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處突如其來的火力使日軍頓時大亂,前後被隔開的兩部分日軍互相開火,自相殘殺,直到中午12時,硝煙中能見度增加,日軍明白過來才告潰退。
下午2時,日本援軍混成24旅團6000多人,在飛機和炮艦掩護下到達上海,他們在我軍未加設防的張華浜鐵路碼頭登陸,並從蘊藻浜南岸準備攻占吳淞炮台。
飛機和炮艦固然是他們的優勢,但奪取陣地最終還得靠白刃肉搏。我19路軍大刀隊聲勢奪人,因而日軍10多次進攻均被打退。
白天打不進來,日軍準備晚上偷襲。13日淩晨,日軍趁著夜幕未散,3次架設浮橋竹筏,企圖偷渡蘊藻浜,兩次都未成功。第3次進攻時,他們借助煙幕彈和炮火掩護,終於偷渡成功。
堅守陣地的是19路軍61師12旅的官兵。他們多次衝鋒,擊退上岸之敵。但是,敵軍越來越多,白天正麵交鋒傷亡極大。
你能夜裏幹,我也能。指揮作戰的張炎副師長當天晚上率兩個營的兵力偷襲日軍營地。酣睡中的日軍驚醒,驚慌失措,爭先恐後從蘊藻浜渡回。
南岸敵軍聽到槍聲,以為我們要渡河夜襲,於是以猛烈炮火轟擊北岸,兩岸敵軍在黑夜中自相殘殺。這一仗,偷渡日軍傷亡2000多人。
野村的戰績不比鹽澤好多少,終於在戰敗當天為植田謙吉中將取而代之。
19路軍英勇抗擊日寇的壯舉,得到了全國人民有力支持。當時“在野”的蔣介石也通電讚揚19路軍將士,表示“今身雖在野,猶願與諸將士誓同生死,盡我天職”。
2月初,當時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張治中主動向蔣介石請纓,要求去上海作戰。蔣介石命令軍政部長何應欽,將京滬、滬杭兩鐵路沿線的87、88兩個師、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獨立炮兵1團火炮營等合編為第5軍,由張治中任軍長,開赴上海作戰。第5軍由蔣光鼐總指揮統一指揮。
日本最精銳部隊之一——陸軍第9師團1萬多人增援來上海後,植田謙吉計劃從閘北到吳淞全線進攻,以分散我軍主力,然後重點在江灣、廟行一帶切斷19路軍和5軍聯係,再各個擊破。
這是一場大規模的陣地戰,雙方都投入了所能投入的全部兵力。
20日晨,日軍由吳淞廟行、江灣至閘北全線進攻,主力集結於江灣。7時起,日軍以10多架飛機和多門大炮猛烈轟炸江灣鎮我軍陣地。2000多步兵在10多輛坦克掩護下分三路逼近江灣鎮。日軍多次猛烈衝鋒,均為我江灣守軍憑借戰壕、工事所擊退。21日,日軍進攻更加激烈,雙方傷亡消耗都很大,但江灣我軍陣地巋然不動。
22日,日軍見江灣陣地無法突破,便以主力集中攻擊江灣西北廟行鎮的5軍陣地。5軍88師527團3營陣地的防禦工事全部被炮火摧毀,陣地一度失守。
張治中軍長下令87師259旅孫元良旅長全力增援,令蘊藻浜北岸的88師261旅宋希濂旅長抄襲日軍側背。19路軍蔡廷鍇軍長也急令61師張炎副師長率兩個團出擊。
我軍全線反擊後,日軍三麵受敵倉皇潰退,傍晚,經過最後的肉搏戰,我軍陣地轉危為安。
25日以後,敵重心轉為江灣與廟行之間陣地。一連數日,日軍飛機接連轟炸,江灣全鎮成為一片焦土,屍橫遍野,河漢一片腥臭。在陣地摧毀,我軍不得不移師附近情況下,仍擊退敵軍10多次衝鋒。87師155旅、122旅發起了反攻,再次短兵相接,終於收複陣地。
3次換馬,3次戰敗,恰逢此時,我軍敢死隊員冒死潛入海中,日軍旗艦“出雲號”被炸。
日軍再次換馬,任命白川義則大將為派遣軍司令官,並增派陸軍第11、14兩個師團和海軍大批飛機參戰,企圖盡快結束上海戰事。
當此關鍵時刻,蔣介石卻不願繼續向淞滬前線增兵。日軍總兵力已達7萬,我軍卻不足4萬。
敵我力量的過分懸殊,使得3月1日瀏河苦戰中,我軍在將被敵包圍的危險麵前不得不退至第二道防線。
3月3日,日軍大部隊再次企圖包抄我軍。張治中軍長一麵急令5軍87師259旅517團奮起抵抗,一麵調獨立團火速增援。葛隆鎮、婁塘一帶的突圍成功,我軍主力由此從第二道防線退至遠離市區的第三道防線。
風蕭蕭,夜沉沉,一輪月照征人。盡我軍人責,信步陣後巡。曾經日月有幾何?世事浮雲,弱肉強食!
人融融,炮隆隆,黃浦江岸一片紅!大廈成瓦礫,市鎮作戰場。昔日繁華今何在?公理沉淪,人麵狠心!
月愈濃,星愈稀,四周婦哭小兒啼,男兒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人生上壽隻百年,無需留連,聽其自然!
為自由,爭生存,滬上麾兵抗強權。踏盡河邊草(指蘊藻浜),灑遍英雄淚。何必氣短又情長?寧碎頭顱,還我河山!
這是葛隆鎮戰役中陣亡的營長朱耀章在戰場上留下的最後詩作,震人魂魄,催人淚下。
19路軍和5軍不得不退出上海市區,國際聯盟也開始討論淞滬戰事。3月3日,白川義則宣布停戰。5月5日,國民黨政府代表與日本方麵談判後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
白川義則笑了。他們要以這個勝利來慶祝象征天皇長壽的天長節。
4月29日,白川在檢閱部隊之後,來到虹口公園,參加慶祝會,正當慶祝會鑼鼓喧天,達到高潮時,人群中有人向主賓席扔來一顆炸彈,得意忘形的白川義則當場炸死。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炸成重傷,成了終生殘疾。
扔炸彈的人叫尹奉吉,韓國人。“一·二八”時他來上海,早就想和日本人真刀真槍地幹一場,不料他到上海時已經停戰。他就用這個炸彈狠狠教訓了日寇。
尹奉吉還沒來得及引爆另一顆準備自殺的炸彈,就被逮捕了,不久被殺害於日本大阪。
二戰結束後的1947年,尹奉吉忠骨運抵釜山,韓國臨時政府領袖金九和無數普通百姓隆重迎靈。從釜山到漢城,沿途無數的人焚香祭拜。
3.“八一三”淞滬戰爭
1937年8月9日,上海虹橋機場。
雖說已到下午5時,但夏日的傍晚仍然晴朗。
突然,一輛摩托車直衝機場大門而來。任憑軍崗如何阻攔,那人卻毫無顧忌,沒有一點減速的意思。“叭!”一聲槍響,那騎在摩托上的人被擊斃,栽下車來。
他叫大山勇夫,從他口袋裏的名片看,是日本海空戰陸隊的軍曹。奇怪的是,衝機場的就他一個人,並沒有別的部隊跟來。
又是一個信號。盧溝橋事變不過月餘,上海——這個具有“一二八”抗日傳統的東方大都市,如今將再次麵臨戰爭的考驗。
果不其然,虹橋機場事件成了新一輪戰爭的導火線。日軍以此為借口,提出了蠻橫無理的要求,要中國守軍撤退,並排除其防禦工事。
黃浦江上,日本巡邏艇多起來了。上海虹橋機場、杭州築橋機場上空,不時會出現日軍的偵察機。大批日軍從日本本土向上海調運、結集。
上海的空氣再一次緊張起來。
蘇州,留園。這是一座久負盛名的江南名園。“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如果說蘇州的園林是全國最著名的景觀之一,那麼,留園就是蘇州園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大名鼎鼎的清朝買辦盛宣懷為後人留下的這座名園,亭台水榭,曲徑通幽,花木鳥魚,美不勝收。
如今,留園的大門口卻多了一塊招牌“中央軍校野營辦事處”。直到“八一三”之前,沒人知道它究竟是幹什麼的。
原來,這是淞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將軍秘密工作班子的所在地。“一二八”以後,上海幾乎沒有什麼防守,市區隻有一個保安團,維持治安而已。張治中預料,日本決不會放棄上海,上海還會掀起更大規模的戰爭。
張治中研究分析了“九一八”到“七七”的多次慘痛教訓,他把中國對付日軍的形式分為3種。第一種,是“他打我,我不還手”,“九一八”便是;第二種,是“他打我,我才還手”,“一二八”、喜峰口戰役都是;第三種,是“判斷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這叫“先發製人”或叫“先下手為強”。
對眼下迫在眉睫的新的淞滬戰爭,張治中認為一定要采取第三種策略。他把這個意思電告南京政府,得到的答複是:“應由我先發製敵,但時機應待命令。”
“七七”事變,證明張治中的憂慮決非杞人憂天。7月8日,他便從青島療養地急返南京,部署強化上海周圍兵力配備。
虹橋機場事件,促使張治中作好迅速進入戰爭狀態的準備。
8月11日晚,南京統帥部電示,將全軍進至上海附近。一夜之間,吳淞、江灣、真如、大場、南翔等上海外圍重鎮以及上海市區,立即布滿了軍隊。淞滬警備司令部也從蘇州移到上海南翔。
12日一大早,上海市民從睡夢中醒來一看,遍地都是抗日將士。人們驚喜交集,奔走相告,這些兵是哪來的?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然而,13日拂曉南京統帥部來電卻是“不得進攻”。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列強駐上海的外交團與南京交涉,希望上海改為不設防城市——自由口岸。此舉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戰爭迫在眉睫關頭來了。它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與日本之間有沒有達成過什麼默契。
8月13日下午,88師262旅在孫元良將軍指揮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搶占了從北火車站到江灣一帶的陣地。隻見大街上築起了一個個堅固的街壘,將士們進入戰爭狀態。
日軍也不甘寂寞。他們在中國守軍搶占陣地同時,也在構築從虹口到北四川路一帶的陣地。
八字橋,這個上海外圍的交通要塞,關係戰役成敗的重要據點。中、日雙方為爭奪八字橋發生了激烈的槍戰。
下午4時,停泊在吳淞口外的軍艦突然向閘北一帶用重炮猛轟。頃刻間,閘北一帶破舊的民房一片片地倒塌,硝煙帶來的是一堆堆的瓦礫和人們的哭叫聲。
“八一三”淞滬戰爭序幕被拉開了。
消息傳到南京,南京軍委會命令:(1)京滬警備軍改編為第9集團軍,以張治中為總司令,14日向虹口、楊樹浦一帶發起總攻;(2)江浙邊區軍改編為第8集團軍,以張發奎為總司令;(3)空軍協同陸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