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挪威戰爭(1 / 3)

1.輕易攻占丹麥

德軍隻用4小時便占領了丹麥。北歐丹麥是個小國,土地麵積隻有4.3萬平方公裏(不含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人口約300萬,武裝力量隻有2個陸軍師和2萬噸的海軍艦艇。丹麥國土地勢平坦,日德蘭半島南部與德國接壤,有利於德國裝甲隊的快速推進。由於1935年5月丹德曾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丹麥人一直認為德國不會向其開戰,盡管種種跡象表明德國的入侵迫在眉睫,但丹麥膽小的政府害怕加強戰備會引起德國猜疑,故在德國入侵前未做任何戰爭準備。1940年4月9日淩晨4時20分,德國駐哥本哈根使節向丹麥政府遞交最後通牒,要求丹麥立即投降。並聲稱,如有抵抗將受到鎮壓,從而導致無益的流血犧牲。限定丹麥政府在1小時內答複。

5時15分,距離德國最後通牒規定的最後期限尚有5分鍾,德軍開始侵入丹麥領土。德軍第11摩步旅越過丹麥日德蘭半島防線,傘兵部隊迅速占領哥本哈根等地機場。與此同時,3艘滿載兵員的運輸船在德軍飛機掩護下駛進丹麥港口,登陸後的德軍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領了丹麥軍事基地。為防止英國派兵登陸,德軍以數十艘潛艇巡弋於北海,並用飛機轟炸試圖接近的英國艦艇,從而控製了丹麥海域。

丹麥政府被這突然降臨的災禍嚇得直哆嗦,年已70多歲的國王克利西爾懾於德國的淫威,急忙召開內閣會議,並於淩晨6時宣布接受德國的最後通牒。隨後,國王命令同德軍交火的禁衛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並向德國公使馮·特倫表示,他和丹麥政府同意在德國的保護下保持中立,盡可能維持國內的和平和秩序,消除德國和丹麥之間的一切摩擦。上午8時,丹麥人從無線電廣播中獲知“丹麥已接受德國保護”,無不感到震驚。這樣,德國僅用4小時就占領了丹麥全境,達到了“和平占領丹麥”的既定目的。

2.挪威淪陷

德國人橫行無忌,一點不在乎英國在海權方麵的優勢,使同盟國領袖們大吃一驚。當英國首相張伯倫先生那天下午在下議院致詞時,他說德軍已在挪威西岸登陸,其地點為卑爾根和特隆赫姆,同時在南岸也已有德軍登陸,他又補充說:“此外還有報道說在納爾維克也有類似的登陸,但我卻很懷疑此項報導是否正確。”從英國當局眼中看來,希特勒居然敢冒險在那樣遙遠的地方去登陸,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因為知道他們自己的海軍有很強大的兵力正留在那個現場的附近,掩護布雷行動及其他意圖中的步驟,所以就更覺得不可思議。他們以為納爾維克一定是拉爾維克的誤傳,後者是南岸上的一個地方。挪威國土麵積為32萬平方公裏(不含斯瓦爾巴群島),人口300多萬。武裝力量隻有6個步兵師,約1.5萬人。此外,還有飛機190架,超齡艦艇64艘。鑒於領海形勢趨於緊張,挪威政府決定從4月7日開始實施全國動員。

4月9日淩晨5時20分,德國政府向挪威政府遞交了一份與1小時前送給丹麥政府的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最後通牒,要求挪威政府立即答應接受“德國保護”。半小時後,挪威政府嚴詞拒絕,並表示決不自動屈服。

在此之前,德軍的入侵行動已正式展開。德軍登陸和空降部隊冒著風雪,同時對奧斯陸、納爾維克、斯塔萬格、特隆赫姆、卑爾根、克裏斯蒂安桑等挪威重要港口發起突然襲擊。挪軍裝備差,戰鬥力不強,在敵人進攻麵前,節節敗退。德軍除在奧斯陸進攻受阻外,迅速攻占了其餘5個重要港口。

德軍在挪威納爾維克港口附近的雪地上實施傘降,以配合登陸部隊作戰。納爾維克為挪威北部運輸瑞典鐵礦石的鐵路終點,是“威悉河演習”行動的首要目標之一。納爾維克駐防司令康拉德·孔德洛上校是法西斯的狂熱追隨者,德軍剛抵納爾維克港口,他就命令部屬投降,港口的海軍指揮官對其賣國行徑極為憤慨,拒絕服從,命令挪威艦艇向逼近的德軍開火。當10艘德軍驅逐艦向峽灣逼近時,港內的挪威“艾德斯沃爾德”號裝甲艦開炮警告,試圖阻止德艦前進。隨後,德國人假裝聽從,待“艾德斯沃爾德”號放鬆警惕之際,以魚雷將其擊沉。另1艘挪威裝甲艦“諾爾格”號立即開火反擊,但因力量懸殊,很快也被擊沉,300名挪威水兵陣亡。到上午8時,納爾維克落入德軍之手。

德軍對挪威西海岸中部港口特隆赫姆的突擊也輕易得手。

當德國重巡洋艦“希佩爾”號率海軍艦群駛近峽灣時,挪威港口炮台未來得及開炮即被占領。隨後,德軍順利地在市內碼頭登陸。一些要塞的駐軍不願束手就擒,但僅堅持了幾個小時,隻有瓦爾納斯機場的挪軍頑強抵抗兩日之久。特隆赫姆的攻克使德軍處於有利的形勢。該港口可供大型艦船和潛艇停泊,同時又是橫跨挪威中北部到達瑞典的鐵路起點站,即使英軍將海道截斷,德軍仍可從這裏獲得給養。

德軍對挪威西南部第二大港口城市卑爾根的突擊,雖然遇到頑強抵抗,但仍取得成功。4月9日淩晨5時30分,以“柯尼斯堡”號輕巡洋艦為首的德國艦群逼近港口,港口守軍對入侵德艦猛烈射擊,致使“柯尼斯堡”號輕巡洋艦和1艘輔助艦受到重創,其他德軍艦艇闖過火網,在港口各要點安全上陸,於午前占領了整個城市。

在這次戰鬥中,英軍第一次對挪軍實施了火力支援。下午,15架英國海軍俯衝轟炸機將德艦“柯尼斯堡”號炸沉。如果行動果斷,英軍完全有機會挫敗德軍在卑爾根的行動。因為在港外不遠處,有一支由4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編成的強大的英國艦隊,足以殲滅較小的德國海軍艦隊。而當英國艦隊快要開入港口時,卻接到英國海軍部取消參戰的命令,原因是懼怕遇到水雷和空中轟炸。

德軍對斯塔萬格的攻擊重點集中在索拉機場。索拉機場是挪威的最大機場,對德軍非常重要。它一旦攻占該機場,從這裏起飛的德軍飛機不僅可以攻擊挪威沿海的英國艦隊,而且也可襲擊德國北部的主要海軍基地,從而使英法聯軍的大規模登陸行動難以實現。因此,德軍將索拉機場定為“威悉河演習”行動的首批重要目標之一。索拉機場的防禦力量十分薄弱,唯一具有威脅的是機場周圍完好的機槍陣地。德國空軍出動數十架轟炸機對挪軍機槍陣地進行轟炸,使後續傘兵部隊得以順利著陸並控製機場。與此同時,德軍登陸部隊也在港口上岸,很快就占領了整個城市。

德軍對挪威南部海岸克裏斯蒂安桑的攻占付出了一定代價。德國空軍加入戰鬥,將要塞炮台一一摧毀,德艦才得以入港,並於下午3時占領克裏斯蒂安桑。當晚,德國輕巡洋艦“卡爾斯魯厄”號在離港時遭到英國潛艇的攻擊,沉入海底。

德軍在挪威西部和南部海岸的攻擊較為順利,但在首都奧斯陸的行動卻意外地遇到了挪軍的頑強阻擊。德軍對奧斯陸的攻擊是以重型巡洋艦“布呂歇爾”號為首的艦隊實施的。9日淩晨,它們按預定時間駛入奧斯陸峽灣,但立即遭到挪威軍艦的攔截。1艘德國魚雷艇被擊沉,輕巡洋艦“埃姆登”號受傷。此時,兩岸炮台也展開猛烈轟擊。德軍趁夜幕派出一股兵力登陸,從翼側攻占炮台,掩護艦隊繼續向峽灣深處開進。在奧斯陸以南約25公裏處,海麵變得狹窄起來,沿岸還設有奧斯卡斯堡炮台。挪威守軍發現德艦後立即開炮,同時發射魚雷。德艦“布呂歇爾”號首先中彈沉沒,艦上1600名德軍官兵和準備逮捕挪威國王的秘密警察,以及擬接管政權的行政官員均葬身魚腹。其餘艦掉頭回撤。德軍從水路進攻奧斯陸的企圖未能得逞。

不過,在那一天尚未結束之前,德軍已經占領挪威的首都奧斯陸,以及一切主要的港口,包括納爾維克在內。他們所同時發動的每一個登陸攻擊都已成功。

英國政府對於德國的這種成功首先是深感喪氣,接著就又產生新的幻想。丘吉爾,當時還是海軍大臣,兩天之後他在英國下議院中這樣說:

“照我看來,希特勒先生是已經犯了一項嚴重的戰略錯誤,我的那些高明的顧問也都有此同感……在斯堪的納維亞所發生的情形可以使我們大有收獲……他在挪威海岸上占領了許多的據點,現在就必須要在整個夏天裏繼續作戰,其所麵對的敵人是擁有遠較優勢的海軍,而且達到現場的運輸也遠比他要方便。我看不出來他已經獲得了何種足以對抗的利益……我感覺到當我們的死敵被挑撥而犯了戰略錯誤之後,情勢已對我們大為有利。”

可惜實際的行動卻配合不上這種高調的言論。英國人所采取的對抗行動是遲緩的、猶豫的和笨拙的。盡管在戰前對於製空權是十分的瞧不起,但到實際行動時,英國海軍當局卻變得非常的慎重,他們因為害怕空襲而不敢讓他們的船隻去冒險介入那些可能會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地區。部隊的行動更是差勁。雖然曾經在幾處地方登陸,以逐出德國侵入者為目的,但隻不過兩個星期的時間,他們就都已撤回了,隻有在納爾維克的一個據點為例外——那是一個月以後,德軍在西線上發動主力的攻勢之後才主動放棄的。

3.一廂情願的丘吉爾

丘吉爾所構想的空中樓閣必然是要崩潰的。因為對於情況和近代戰爭中的變化都缺乏正確的認識——尤其是以空權對海權的影響為最。這些設想既然都是以完全錯誤的理論為基礎,則焉有不失敗之理。

把挪威說成是一個對希特勒的陷阱之後,丘吉爾在其結語中,又說希特勒是因為“受到了挑撥”才采取這個步驟。他這句話卻含有較多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因為在關於這個戰役所有一切的戰後發現中,最驚人的事實就是希特勒,盡管是那樣的肆無忌憚,最初他卻還是寧願挪威保持中立,並不曾計劃侵入該國。直到他看到同盟國已在該地區中計劃采取敵對行動之後,他才感覺受到了挑戰而決心先發製人。當時雙方幕後的情形演變是很值得回味的——雖然那是充滿了悲慘和恐怖的氣氛,但卻可以體現出具有烈攻勢思想的政治家,是如何提出具有破壞性的計劃的。第一個明顯的步驟是丘吉爾在1939年9月19日要求英國內閣采取在挪威水域中布雷的計劃,以便阻止瑞典的鐵苗從納爾維克轉運到德國去。他辯論說這樣一個步驟對於打擊敵方的戰爭工業是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他事後通知海軍參謀總長說:“內閣,包括外相(哈裏法克斯勳爵)在內,似乎都強烈地支持這個行動。”

這是很足以令人驚異的,因為它暗示內閣在並未對“手段”加以慎重考慮之前,就已經同意了這個“目的”——而且也不顧及其可能引起的後果。在1918年也曾討論過一個與此類似的計劃,但在那時,英國官方海軍史上卻曾有下述一段記載:“總司令貝蒂勳爵說大艦隊的全體官兵對於以壓倒實力進入一個弱小但精神崇高的民族的區域以壓迫他們是同表憤慨。假使挪威人抵抗,那很可能也會流血;總司令說,這樣所構成的罪行也就不在德國人之下。”

很明顯的,海軍軍人是要比政治家更害怕良心的譴責,也可以說,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英國政府的作風是要比第一次大戰結束時更膽大妄為。

不過,英國外交部的幕僚人員卻發揮了一種約束作用,並提醒內閣應注意破壞挪威中立時所將引起的反對。丘吉爾很悲哀地記載著:“外交部對於中立問題的辯論很有分量,使我不能貫徹我的主張。但我仍在所有的場合用一切的手段來繼續努力。”它變成了許多方麵所討論的一個問題,並終於在報紙上也登載了擁護的評論。這樣也就自然地會引起德國方麵的憂慮和采取對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