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空中出擊
不列顛遍體鱗傷
希特勒為了威逼丘吉爾政府投降,在空中對英倫三島進行毀滅性的大絞殺,從此英倫三島火光衝天,硝煙彌漫。1940年9月15日的夜襲,使英國首都倫敦變成一片火海,數以千計的平民在火海中呻吟。希特勒叫嚷要將倫敦夷為平地,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在電話裏對妻子說:“倫敦在燃燒。”
1940年5月26日晚開始的“發電機計劃”,讓丘吉爾從敦刻爾克救出了40萬英法大軍。但是,英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時,丟盔卸甲,把大量的武器和輜重留在那裏,送給了德軍。據有關情報表明,英軍當時的武器裝備損失相當嚴重,陸軍隻剩下500門火炮和200輛坦克,空軍僅有1200架作戰飛機,海軍也失去了當年“海上霸主”的優勢。英國在英吉利海灘巡邏的國民自衛隊,大部分隻能扛著木棍和鐵錘這些原始武器去巡邏。
希特勒當時非常樂觀地估計,英國軍隊要恢複到戰前的裝備水平,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因此,他狂妄地叫囂,如果丘吉爾政府不投降,他的軍隊隻要兩天就可以渡過英吉利海峽,攻陷英國本土。但是,後來的結果是:希特勒永遠都沒有踏上英國的土地。
希特勒在當時一方麵敦促丘吉爾投降,一方麵接二連三地發出進攻英國的作戰令。
1940年7月16日,在丘吉爾拒絕投降的強硬態度麵前,希特勒向德國海陸空三軍發出了殺氣騰騰的“16號指令”,要求軍隊做好渡海作戰的準備。
1940年8月1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又發布了進攻英國的作戰指令,這就是後來流產了的有名的“海獅計劃”。
這一天,希特勒還親自簽署了對英作戰的“第17號指令”:
絕密
元首大本營?1940年8月1日
關於對英進行海空作戰的
第17號指令
為了為最後征服英國創造必要的條件,我打算對英國本土繼續進行比過去更加猛烈的海空作戰。為此目的,我發布如下命令:
1. 德國空軍應盡快以其所有力量打敗英國空軍……
2. 在獲得暫時的或局部的空中優勢之後,應對港口,特別是對與糧食供應有關的設施進行空襲……對英國南部港口的襲擊應在盡可能小的規模上進行,以利於我們計劃的作戰行為……
……
4. 空軍主力應整裝待命,準備參加“海獅計劃”。
5. 關於以恐怖空襲作為報複手段,由我作最後決定。
6. 可以於8月6日或在這個日子以後開始加強進行空戰……
阿道夫?希特勒
當時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元帥是納粹黨的第二號人物,也是希特勒的鐵杆兄弟,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按照希特勒的指令,對空軍部隊進行參戰準備。
戈林手下當時擁有一支龐大的航空部隊,分成三個航空隊。活動在低地國家和法國北部的是第二航空隊,由凱塞林元帥指揮;以法國北部為基地的有第三航空部隊,由斯比埃爾元帥指揮;第五航空隊駐紮在挪威和丹麥等國,由施登夫將軍指揮。這三支航空隊是戈林手中的王牌,也的確是一支實力雄厚的空戰部隊。僅第二和第三航空隊,就擁有戰鬥機929架,轟炸機875架,俯衝轟炸機316架,第五航空隊也擁有轟炸機123架,雙引擎ME-110型戰鬥機34架。
這樣一支龐大的空軍部隊,對英國皇家空軍來說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盡管英國皇家空軍在西歐各國中是一支赫赫有名的勁旅,但在前幾個月援助盟國的戰鬥中卻損失慘重。在敦刻爾克撤退時雖然擁有1200架飛機,但真正能飛上天參戰的戰鬥機,到8月份為止還不到800架。這樣,英國的空中優勢在強大的德國空軍麵前已不存在了。要想在英吉利海峽和本土上空奪得製空權,保衛英倫三島是比較困難的。
同時,英國的防空體係這時也顯得非常薄弱。當時英國在設置防空體係時,以為法國能長時間同德國對峙下去,直到戰爭結束,因此,他們隻是考慮德國空軍進攻時,從德國本土或荷蘭起飛,而沒有想到法國淪陷,德國空軍飛機可以直接從法國的機場起飛,這樣,與法國隔海相望的南部海岸的防空體係,在這時就顯得更加薄弱。對海峽對岸法國土地上駐紮的強大的德國航空兵團,英國一時無法增加防空力量,因為直到8月中旬,英國防空總司令部總共也隻有近2000門各種口徑的高射炮,而這些高射炮並不可能全部集中在南海岸,英國本土上還有許多其他的戰略目標也在指望這些高射炮。
不過,在當時英國防空體係中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它那非常先進而布防又密集的雷達網站。這些雷達網站能在半徑160公裏的範圍內發現敵情。所以,德國的飛機隻要一從西歐某基地起飛,它們的影子就會立即顯示在英國雷達的熒光屏上,就可以讓英國空軍馬上做好迎敵的準備。不過,這些雷達站都是德國空軍首批攻擊的目標,在當時,德國的空軍完全有能力讓英國的雷達站處於癱瘓狀態。
所以,無論從哪方麵來看,英國皇家空軍在空中作戰和防空能力方麵的局勢都是非常艱難的,這就為德國空軍在空中對英國本土進行的大絞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當時,不可一世的德軍空軍司令戈林在希特勒麵前口沫橫飛地吹噓:“我們的戰鬥機將迅速擊敗皇家空軍的飛機,我們的轟炸機會立即將不列顛夷為平地,使英國人喪魂落魄。那時,他們會不計較什麼代價來企求和平的。”
德軍統帥部根據“海獅計劃”的指令,集中了2400架作戰飛機,其中轟炸機1480架。以德軍第二航空隊和第三航空隊為主攻力量,第五航空隊為第二梯隊。
1940年8月10日,德軍空軍司令戈林決定對英國進行全麵的空中出擊。然而,由於氣候的變化,作戰地區的天氣一連三天都是雲層低垂,細雨綿綿。這種天氣是很不適合空襲的,不僅能見度很低,看不見目標,甚至會發生意外。這種天氣讓這位空軍司令也一連三天暴跳如雷,詛咒倫敦的鬼天氣。
8月13日,天氣稍有好轉,等得不耐煩的戈林再也按捺不住,下令轟炸機立即出動,對英國進行大規模的空中打擊。
首先是由80架道尼爾轟炸機組成的龐大機群呼嘯著飛入雲端,分別轟炸英國的東徹奇機場和集結著大量英艦的希爾內斯港口,接著就是75架容克88式戰鬥機從南海岸上空轟鳴而過,飛向奧迪漢和法恩巴勒地區,最後是30多架施圖卡轟炸機在數倍的戰鬥機的掩護下,沿著漢普群海岸線飛行。
這一次,德軍共出動了300多架飛機飛過英吉利海峽,大規模的對英空戰正式拉開了戰幕。
德軍飛機剛一出動,就被英軍的偵察雷達發現了,這些雷達迅速捕捉到了德軍飛機編隊飛行的情況,並及時傳給英軍東南戰區司令部。
英軍東南戰區司令帕克當機立斷,立即派出一支噴火式飛機飛行中隊和兩個颶風式飛機飛行中隊,去保護泰晤士河口的一支艦隊和霍爾吉、曼斯湯兩地的空軍機場,同時,還派出幾支較小的分隊,分別警戒薩福克和蘇塞克斯的機場,並在坎特伯雷上空巡邏。他把主要的戰鬥機留在基地,準備迎接德軍大規模的進攻。
英軍的飛機剛一升空,英格蘭南部上空就傳來了德軍轟炸機的轟鳴聲。一架架德軍轟炸機在戰鬥機的掩護下,鋪天蓋地地入侵英國的領空。許多德軍飛行員都在等待這個日子,他們都認為這是贏得這場戰爭的好機會。有許多人竟把英國地圖畫在機身上,並在上麵狂妄地寫上:“倫敦8月15日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