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放下包袱,輕鬆前進
生命是一艘船,需要不斷地精簡裝備,該放手時就放手,才能輕鬆前進,收獲更多。
一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孤獨、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長久的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大包裹裏裝的什麼?”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麵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著它,我才能走到您這兒來。”
於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了船趕路吧!”“什麼,扛了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負荷太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比以前輕快得多。原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經曆是一筆財富,但它有時也會成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要懂得放手,丟掉那些失敗、哭泣、煩惱,輕輕鬆鬆上路,才能越走越快,越走越歡愉。
第二節放下掛念,才會快樂
事事都看得開、放得下,才會心無掛念,輕鬆快樂。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別人暗害,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他也嚐到了快樂的味道。
時下,人們成天名韁利鎖纏身,何有快樂?成天陷入你爭我奪的境地,快樂從何而言?成天心事重重,陰霾不開,快樂又在哪裏?成天小肚雞腸,心胸如豆,無法開豁,快樂又何處去尋?
非洲土著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狒狒: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裏麵,裝上狒狒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狒狒的前爪伸進去,狒狒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狒狒。因為狒狒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
人們總會嘲笑狒狒的愚蠢:為什麼不鬆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但審視一下我們自己,也許就會發現,並不是隻有狒狒才會犯這樣的錯誤。
因為放不下到手的職務、待遇,有些人整天東奔西跑,荒廢了正當的工作;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有人費盡心思,結果常常作繭自縛;因為放不下對權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熱衷於溜須拍馬、行賄受賄,不惜丟棄自尊,一旦事情敗露,後悔莫及……
“放下就是快樂”是一個開心果,是一粒解煩丹,是一道歡喜禪。隻要你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快樂的春鶯在啼鳴,何愁沒有快樂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沒有快樂的白雲在飄蕩,何愁沒有快樂的鮮花在綻放!
第三節放下架子,自知為重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出過國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他指著前方問:“這裏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走著走著,國王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說:“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了。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到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更沒想到後來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隻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也不知天高地厚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即使自己是領導,也要切忌“夜郎自大”,要學會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別人對自己的恭維奉承,也要學會放得下架子。
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人的某種盲目性的產生,往往是因為他們對某種事物缺乏深刻的了解。人的高傲或者自卑,也是由於他們對自身缺乏一定的了解所致。一個人隻有對自己有了透徹的了解,才會將自己置於恰當的位置。
自大多一點就是一個“臭”字。人們對妄自尊大者,常嗤之以鼻,拒之於千裏之外。
光武帝即位後,蜀地有位叫公孫述的人,自立為王,與中央對立。與此同時,西北隴地的隗囂,正困惑於不知應投靠漢武帝還是歸順公孫述。於是他派部下馬援前往公孫述處打探。馬援與公孫述原是舊知,以為他這次前往,公孫述定會像以前那樣歡迎他。
然而到蜀後,公孫述待他十分的嚴肅、傲慢。看到這裏,馬援對隨從說:“夠了!他們隻是虛有其表,這種地方怎能容得了天下之士呢?”
說完,馬援便打道回府,報告隗囂道:“公孫述隻是外強中幹的家夥,充其量是個井底之蛙,不足信也。”
之後,馬援又奉命去拜訪光武帝,馬援到後不久,光武帝便親自迎接,笑容可掬地寒暄道:“久仰貴公才能,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馬援受寵若驚,說:“前幾天我去拜訪我的舊知公孫述,他卻一副盛氣淩人之態。這次與皇上初見,即受到如此親切的接見,皇上不疑我是刺客,這到底是為什麼?”
光武帝好言相慰,始終不擺架子。隗囂得知光武帝的為人後,立刻率部投奔漢朝。
可見,做人應該謙遜、和藹,這樣人家才願意親近你,你才有群眾基礎;反之若高傲自大,人皆遠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
第四節無關緊要,皆可放下
人生的選擇最關鍵的是先挑出生命中的“大石塊”,放下那些無關緊要的“石塊”。否則你會終生錯過,留下無盡的後悔。
一天,時間管理專家為一商學院的學生們講課。“我們來做個小試驗。”專家拿出一個一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隨後,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裏,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問學生們:“瓶子滿了嗎?”所有的學生應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