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葛底斯堡戰役(1)(2 / 3)

在一種無往而不勝的盲目樂觀情緒的支配下,李並沒有派部隊前往密西西比河流域支援受到格蘭特和羅斯克蘭斯嚴重威脅的南部同盟的部隊,反而率北弗吉尼亞軍團進攻賓夕法尼亞。對於這個決定,李自有他的道理:弗雷德裏克斯堡對麵的波托馬克軍團的陣地易守難攻,如將該軍團誘至波托馬克河以北,李可能會找到更有利的機會與其決戰,並使在冬季占領謝南多亞河穀南部地區的南軍部隊從那裏脫身。另外南軍急需各類補給品,如拿下北方各州可以得到大量物資儲備。此外,李決定這樣做還有一些更深的謀算,如給北方主和派以口實,鼓勵外強站在南方一邊幹涉美國內政,等等。

然而,入侵北方不但沒有加劇北方各州的分裂,反而使它們從此更加團結。而且,劃時代的《解放奴隸宣言》的發表將國際社會對南方的同情轉向北方。《解放奴隸宣言》宣布:所有奴隸即日起獲得自由。

出於上述考慮,李於6月3日開始從拉帕漢諾克河向北機動。

李的側翼冒進做法和他在敵方領土使部隊疏開幾英裏的做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對胡克以及北軍的蔑視。希爾的一個軍暫時留下監視拉帕漢諾克河一線胡克的部隊,朗斯特裏特和尤厄爾的兩個軍則向庫爾佩珀,進而向藍山進發。胡克可輕而易舉地搶占藍山山口,將南軍割裂開來,搗毀他們的後方基地,但他沒能抓住這個時機。

在此期間胡克確實曾命令第6軍指揮官塞奇威克將軍派部隊渡過拉帕漢諾克河進行偵察,這次行動引發了布蘭迪車站的一場騎兵戰。

盡管這次戰鬥是一次遭遇戰,但它的意義非同一般,因為它第一次表明,北軍的騎兵完全能和南軍騎兵抗衡。這次戰鬥發生在6月9日,它使北軍的騎兵指揮官普萊曾頓將軍得到了李的部隊正在北上的確切情報。因此,胡克於6月13日離開了弗雷德裏克斯堡,他的北上路線正好與李的進軍路線平行。

6月14日,尤厄爾的第2軍在溫切斯特擊敗了米爾羅伊將軍的北軍。這時胡克正從右翼趕來,所以李直撲波托馬克河。朗斯特裏特沿藍嶺東側進軍,尤厄爾部和希爾部則沿謝南多亞河穀前進。6月15日至22日,尤厄爾的軍在謝潑茲敦渡過了波托馬克河,希爾的軍也於24日至26日在幾乎同一地點渡過了該河。6月24日至26日,朗斯特裏特也在威廉斯波特渡過了波托馬克河。

在一周前,李決定將斯圖爾特的騎兵分散使用,他的這一決定成了影響葛底斯堡戰役的進程。李讓斯圖爾特的兩個騎兵旅留下來嚴密護衛自己的本隊,派詹金斯的騎兵旅隨尤厄爾的部隊擔任前衛,命令斯圖爾特率餘下的3個騎兵旅在聯邦軍的右翼行動。斯圖爾特的任務是保護先頭部隊(尤厄爾軍)的側翼和傳遞情報。但一切並沒有像李的計劃那麼完美,當他才又重新得到斯圖爾特的情報時,葛底斯堡戰役已經打響了。

胡克於6月25日至26日在愛德華渡口渡過波托馬克河。次日,他向哈勒克將軍(聯邦軍總司令)呈交了一份作戰計劃,但遭到了哈勒克的否決。這種事情的發生已不是第一次了,盛怒之下,胡克遞交了辭呈。6月28日,喬治·戈登·米德將軍接過了波托馬克軍團的指揮棒。

這時,尤厄爾的先頭師已經到達卡什鎮,朗斯特裏特和希爾的部隊也已分別進至錢伯斯堡和費耶特維爾。由於斯圖爾特方麵的情報工作不力,李對米德的行蹤幾乎一無所知,但好在一位名叫哈裏森的朗斯特裏特的私人情報員向李提供了情報,李才得知米德已渡過波托馬克河,他認識到形勢嚴峻,一次戰役迫在眉睫。因此,李急忙命令在廣大地域行動的各師部隊向葛底斯堡以西8英裏的卡什鎮集中。至此,南北雙方的各路大軍都與葛底斯堡距離不等地集中在該城的周圍,但任何人都沒想到一場惡戰即將在那裏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