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波羅的海戰役(2 / 3)

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各戰役的勝利結束,促進了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在東普魯士境內貢賓嫩方向的進攻。該方麵軍長時間牽製了敵軍龐大兵力,使這些兵力無法被用來對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作戰。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除庫爾蘭半島外)。法西斯德國喪失了重要的糧食、原料基地,德軍則喪失了可以實施翼側突擊以威脅在東普魯士進攻的蘇軍的有利基地。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勝利,使芬蘭加速退出戰爭。戰役結果,使敵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集團失去了戰略意義。蘇軍進攻前敵在該處的59個兵團中,29個被擊潰,其餘兵團則被隔離在庫爾蘭和被封鎖於梅梅爾地域(3個師)。波羅的海沿岸地段的戰線長度縮小到250公裏,使蘇軍有可能騰出相當大的兵力,用於實施1945年冬季的進攻。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的特點是規模大。參加進攻的有:5個方麵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和遠程航空兵兵團。敵方參加作戰的兵力,占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25%。進攻第一階段各次方麵軍戰役的縱深為250~300公裏,第二階段為130公裏。總進攻地帶達1000公裏。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顯示了蘇軍軍事學術的提高。戰役最顯著的特點,是在進攻過程中將主要力量由裏加方向轉移到梅梅爾方向,這要求進行距離為120~140公裏的大規模軍隊變更部署,並在短時限內準備新的進攻戰役。變更部署的隱蔽性保障了突擊的突然性,並在相當大程度上保障了整個戰役的勝利。

空軍集團軍的基本力量被用於支援各方麵軍主要方向的陸軍。在戰役第一階段,僅在波羅的海沿岸3個方麵軍編成內行動的空軍第14、15、3集團軍,就出動3.4萬架次,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共出動5.5萬架次。

在波羅的海的沿岸戰役準備和實施過程中,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進行了軍隊和技術裝備的輸送;從海上掩護進攻軍隊的翼側;以航空兵和艦艇炮兵對在濱海方向進攻的軍隊實施火力支援;實施登陸;進行海上交通線上的鬥爭。

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的遊擊隊員和地下工作人員,促進了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順利行動。敵人被迫從前線調開頗大兵力對付遊擊隊和警衛自己的交通線。

蘇軍在戰鬥中表現了集體英雄主義。112名軍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3名被授予第二枚“金星”獎章,33.2萬餘名被授予勳章和獎章。131個部隊和兵團榮獲“裏加”、“塔林”、“瓦爾加”等榮譽稱號,481個榮獲政府獎勵。

2.波洛茨克戰役

波洛茨克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於1944年6月29日~7月4日進行的進攻戰役;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白俄羅斯戰役(1944)的組成部分。戰役目的是粉碎敵軍波洛茨克集團,解放波洛茨克市。

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司令員為巴格拉米揚大將)會同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於6月28日完成維捷布斯克一奧爾沙戰役(1944)之後,根據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賦予的任務,未經戰役間歇就開始實施波洛茨克戰役。該方麵軍轄突擊第4集團軍、近衛第6集團軍、第43集團軍和空軍第3集團軍。其當麵之敵為“北方”集團軍群第16集團軍各兵團和“中央”集團軍群坦克第3集團軍一部兵力。法西斯德軍統帥部力圖扼守波洛茨克,將它變成了堅固防禦樞紐,並在該市接近地集中了一個轄6個步兵師的強大軍隊集團。戰役企圖規定,以從東北和南麵滑向心方向實施的突擊,圍殲敵軍波洛茨克集團。在戰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突擊第4集團軍(司令員為馬雷舍夫中將),該集團軍以其左翼向科特利亞內、波茲德尼亞基、多赫納裏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便從西北迂回波洛茨克。近衛第6集團軍右翼各兵團從西南遷回波洛茨克,其基本兵力則會同第43集團軍向格盧博科耶、希文恰內(什文喬尼斯)方向實施進攻。空軍第3集團軍對進攻軍隊實施航空火力支援和航空兵掩護。在戰役準備時節,軍隊隱蔽變更了部署並在選定的突擊地段建立了兵力優勢。旨在保持軍隊高昂進攻銳氣的政治工作起了巨大作用。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向全體人員廣泛講解了波洛茨克戰役對粉碎白俄羅斯的法西斯德軍的重要性。

6月29日,突擊第4集團軍和近衛第6集團軍各兵團轉入對波洛茨克的進攻,在粉碎敵人抵抗之後,開始包圍其波洛茨克集團翼側。7月1日,他們前出至波洛茨克東郊和南郊。近衛第6集團軍基本兵力和第43集團軍於1日日終前出至格爾馬諾維奇、格沃茲多沃、多克希齊一線,各坦克兵團則突向季斯納河。經兩天的激烈巷戰,至4日晨前,波洛茨克完全從敵人手中解放出來。方麵軍左翼軍隊迅猛追擊退卻的法西斯德軍兵團,於4日日終前向西推進約110公裏並前出至奧普薩、科賈內、納羅奇湖一線。

波洛茨克戰役(1944)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蘇軍攻占了敵軍波洛茨克防禦樞紐。便獲得了沿西德維納河兩岸向德文斯克(陶格夫匹爾斯)總方向實施進攻的可能。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在波洛茨克和希文恰內兩方向的勝利前進,從北麵可靠地保障了蘇軍主要戰略集團在白俄羅斯的進攻。

3.塔樂圖戰役

塔爾圖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麵軍於1944年8月10日至9月6日進行的進攻戰役。戰役目的,是粉碎法西斯德軍塔爾圖集團,並解放塔爾圖市。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戰役(1944)的結果,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麵軍(司令員為馬斯連尼科夫大將)進抵敵人堅固的“馬林堡”防禦地區。塔爾圖戰役企圖是:第67集團軍和突擊第1集團軍相鄰翼側並肩向沃魯、塔爾圖方向實施突擊,以突破敵人防禦,將當麵之敵集團(“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各兵團)分割成兩部分,並將其各個粉碎。第54集團軍以右翼向加維耶納方向進攻時,從南麵保障方麵軍突擊集團。空軍第14集團軍對地麵軍隊實施空中支援和掩護。由於在主要突擊方向堅決集中兵力兵器,蘇軍在兵力兵器上造成了相當大的對敵優勢。例如,突擊第1集團軍的人員比敵人多2倍,炮兵多4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5倍。軍隊中進行了大量工作,以動員全體人員完成麵臨的任務,激發高昂的進攻銳氣。這一工作是在解放蘇聯波羅的海沿岸的口號下進行的。

8月10日,在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之後,蘇軍對敵人發起衝擊,第一日,就在主要突擊方向突破敵人主要防禦地帶,並推進10公裏。第67集團軍各兵團擴張戰果時,在突擊第1集團軍的配合下,於13日攻占了沃魯市。16日格列奇金指揮的獨立第25江河艦艇支隊,在梅希科爾馬地域楚德湖西岸實施登陸,配合了蘇軍向塔爾圖方向的推進。24日第67集團軍突入塔爾圖,次日解放該市。8月底前,方麵軍以其右翼前出至埃馬約吉河,以中央和左翼前出至沃爾茨湖東岸、瓦爾加以東、高亞河(至萊亞斯齊耶姆斯),在此遇到敵人激烈抵抗。蘇軍擊退了敵開到的預備隊實施的反衝擊,於9月6日轉入防禦。

塔爾圖戰役的結果,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麵軍推進100~130公裏,為突至裏加灣,並突擊敵人納爾瓦集團的翼側和後方創造了有利條件。列寧格勒方麵軍於7月底在納爾瓦地域實施的進攻促成了塔爾圖戰役的勝利。15個戰功卓著的兵團和部隊被授予“塔爾圖”榮譽稱號,16個榮獲戰鬥勳章。

4.塔林戰役

塔林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列寧格勒方麵軍左翼軍隊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支援下,為粉碎愛沙尼亞共和國境內的法西斯德軍和解放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於1944年9月17~26日進行的進攻戰役;是波羅的海沿岸戰役(1944)的一部分。戰役開始前,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員為蘇聯元帥戈沃羅夫)左翼軍隊(第8集團軍、突擊第2集團軍)對在愛沙尼亞東北部防禦的法西斯德軍采取了有利的包圍態勢。蘇軍當麵之敵是編入“北方”集團軍群的德軍“納爾瓦”戰役集紅旗波羅的海艦隊被迫撤至塔林。群。該集群由第1航空隊和海軍支援。敵人在愛沙尼亞準備了陣地防禦。布設了大量工事和障礙物。在納爾瓦地峽和在楚德湖與沃爾茨湖之間的防禦最為完善。第8集團軍和突擊第2集團軍的人員比敵人多0.5倍,炮兵幾乎多1倍。根據戰役企圖,突擊第2集團軍向拉克韋雷方向敵軍納爾瓦集團後方實施主要突擊。以後,應將主力轉而向西,向塔林實施進攻。第8集團軍受領的任務,是準備在敵人防禦被削弱或在納爾瓦河地段退卻的情況下,隨時從納爾瓦河地區向西轉入進攻。在戰役準備時節,突擊第2集團軍於短期限內隱蔽地從納爾瓦地段向塔爾圖地域變更了部署。獨立第25江河艦艇支隊順利地將該集團軍(人員10萬餘人、火炮和迫擊炮1000餘門、汽車近4000輛)渡送過喬普洛耶湖(楚德湖與普斯科夫湖之間),以後以其炮火支援沿楚德湖西岸進攻的該集團軍右翼各兵團。該支隊還保障了第8集團軍1個師在楚德湖北岸敵軍納爾瓦集團後方登陸。在“把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出來!”的口號下,對全體人員進行了目的明確的政治工作。優秀軍人加入了共產黨和共青團。為鞏固各兵種之間的戰鬥團結,各兵團的政治機關召開了步兵、炮兵、坦克兵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