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滑鐵盧戰役(3)(2 / 3)

瑪格達琳蘭斯夫人,就是那些在後方焦急等待丈夫從戰場平安歸來的典型代表。1815年4月4日,年輕美貌的瑪格達琳嫁給了威靈頓公爵的副總軍需官威廉姆豪蘭斯上校。但是,當戰爭即將爆發時,瑪格達琳遷往後方安德衛普躲避戰火。在那裏,不時傳來威廉姆或已犧牲或還活著的種種謠言,令她整日為丈夫提心吊膽,身心飽受摧殘。最終她得知自己的丈夫仍然活著,但卻傷勢嚴重。她立即趕到了丈夫身邊,陪著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時光。6月26日,威廉姆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而到此時他們的婚姻還不滿三個月。瑪格達琳蘭斯後來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自傳體小說《滑鐵盧的一周》。英國著名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讀完她的作品後,動情地評價道:“如果我能活五十歲,從此時起直到我去逝,我肯定會經常夢見那些真實的場景。”

幸存者的記憶

前往滑鐵盧的英國女人們,大多數都已消失在後人的記憶中,但是她們中的少數人,卻永遠被一些戰爭的幸存者們所刻骨緬懷。滑鐵盧大戰爆發後,第14步兵團軍需官亞曆山大羅斯的妻子仍然與丈夫一起呆在前線。她的朋友力勸她離開戰場,但她至死不願,她希望能留在戰場與丈夫並肩戰鬥,幫助照顧傷員。但最終她在丈夫的懇求下屈從了,撤退到了一座教堂的鍾樓躲避。在那裏,她真切地目睹了戰爭嗜血的本性和戰場上女人的柔弱和堅強……

參加滑鐵盧戰役的另一名有記錄的女性是26歲的簡妮瓊斯。她座落於威爾士的墓碑上寫道:“她是第23皇家韋爾奇燧發槍團一名士兵的妻子。她在滑鐵盧前線與丈夫並肩戰鬥了三天。”

滑鐵盧戰役的一些女性幸存者甚至活到了很大歲數。範阿吉琳曾經是荷蘭軍隊的一名隨軍女性,1889年她安度了自己95歲的生日。滑鐵盧戰役的最後一名見證人巴巴拉姆恩直到1903年10月才去世,戰後整整生活了88年。到滑鐵盧戰役爆發時,她還是個4歲的孩子。6月18日,她幸運地乘坐一輛馬車穿越了戰火紛飛的戰場。 她父親是來複槍團的一名護旗士官,滑鐵盧戰役爆發後幾個月因傷不治而離開了他的女兒。

從戰火中幸存下來的往往是那些能夠在逆境中堅持下來的人。但是滑鐵盧戰役中那些產婦們的命運更讓人揪心,為了新生命,女性的堅強和母性的本能都發揮到了極致,其堅忍不拔的精神更是令人難以置信。第73步兵團的湯姆斯迪肯少尉在6月16日的布拉斯戰鬥中因受傷而失蹤。他的妻子瑪莎當時已經身懷六甲,但是為了救自己的丈夫,她毅然挺著大肚子在彈片橫飛的戰場上整整尋找了一夜……,次日當她聽說迪肯已被找到並轉移至布魯塞爾時,她又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徒步趕往布魯塞爾。在傾盆大雨中,她與三個孩子艱難地前行。風塵仆仆抵達布魯塞爾後,她終於見到了自己牽腸掛肚的丈夫。6月19日,經曆艱苦跋涉後,她肚子裏的女兒終於呱呱落地了,於是這個女孩有了一個特殊的名字:“滑鐵盧迪肯”。

無獨有偶,另一對夫婦也有同樣之舉。第27步兵團的士兵彼得麥克姆倫傷勢非常嚴重,他的妻子在護送他撤離戰場時,不幸也被炸彈奪去了一條腿。他們雙雙被送進了安德衛普醫院,他的妻子忍受著傷痛的折磨產下了一名女嬰。她的女兒因此也取名為“弗裏德裏克麥克姆倫滑鐵盧”。

除了軍人們的妻女,更讓軍人感謝的女人是戰場上的醫護女性們。第95來複槍團喬治西蒙斯中尉在滑鐵盧戰役中身受重傷,但在護士的悉心護理下,竟然奇跡般地康複了。他回憶道:“自從我住進醫院,我的主管護士竟然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十分鍾。在起初的十天裏,她幾乎每天夜裏都忙於照顧傷員,有時僅僅在我的枕邊靠著休息一會兒。”

這場戰爭將成千上萬的女人卷了進來。不管是身在火線,還是留守後方,她們都見證了滑鐵盧戰役的慘烈和悲壯。滑鐵盧戰役中形形色色的女人們,構成了拿破侖時代一道奇特的戰爭風景線,也是最淒慘的一束血色玫瑰,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古往今來任何戰爭中的女性角色。

滑鐵盧的最大贏家

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指揮的法國軍隊和英國將軍惠靈頓指揮的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的滑鐵盧村展開大戰,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滑鐵盧戰役。黃昏時分,反法聯軍控製了戰場的主動權,拿破侖的軍隊敗局已定。 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商業情報員悄悄撤離了戰場,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又轉到奧斯坦德港。深夜時分,他跳上了一艘有特別通行證的快船。6月19日清晨,他在英國的弗克斯頓上岸。他的老板正在那裏親自等候。老板接過信件,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一下戰報標題,然後就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這家股票交易所老板名叫內森·羅斯柴爾德,而這個名叫羅斯伍茲的人,則是受雇與羅斯柴爾德商業家族的情報員。羅斯柴爾德商業家族的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他原本是法蘭克福的一名金匠,後來涉足銀行業。到1800年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成為法蘭克福最富有的猶太家族,內森是梅耶的第三個兒子。1798年他被父親派到英國開拓羅斯切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一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到1815年,他應經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寡頭,與此同時,內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家分支銀行,他的四弟卡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一個銀行,他的五弟傑姆斯在法國巴黎建立了一家銀行。羅斯柴爾德家族由此成為金融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國際銀行集團。

早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係統。他們的情報人員遍布歐洲的個大城市。更關鍵的是,這個情報係統的效率和準確度遠遠超過了政府的信息網絡。正因如此,羅斯切爾德家族才能在第一時間得知了滑鐵盧戰役的結果。

滑鐵盧戰役的結果不僅在軍事意義上重大,而且對金融界的影響同樣深遠。如果拿破侖的大軍勝利,則法國就會成為歐洲的主宰,英國公債的價格就將大跌;相反,如果拿破侖大敗,則英國主導歐洲,英國公債就會大漲特漲。

內森的商業才能在這個時候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回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後,他並沒有大量買進英國公債,而是反其道而行,讓交易員大量拋售英國公債。由於被大量拋售,英國公債的價格開始下跌,越下跌越有人跟著拋售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幾個小時後,英國公債的價格隻剩下原價的百分之五,這個時候,內森又讓交易員大量買進英國公債。到了6月21日晚11點,英國軍隊在滑鐵盧取得勝利的消息才傳到倫敦。此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國國債,已經成了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這意味著英國人以後向英國政府的各項納稅所得,絕大多數都成了羅斯柴爾德銀行的囊中之物,羅斯柴爾德家族也由此控製了大英帝國的經濟命脈。有人估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滑鐵盧戰役之後的一兩天內賺到的錢就超過了拿破侖打十年戰爭的受獲。內森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之情,他說:我根本不在乎什麼樣的人被放在這個王位上來統治這個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製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製了大英帝國,而我控製了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