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周山是一座什麼山?為什麼被撞倒後會天下大亂?
從字麵上來說,不周,就是不完整的意思,而不周山就是一座形狀不完整、有缺口的山。傳說在遠古時期,有八座大山支撐著上天,使天不會墜落,名為天柱,不周山就是八座天柱之一。不周山位於茫茫西北大海之外,在大荒的一個邊角,雖然人跡罕至,卻是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山海經》中說,不周山盛產一種果子,果實像桃,葉子像棗,人吃了之後會忘記疲勞。
由於不周山是西北方的天柱,本身又繞著一段繩子牽扯大地,稱作地維,所以一旦被撞倒,不僅天會塌陷,地維也會被扯斷。《淮南子》中記載,在上古時代,共工曾與顓頊爭奪帝位,結果共工慘敗,他憤恨不已,一頭將不周山撞為兩截。瞬間洪水滔天,火山噴發,天下大亂,直到後來女媧煉石補天,才使天地重新穩定下來。可是由於沒有了不周山,天從此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也隨之東升西落,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也就向東流去。
共工本是共工氏部落的首領,他善於治理洪水,被人們稱作水神。據說共工相貌凶惡,性格貪婪,人麵蛇身,滿頭亂發紅如火焰,能生吃五穀和飛禽走獸。而顓頊則是一個仁愛的君主,他製定禮儀,用道德教化人民,還曾命人創作《承雲》之樂,令四方部落首領感化順服,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後來共工起兵作亂,他雖然凶猛無比,但顓頊民心所向,所以幾場大戰之後,共工就被趕出中原,放逐到西北荒地。
在一些其他的傳說中,共工是與火神祝融相爭,還有的說是與高辛帝大戰,無論哪種傳說,最後共工都是以失敗收場。撞倒不周山後,共工並沒有死,他後來又興風作浪,卷起洪水,直到大禹治水時,才再次把共工趕走,平息了水患。
怒撞不周山後,共工的凶名傳遍天下。傳說在北方山中有座共工之台,台上有條虎皮斑紋的蛇,蛇頭麵向南方。因為畏懼共工,人們都不敢向北方射箭。從西北吹來的風被稱作不周風,也是由於共工的緣故,人們認為不周風主掌殺生。
12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這個成語,那麼大山真是愚公移走的嗎?他是力大無窮的神仙嗎?
我們常用愚公移山來形容一個人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難,堅持不懈。這個愚公是誰,他究竟有多大的本事能夠搬走大山?《列子》中記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是一個年過九十的老人,由於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愚公和他的家人每次出門都要翻山越嶺。為了出行方便,造福子孫後代,愚公下定決心要移走大山。其實風燭殘年的愚公根本沒有力氣搬山,河間的智叟還特地跑來嘲笑他,可是他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帶領子孫年複一年地挖山運石。直到最後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派下來兩個神仙——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愚公的家門前從此一片平坦。
大山並不是愚公親手移走的,但在愚公看來,他的身體雖然衰弱,但在他死後,還有無窮無盡的子孫可以繼承他的事業,山卻不會增長,何愁不能將大山移走呢?所以,即便沒有神仙幫忙,在愚公永不退縮、迎難而上的精神激勵下,終有一日,他的子孫也會幫助他完成這個心願。
愚公門前的這兩座大山,一名王屋,一名太行,傳說它們高聳入雲,占地方圓有七百多裏。其實王屋山本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同時也是座道教名山,位列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的主峰上有一座石壇,上古時期黃帝大戰蚩尤之前,曾在這裏祭天禱告,因而王屋山又被稱作天壇山。太行山則是一條綿延千裏的重要山脈,古代有“太行八陘”之說。陘,就是山脈中斷的地方,是橫穿山脈的咽喉要道。其中由第二陘“太行陘”南下可直達虎牢關,就是《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故事發生的地方。
幫愚公移走大山的是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可是在其他傳說中沒有關於誇娥氏的記載。近代有學者通過文字考證,提出誇娥氏的原型有可能是一隻大螞蟻,這個大力神也就是巨蟻神。
13曹植名篇《洛神賦》中的洛神是誰?為什麼說她“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洛神,也就是洛水之神,她本名宓妃,是上古帝王伏羲的女兒。宓妃本在洛河一帶過著平靜的生活,但是河伯馮夷貪戀她的美色,將她強占為妃。射日的英雄後羿聽說此事,帶著弓箭前來打抱不平,一箭就射瞎了河伯的左眼,殺得河伯落荒而逃。宓妃被救出後,被天帝封為洛水女神。
後來三國時期的大文學家曹植經過洛水,恍惚間見到了這位美麗的女神,他有感而發,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洛神賦》。這篇文章辭采飛揚,其中不乏“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這樣膾炙人口的句子。這是在讚美洛神的體貌像驚飛的大雁一樣翩然有致,像遊動的蛟龍一樣婉約美妙,光彩照人如同秋日的菊花,風姿綽約好似春天的青鬆。
曹植真的見到了傳說中的洛神嗎?後人認真分析《洛神賦》後,發現並不是這樣,《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曹植筆下的洛神很可能就是他的嫂子甄宓。
曹植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他的哥哥是魏文帝曹丕,父子三人並稱“三曹”,同是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曹操去世後,曹丕廢掉了漢朝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自己登基稱帝,立夫人甄宓為皇後。甄宓溫柔美貌,早年,曹植本想娶她為妻,卻被哥哥搶先一步。但她婚後並不幸福,無法取得曹丕的歡心,後來有小人趁機進讒言陷害,竟使得她被曹丕無情地殺害了。甄宓在世時,曹植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可當他聽到甄宓被害的消息時,心傷不已,終於提筆寫下這篇《洛神賦》,以寄托自己的深深哀痛和對甄宓的思慕。
後來《太平廣記》中記載了蕭曠與洛神相遇的故事,故事裏洛神告訴蕭曠,當年洛水邊出現在曹植麵前的實際上是甄宓的魂魄。在後人的眼裏,這個溫柔美貌卻身世悲慘的傳奇女子,仿佛真是傳說中的洛神幻化而成。
14神農為什麼敢於嚐百草?難道他不怕中毒嗎?
遠古時期人們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他們不知道用火,食物粗劣,因此經常患病,壽命很短。正因為這樣,神農氏決定親自品嚐百草,以了解天下草木的屬性,找出能食用的植物供人們栽種,找出有功效的草木為人們治病。
神農氏是遠古時期的一個部族首領,被人們尊為炎帝,傳說他牛首人身,三歲時就能分辨五穀。晉代王嘉在《拾遺記》中寫道,曾有一隻丹雀飛過神農的部落,口中掉落一株生有九穗的禾稻,神農撿起來讓大家種在田裏,長出的糧食居然有延年益壽的奇效。因為他教導人們播種五穀,於是被尊稱為“神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