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抱怨是人生的毒瘤
你或許已對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們的抱怨已經見怪不怪了。司機也許正因交通堵塞而滿臉怒色;公共汽車上也許兩人正在為搶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種情形,舉不勝舉。那麼你呢?是否動輒就開始抱怨?是否讓抱怨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你是否知道:抱怨根本無濟於事,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大加辯護:“人嘛,總都有抱怨生氣的時候。”在這種借口之下,你不時地自我抱怨,也衝著他人抱怨。
你不得不承認,人人都會不時地表露出自己的抱怨,抱怨這一習慣行為可能連你自己也不喜歡,更不用問他人感覺如何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對它留戀不舍,它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任何一個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人都不會讓它跟隨自己。抱怨是一個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同其他病毒一樣,可以使你重病纏身,一蹶不振。
抱怨使人陷入惰性,其起因往往是不切實際地期望大千世界要與自己的意願相吻合。當事與願違時,便會怒不可遏。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樣,抱怨是大腦思維後產生的一種結果。它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事情不應該這樣或那樣,於是你感到沮喪、灰心;然後,你便會抱怨,因為你認為這樣會解決問題。隻要你認為抱怨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總有理由抱怨。抱怨是你經曆挫折的一種後天性反應。你以自己所不欣賞的方式消極地對待與你的願望不相一致的現實。
在你心裏,有這樣一句話:“要是你和我一樣就好了。”你以為,別人要是和你一樣,你就不會抱怨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推理,隻有消除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恨。每當你以抱怨來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反饋時,你會在心裏說,“你為什麼不跟我一樣呢?這樣我就不會動怒,而且會喜歡你。”然而,別人不會永遠像你希望的那樣說話、辦事;實際上,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按照你的意願行事。世界就是如此,你不可能期望別人永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這一現實永遠不會改變。所以,每當你因為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抱怨時,你其實是不敢正視現實,讓自己經受感情的折磨,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情性。為根本不可能改變的事物自尋煩惱真是太愚蠢了。
許多人對自己思想上的種種苦悶和煩惱,沒有方法來消除,因為他不知道心靈上的化學原理。任何人都會麵臨心靈上的苦悶,不過到了一個時期,人應該以理性的力量來指導自己,用適當的消毒藥來解除心靈上的各種苦悶。真正偉大的人往往能主宰自己的性情,統治自己的心靈。富有化學性心靈的人,也就是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人,能消滅憂慮,解除煩悶,正如同化學家以堿性來中和酸性一樣。
不懂化學的人就不知道中和的道理,錯溶在別的酸性液體裏,非但不能獲得中和,反使藥性更劇。化學家們都知道各種酸性的作用,以及與其他化合物溶解後的效用。因此,一個具有化學性心靈的人,他知道用快樂的解毒藥來消除沮喪的神誌、憂鬱的思想。他知道用樂觀的思想可以消滅悲觀的思想。用和諧的思想可以解除偏激的思想;用友愛的思想可以淘汰仇恨的思想。由於他懂得種種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他心靈上便不會受種種痛苦。人應該像能調節水溫一樣調整自己的思想,在水太熱的時候就要把冷水管的龍頭打開。心中充滿了悲觀、偏激、仇恨的思想時,隻要立刻轉到相反的思想上,便會產生樂觀、和諧、友愛的思想,這就好像把冷水管的龍頭一開,沸水便會立刻降低溫度一樣。如果在怒氣填膺的時候,要立刻轉到友愛和平的思想上,這樣抱怨的心思自然就消除了。有了友愛的思想,仇恨便不會存在。有了愛人如己的思想,便會消除惡念。
人們無法驅逐屋裏的黑暗,然而,隻要讓光亮進來,黑暗便自然消失了。正如大部分人不知道以善良的思想來替代抱怨的惡念,他們認為隻要把抱怨的惡念驅逐了就可以了,他們不知道,用善良的思想來驅逐抱怨的惡念將更有效。對於水來說,沒有一種汙染不能經由化學的方法來提淨。同樣,沒有一種汙濁、鄙陋的思想不能由健康的思想、正確的思想來肅清。偏激、悲觀、不和諧都是思想的病症,而隻有真實、美滿、樂觀的思想,才會提高人生的價值。一旦一個人有了健康的思想,那不健康的思想,便無存在的餘地,因為健康的思想和不健康的思想是勢不兩立、水火不容的。
第二節人際交往時不抱怨
人際交往常常讓我們力不從心,下班後倒在沙發裏發出的一聲長歎總是伴隨著這句話:“唉,做人真累!”還有人認為自己天生內向,在經曆了太多的挫折之後幹脆把自己封閉起來,放棄了人際溝通的嚐試和努力。實際上,人際交往是有規律可循的,通過學習其中的技巧和訣竅,人人都可以成為交際型人才。
“煩死了,煩死了!”一大早就聽王寧不停地抱怨,一位同事皺皺眉頭,不高興地嘀咕著:“本來心情好好的,被你一吵也煩了。”
王寧現在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事務繁雜,是有些煩,可誰叫她是公司的管家呢,事無巨細,不找她找誰?
其實,王寧性格開朗,工作認真負責,雖說牢騷滿腹,但該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曾拖延。設備維護、購買辦公用品、交電話費、買機票、訂客房……王寧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恨不得長出8隻手來。再加上她為人熱情,中午懶得下樓吃飯的人還請她幫忙叫外賣。
剛交完電話費,財務部的小李來領膠水,王寧不高興地說:“昨天不是來過了嗎?怎麼就你事情多,今兒這個,明兒那個的?”抽屜開得劈裏啪啦,翻出一個膠棒,往桌子上一扔,說:“以後東西一起領!”小李有些尷尬,又不好說什麼,忙陪著笑臉說:“你看你,每次找人家報銷都叫親愛的,一有點事求你,臉馬上就長了。”
大家正笑著呢,銷售部的王娜風風火火地衝進來,原來複印機卡紙了。王寧臉上立刻晴轉多雲,不耐煩地揮揮手:“知道了。煩死了!和你說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單。”單子一甩:“填一下,我去看看。”王寧邊往外走邊嘟囔:“綜合部的人都死光了,什麼事情都找我!”對桌的小張氣壞了:“這叫什麼話啊,我招你惹你了?”
態度雖然不好,可整個公司的正常運轉還真離不開王寧。雖然有時候被她搶白得下不來台,但也沒有人說什麼。怎麼說呢?她不是應該做的都盡心盡力做好了嗎?可是,那些“討厭”,“煩死了”,“不是說過了嗎”……實在讓人聽了不舒服。特別是同辦公室的人,王寧一叫,他們頭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麼叫情緒汙染嗎?”這是大家的一致反應。
年末的時候公司民主選舉先進工作者,大家雖然覺得這種活動老套可笑,暗地裏卻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獎金倒是小事,誰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領導們認為先進非王寧莫屬,可一看投票結果,50多張選票,王寧隻得了12張。
有人私下說:“王寧是不錯,就是太喜歡抱怨了。”
王寧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卻沒有人體諒……”
有時,抱怨的確可以讓人的情緒得到舒解,有益健康,但如果抱怨太多,就會使人厭煩。所以,要記住,抱怨絕對不是好事,它不會為你帶來絲毫正麵的效益。
第三節受到嘲弄時不抱怨
人生在世,難免會受到他人的嘲諷甚至侮辱,多數人受到嘲弄之後,免不了抱怨不斷,但是也有人能夠坦然麵對。
魯迅先生年輕時,因為“知道了日本維新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的事實”,於1902年赴日本留學,“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麵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然而,幾年後,魯迅卻毅然決然地棄醫從文了。是因為在日本學習期間,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改變了魯迅的一生。一天,學生看電影,銀幕上出現了這樣一個鏡頭:當一個被綁著的中國人,正要被日軍砍頭示眾時,他的左右圍著許多來看熱鬧的中國人。觀者雖然體格健壯,但神情麻木。演到這裏,日本學生中響起了一陣掌聲。這掌聲強烈地刺痛了魯迅的心。作為一個中國人,他覺得受了莫大的汙辱,內心感到十分痛苦,意識到“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從此,他毅然棄醫從文,用戰鬥的筆來抨擊邪惡,喚起民眾。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也說:“恥辱是從我們感覺羞恥的行為產生的一種痛苦。”這種恥辱產生的痛苦便是魯迅棄醫學文的動力,便是魯迅對拯救國民的呐喊。
榮譽可以成為一個人進步的動力,在一定條件下,恥辱也能達到榮譽的這種功效。
法國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就是這樣一位偉人,原先竟是一個浪蕩公子。
在一次上流社會的午宴上,他發現了一個初次會麵的美人,便傲然地邀其為舞伴,不料卻遭到她的斷然拒絕。當格林尼亞得知她是來自巴黎的一位女伯爵時,立即上前致歉,女伯爵更加冷漠地對他說:“請站遠點,我最討厭你這種花花公子擋住我的視線。”這是格林尼亞從來沒有領教過的羞辱。
可是,這令人無地自容的恥辱,並沒有使格林尼亞失去理智。他像一個昏睡的人被猛擊一掌後突然清醒過來一樣,開始對自己的過去產生了悔恨之情。他留下一封家信,悄悄地離開了家鄉。信中寫道:“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學習。我相信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績來的。”果然,8年以後他成了著名的化學家,不久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