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鼻音韻母(2 / 3)

在發o時,上下唇自然攏圓,舌身後縮,舌麵後部隆起,舌位半高半低,介於a和i之間。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像這樣,發音時舌身後縮,使舌尖在口腔中處於靠後的位置,這種元音就叫做後元音。綜上所述,單元音按舌尖在口腔中的前後位置,可以分成前元音、央元音和後元音三類。像o這樣,發音時舌位半高半低,介於最高和最低之間,這種元音就叫做中元音。像o這樣,發音時雙唇攏圓,這種元音就叫做圓唇元音。綜上所述,單元音按嘴唇圓與否,可以分成圓唇元音和不圓唇元音兩類。因此,o是後中圓唇元音。

在發e時,口半閉,展唇,舌身後縮,舌麵後部稍隆起和軟齶相對,比o略高而偏前。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像這樣,發音時舌位比中元音略高(注意,是略高,而不是介於中元音和高元音之間!),這種元音就叫做半高元音。e是後半高不圓唇元音。

在發ê時,口自然打開,展唇,舌尖抵住上齒背,使舌麵前部隆起和硬齶相對,舌位與o相同。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ê是前中不圓唇元音。ê單獨表音時隻有一個語氣詞“欸”,隻出現在複韻母ie,üe中。

在發er時,口自然打開,舌位不前不後不高不低,處於最自然狀態,然後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後卷,和硬齶前端相對。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er是一個卷舌元音。

單韻母 i u u

一支蠟燭i i i,烏鴉喝水u uu,小魚吐泡u u u。

在發i時,口微開,兩唇呈扁平形,上下齒相對,舌尖接觸下齒背,使舌麵前部高高隆起和硬齶前部相對,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像這樣,發音時舌尖在口腔中處於靠前的位置,這種元音就叫做前元音;發音時舌麵高高隆起,處於最高的位置(舌位最高),這種元音就叫做高元音。因此,i是前高不圓唇元音。

在發-i(前)時,口略開,展唇,舌尖和上齒背相對,保持適當距離。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i(前)是舌尖前不圓唇元音。-i(前)這個韻母在普通話裏隻出現在z、c、s這三個聲母的後麵。

在發-i(後)時,口略開,展唇,舌前端抬起和前硬齶相對。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i(後)是舌尖後不圓唇元音。-i(後)這個韻母在普通話裏隻出現在zh、ch、sh、r這四個聲母的後麵。

在發u時,兩唇收縮成圓形,略向前突出,舌後縮,舌麵後部高高隆起和軟齶相對。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u是後高圓唇元音。

在發ü時,兩唇略圓,略向前突出,舌尖接觸下齒背,使舌麵前部高高隆起和硬齶前部相對,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齶上升。ü是前高圓唇元音。

聲母

漢語各大方言的聲母數量不一。一般說來,吳語和湘語比較好地繼承了中古漢語的三十六聲母。各地湘語和吳語的聲母常達到29-35個。閩語係統的聲母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地閩語的聲母普遍都在15個左右波動。而以粵語和官話(包括普通話)為代表的晚期方言,聲母數量一般在20個上下,普通話的聲母即為21個。贛語和客家話的聲母數量比粵語和官話略少。我們可以在今天的漢語方言中找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一種漢語方言的聲母越少,則韻母往往越多,聲母和韻母的數目呈現出互補關係。比如汕頭話的韻母接近90個,它的聲母就隻有15個。若幹中部吳語如義烏話的聲母在30個左右,韻母就減少為不到40個。而部分湘語如祁陽話的聲母多達35個,韻母就相應地縮減到27個。這種有趣的現象,體現了一種整齊的深層次規律與一種驚人的和諧之美。引起了語言學家極大的關注。此外,在漢藏語係的其他各大語言如藏語之中,也存在與此相似規律。這一規律分布的廣泛性,說明了漢藏語係內部高度的同源關係。

聲母,是使用在韻母前麵的輔音,跟韻母一齊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音節。其他漢藏語係語言也有類似的結構。一般由輔音充當,即首輔音。輔音的主要特點是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要分別受到各種阻礙,因此可以說,聲母發音的過程也就是氣流受阻和克服阻礙的過程。聲母通常響度較低、不可任意延長、而且不用於押韻。

聲母 b p

右下半圓 b b b,右上半圓 p p p。

聲母 m f

兩個門洞 m m m,像根拐杖 f f f。

聲母 d t

左下半圓 d d d,傘柄朝下 t t t。

聲母 n l

一個門洞 n n n,一根小棒l l l。

聲母 g k h

9字加彎 g g g,一挺機槍 k k k,一把椅子 h h h。

聲母 j q x

i 字加彎 j j j,左上半圓 q q q,一個大叉 x x x。

聲母 zh ch sh

z加椅子 zh zh zh,c加椅子 ch ch ch,s加椅子 sh sh sh。

聲母 r

小樹發芽 r r r。

聲母 z c s

像個2字 z z z,半個圓圈 c c c,蠶兒吐絲 s s s。

聲母 y

一根樹杈 y y y。

聲母 w

烏鴉築巢 w w w。

複韻母

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結合而成的韻母叫複韻母。這種複合元音並不是兩個元音或三個元音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新的固定的音組,在口、耳裏與單元韻有同感,應把它們作為一個個語音整體。

發音特點

(1)發音時開口度、舌位、唇形有變化,這種舌位的移動過程叫“動程”,動程是一個滑動的漸變的過程,而不是跳動的。如二合元音ai,在a、?、 E 、 E、e、I、i 中間有一連串的過渡音,記錄時隻記首尾兩個元音作為代表。三合元音由舌位曲折移動而成,中途改換一次滑動方向,記下首音、轉折音、尾音三個元音作代表,如:iao、uei。

(2)複元音韻母必須讀成一個整體,中間不能間斷。

(3)幾個元音有主有次,其中一個開口度大、響度大、發音較清晰的元音叫主元音,又叫“韻腹”。主元音前後的元音發音輕、短、模糊,分別叫“韻頭”、“韻尾”。根據主元音的位置可分為前響複合元音韻母、中響複合元音韻母、後響複合元音韻母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