最為嚴重。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農業危機。農產品銷售額大幅度下降,德國幾乎下降一半,美國下降一半有餘。為了確保大地主和交易所大亨謀取暴利,資本家和大地主曾有計劃地大量銷毀農產品、食品和原料。例如,美國焚毀小麥和玉米,巴西焚毀大量咖啡,丹麥大肆屠宰乳豬。

在財政金融方麵,銀行信貸係統崩潰。1929~1932年,美國有5萬家銀行倒閉,1933年達到11703家。繼美國之後,英國不得不放棄金本位製。1931年5月,維也納一家主要銀行——信貸銀行破產,隨即引發了德國一家大銀行達姆施塔特國家銀行破產,德國全部銀行交易所被迫關閉。

在國際貿易方麵,整個世界國際貿易額下降2/3.其中美國下降50.8%,德國下降47.6%,英國下降21.9%,法國下降34.1%,瑞典下降32.1%。

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倒退了25年。其中,美國倒退了27年,德國倒退了36年。

在經濟危機打擊之下,資本主義國家的民眾生活水平明顯下降。1929~1933年,德國下降35%,英國下降23%,美國下降42%。失業成了廣為流行的瘟疫,資本主義國家失業人數達3000多萬。其中德國失業人數高達800萬,美國高達1300多萬,法國100萬。德國和美國的失業現象最為嚴重,即使就業,大約也有一半人打短工。

經濟危機,激化了社會矛盾。工人罷工此起彼伏,中小資產階級掀起陣陣抗議聲浪,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這次經濟大危機是一種普遍的國際現象,它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封建主義和軍國主義影響較大的德國和日本所造成的後果更為嚴重。

危機期間,德國工業生產直線下降。1929~1932年,工業生產總值下降約40%,生產資料生產減少53%,消費品生產下降25.3%,出口總額減少69.1%,進口總額減少70%,國庫黃金儲備銳減4/5.

與此同時,失業人數迅速增加,1929年9月為130萬人,1932年秋天增加到600萬人。在此期間,城市中小商業者、企業主和手工業者的經濟地位動蕩不定。許多工廠倒閉,中小企業大量破產。

根據德國官方統計,1928~1931年工廠倒閉總數由10595家上升到19254家,幾乎增長1倍。德國的官吏、職員和知識分子的收入及退休金也大大減少。政府規定自1932年1月底起,減少工資10~15%。1932年5月,工業部門隻能容納原有職員的61.7%,絕大多數在職官吏工資也削減20.3%。德國政府還不斷削減社會保險費和補助金期限。

在經濟危機中,德國農民的生活狀況大大惡化。1932~1933年間,農業收入降至1913年以來最低數額。農業危機首先表現為農產品銷售困難。1928~1932年,農產品出售利潤由102億馬克下降到74億馬克,農業債務激增。在農業危機的衝擊下,小農戶都受到影響,就連有田250公頃以上的大地主也均負債。在債務重壓之下,農民被迫出賣地產,其貧困化程度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