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坦克插上翅膀,使其如虎添翼,向來為人們所憧憬。空地坦克就是西方近來提出的一個新概念。
這種薪概念認為,把直升機的運輸性能與地麵戰鬥車輛的戰鬥性能合二為一,也就是說,把直升機的戰役機動性與坦克的戰術機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是坦克裝甲戰鬥車輛的發展方向;
按照這種設想製成的空地坦克,既能像直升機那樣:陝速遠距離機動,少受甚至不受複雜地形的限製,又能像坦克那樣固守陣地,抗擊敵裝甲部隊的進攻。這樣,空地坦克將把直升機和坦克的長處兼收並蓄,同時摒除了兩者的短處。
在20世紀60年代,反坦克導彈對坦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又一次激起了對坦克進行重新設計的熱潮。
20世紀60年代末,當時的聯邦德國提出了超高機動性思想,要求按此思想製成的超高機動性能的履帶式坦克的最高越野時速高達60至90公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坦克的越野機動性和靈活性,使之能采取規避動作,對付當時飛行速度還比較低的反坦克導彈。
聯邦德國陸軍中負責部隊作戰編製;武器裝備及後勤保障等研究工作的部門,根據超高機動性思想,聯想到直升機,提出了“飛行坦克”的概念。
飛行坦克就是一種具有直升機戰役機動性的戰鬥車輛。後來,由於複合裝甲問世,坦克對破甲彈的防護力有了顯著增強,又一次證明了坦克仍有很強的生命力。
此後,超高機動性思想以及超高機動性履帶式坦克的實驗流產,“飛行坦克”的概念也隨之銷聲匿跡。
20世紀80年代初,英國陸軍準將理查德·辛普金在飛行坦克這個概念的基礎上,進而提出了“主戰飛車”的概念。辛普金認為,“主戰飛車”是一種全性能直升機,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完全是可行的。
因為直升機的起飛重量和載荷已分別達到10噸和兩噸,符合主戰飛車的要求。
當時美國正在實施的兩項研究計劃。也有利於主戰飛車的發展。一項計劃是利用共軸反轉雙旋翼係統,以減小旋翼直徑並取消尾翼。另一項計劃是利用小型單一操機杆代替用來實施航向控製和其他諸多操縱裝置。
辛普金接著又著書立說,從不同角度對主戰飛車詳加論述,例如主戰飛車在暗夜與大霧條件下的機動問題、油耗問題、成本問題、戰場生存力問題,武器選配問題以及部隊編配問題等等。並逐項與主戰坦克(如美國的M-1坦克等)作了分析對比。
1983年2月,原北約中歐盟軍司令、聯邦德國陸軍上將馮森格爾在一次講演中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憑借現代技術生產出具有下列性能的主戰飛車:最大航速300公裏/小時左右;巡航距離600公裏左右;武器係統載荷兩噸左右;具有持續懸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