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這次新的進攻能夠奏效,德軍第5集團軍又加強了不少的新銳部隊,並準備了大量的大口徑炮彈。威廉皇太子希望他這一次的傾力一擊能夠讓法國人的防線土崩瓦解,並進而奪取凡爾登城。
事實上,貝當對德軍這次以默茲河西岸為重點的新攻勢,是早有預料的。換了他也不會無視“神聖之路”對整個凡爾登大戰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所以他判定德軍一定會想方設法切斷法軍這條至關重要的生命線。而從西岸發動攻勢,是切斷這條供應線的最佳途徑。所以思之再三,他把法軍精銳的第7軍配置在了默茲河西岸的各個重點上,希望自己的這支生力軍能夠製止德國人的推進。
從3月6日開始,德軍發起了對默茲河西岸的進攻。在進行了猛烈的炮火準備之後,德軍步兵首先向法軍的第一線陣地發起了波浪式的進攻。法軍在頑強抵抗了兩天,並給予德軍以重大殺傷之後,主動撤到了第二線陣地。
從法軍第一線陣地到第二線陣地,中間隔著一片略有起伏的森林,法國人稱之為克若司森林地帶。在失去了第一道防線之後,這片森林帶成了法軍核心陣地莫爾特-奧姆高地和304高地的一道重要的前沿屏障。
3月9日,德軍向克若司森林裏的法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擊。數千發炮彈像蝗蟲一般飛向了這片茂密的森林,使之燃起了熊熊的大火,並且火勢借著風力迅速向下風方向蔓延,這使處於下風方向的法軍防禦陣地遭到了毀滅性的災難。許多在陣地上嚴陣以待的法軍士兵還沒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就被滾滾而來的烈火吞沒了。無奈之下,法軍指揮官命令部隊迅速向南撤退,脫離了火海。德軍因在上風方向,所以他們跟在燃燒的大火後麵,漸次進占了森林陣地。
當天下午4時,在大火熄滅之後,法軍組織炮兵開始向森林地帶實施炮擊。由於德軍剛剛進占森林陣地,立足未穩,且許多戰壕及掩蔽部內依舊濃煙滾滾,烈焰灼人,所以進攻的德軍幾乎完全暴露在了法軍的炮火之下。在經過一陣猛烈的炮火急襲之後,法軍步兵重又奪回了森林陣地。
森林陣地一告易手,德軍馬上就調集大量的重炮,開始對這片已成廢墟的焦林實施不間斷的連續炮擊。對於德軍這次令人恐懼的火力急襲,一位躲在遠處觀察的法國戰地記者後來描述道:
那天德國人炮擊的轟隆聲是如此震耳欲聾,以至於使我喪失了判斷它的強度的能力,甚至連落在我們棲身的觀察哨所附近的炮彈的爆炸,我也分辨不出來。隻是當它們爆炸時,哨所和周圍的地麵就搖搖晃晃,宛如洶湧波濤上的一葉小舟。我們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森林裏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幾乎沒有一碼地不受到炮聲的震動。固體的土地,在我們看來像是泡沫沸騰。樹木全被撕斷了,斷枝殘木紛紛飛向了空中。
整整進行了一天的轟擊,到黃昏時分,德軍確信陣地上已不可能再有活著的法軍,所以他們的步兵攻擊分隊幾乎是大搖大擺地向陣地發起了誌在必得的衝擊。
連日的苦戰,使法軍的防守戰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見到德軍開始炮擊,聰明的法軍前沿指揮官立即命令士兵們撤離陣地,以免在德軍猛烈的炮火下遭到無謂的殺傷。一旦德軍停止炮擊,步兵開始衝鋒時,法軍士兵們便躍入戰壕,用手中的步槍和威力強大的機關槍對著德軍密集的進攻隊形猛烈射擊。士兵們在各級軍官的激勵和督戰之下,一邊向德軍士兵射擊,一邊還高喊著“跟他們拚了!狠狠地打呀!”等口號。在他們英勇頑強的抵抗麵前,德國人的衝擊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威廉皇太子見進攻受挫,狂性大發。他立即又調集了一個師的兵力,在夜色的掩護下向法軍陣地發起了進攻。經過半夜連續的輪番衝擊,德國人終於又從筋疲力盡的法國人手裏奪回了森林陣地。
占領了克若司森林地帶,等於打開了通向法軍默茲河西岸防禦體係核心的大門,使得莫爾特-奧姆高地和304高地直接暴露在了德國人的進攻鋒芒之下。
3月13日,德軍開始了對兩個高地的進攻。在照例進行了長時間的炮火準備之後,德軍的步兵分隊進入了攻擊出發陣地。但還沒等他們展開戰鬥隊形,就突然遭到了法軍一次急風驟雨般的火力急襲,隊形驟然大亂。
密集的高爆炮彈,把一些德國士兵的身體、裝備和瓦礫像穀殼那樣飛擲到天空。爆炸的熱浪融化了地上的積雪,巨大的彈坑裏灌滿了冰冷的雪水,許多傷兵就活活凍死在裏邊。眼睛失明和血肉模糊的人摸索著到洞穴中尋找蔽護,就倒在了比他們幸運的同伴的身上,並把他們淋得渾身是血。
這是一個在這次可怕的炮擊中幸存下來的德國士兵的戰後描述。它清楚地說明了這次炮擊給德軍帶來的巨大傷亡。即使如此,頑強的德軍還是收攏了隊伍,並且悲壯地投入到了進攻當中。
兩軍的殊死拚殺慘烈到這個份上,幾乎都不再講什麼戰術原則了。一方是不顧傷亡地瘋狂進攻,一方是寸步不讓地殊死抵抗。兩軍士兵的屍體布滿了戰場上的角角落落。
3月16日,威廉皇太子下令第5集團軍對莫爾特-奧姆高地的主峰295高地發動“最後一擊”。當日午後3時,德軍以一個師的兵力向這個狹小的高地發起了波浪式的進攻。此時,法軍的榴彈炮兵向德軍進攻部隊實施猛烈的炮擊,並迫使其暫時放棄了進攻。此後,技術高超的法國炮兵成功地在295高地前沿設下了一道彈幕,使每次試圖接近高地的德軍都遭到了重大殺傷。無奈之下,威廉皇太子轉而進攻法軍防禦陣地的側翼,希望以此能打開突破口,進而瓦解對方的防禦。
3月20日,第5集團軍新近得到加強的新銳軍巴菲軍第11師向304高地展開了全麵的進攻。該師在德國陸軍中是一個享有盛名的王牌,在戰爭初期曾橫掃比利時,馳騁法蘭西平原。這個師的最大特點是作戰凶狠,不怕傷亡,並且非常驕狂。在接受攻擊304高地的任務之後,該師官兵不顧地形的險要和法軍猛烈的攔阻炮火,一波又一波地向高地發起了令人膽寒的進攻。山坡上躺滿了該師官兵的屍體,但後續部隊依舊士氣高昂地打衝鋒。法軍前沿炮兵見304高地岌岌可危,遂集中全力對進攻的德軍進行襲擊,使巴菲軍第11師遭受了重大的傷亡。在進行了連續兩天的拚死攻擊之後,這支自詡為戰無不勝的部隊沒能拿下法國人重兵據守的304高地,不得不帶著傷亡過半的殘軀和攻擊未果的憤怒撤離了戰場。
在整個3月份的進攻作戰中,德軍在默茲河兩岸均未得手。付出了重大代價,得到的收獲卻很小。在戰役之初時,德軍先是猛攻法軍默茲河右岸的中央陣地,結果傷亡過大,而且沒取得令人振奮的進展。進入3月份之後,德軍改變了策略,從中央突破改為了在默茲河西岸實施側翼進攻,結果付出的是更大的傷亡,而所得到的依然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進展。究其原因,是因為德軍在每次向法軍陣地實施攻擊時,常常是以愚蠢的密集隊形魯莽地向前推進。他們過分相信自己的炮火所給對方陣地造成的破壞和人員殺傷,自恃有強大凶猛的火炮威力,因此常常冒險進行集團衝鋒。所以一旦遭到法軍的火力反擊,便會受到極大的殺傷。另外,過於自信也是德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普法戰爭的勝利,使德軍各級指揮官非常瞧不起曾是手下敗將的法軍。他們總以為法軍的防線非常脆弱,根本經不住強大的德國軍隊的衝擊,所以他們一進攻便投入較大的兵力,力求一戰突破。這種急躁的情緒和狂妄的集結方式,使之常常遭到法軍遠程重炮的火力殺傷,往往是進攻還沒開始,等待進攻命令的部隊已經在炮火中傷亡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