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宙斯之盾——“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1 / 1)

Ticonderoga Class Cruiser

實戰性能:

艦長:172.8米

艦寬:16.8米

最大航速:30節

滿載排水量:9590噸

武器係統:2門127毫米艦炮,2座8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2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架SH-60“海鷹”反潛直升機

出世檔案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美國海軍在20世紀80年代裝備的一種導彈巡洋艦,也是第一種配置了“宙斯盾”防空係統的美國軍艦。它火力凶猛,反應迅速,可以勝任所有的海上作戰任務,無論是防空、反艦、陸攻還是反潛都非常在行,堪稱美國航空母艦最貼心的“全職保姆”。20世紀60年代,蘇聯海軍發明了一種針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的“飽和攻擊”戰術,即在短時間內發射高密度的反艦導彈攻擊美軍艦艇,讓美國艦隊的防空火力無法支撐,以此達到擊沉航母的目的。這就如同想讓一家飯店的服務係統崩潰,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超過飯店接待人數上限的客人同時湧進去,這樣再好的服務係統也會“漏洞百出”。就是這樣一個又簡單又狠辣的戰術,讓美國海軍頭痛不已。為了應付它的挑戰,美國海軍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防空性能突出的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就是在這時開始研製的。最初,“提康德羅加”級被設計成了導彈驅逐艦,但美國海軍認為這樣還不夠,就為它更新了雷達、加大了噸位,讓它升級成了一種導彈巡洋艦。1983年,第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加入了美國海軍,此後陸續又有26艘同級別的戰艦進入現役,“提康德羅加”級也成為了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巡洋艦。

獨門秘技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它裝備的“宙斯盾”防空係統。這套防空係統的名字來自於希臘神話中大神宙斯的盾牌,它的核心是一台相控陣雷達。普通的雷達在搜索目標時,需要不停地轉動天線才能實現360度掃描,而相控陣雷達不必旋轉就可以實現對360度區域的監控,它比普通雷達反應更快、跟蹤的目標更多、可靠性更強。進入作戰狀態後,它可以同時搜索監控400個目標,跟蹤其中的100個目標,並指揮16枚艦空導彈進行攻擊或攔截。在這麵“宙斯盾”的籠罩之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足以抵禦四麵八方同時來襲的敵方導彈。

“提康德羅加”級的甲板幹淨平整,似乎感覺不到什麼危險的氣息,不過千萬不要因此輕視它的攻擊力,因為“提康德羅加”級的第二大法寶——兩套導彈垂直發射係統就隱藏在甲板之下。在“提康德羅加”級的“邦克山”號之前,艦載導彈大多是通過甲板上的傾斜式發射架或發射箱發射,這種發射方式不但占用了大量的甲板麵積,而且還需要很長的填裝時間,影響了防空火力的發揮。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創造性地將發射係統改為垂直式,並將發射管道設在了甲板以下,這大大縮短了導彈發射的間隔時間,增加了艦載導彈的數量。以“邦克山”號為例,它在艦首和艦尾各有一套MK41垂直發射係統,一共有127個導彈發射口,幾乎每隔一秒就可以發射一枚導彈,大大提高了抗飽和攻擊的能力。此外,這兩套MK41發射係統的通用性還非常強大,它既能發射“標準”3型防空導彈攔截地方的反艦導彈,也能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或“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攻擊陸地目標或水下潛艇,從而讓“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從專門的防空武器變成了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的綜合性武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