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辛亥革命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張守誌[張守誌,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民革寧夏區委會主委,寧夏民革孫中山研究會會長。]
100年前,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大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曆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這就是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在1911年發動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矛盾激化和人民頑強鬥爭的必然結果。從19世紀40年代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麵對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進行了前仆後繼、可歌可泣的抗爭。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這個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日子裏,我們召開座談會,回顧這一偉大的曆史事件,緬懷孫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驅的英勇壯舉和革命業績,表達我們的崇敬之情。同時,也會更加激勵我們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同致力於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製製度;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打開了新的視野;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潮流打開了閘門;激勵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而更加英勇地奮鬥。辛亥革命揭開了中國近代曆史的新篇章,是中國曆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孫中山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曆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他為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貢獻了畢生精力。在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的一係列鬥爭中,他屢經挫折,愈挫愈奮,不斷追求真理,尋求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他看到了新的力量和希望。他以革命家的遠見和魄力,真誠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幫助,製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孫中山先生全身心投入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直到臨終前,還諄諄告誡人們:“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實踐,對近現代中國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遠的影響,這是辛亥革命偉大精神之所在,也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之所在。
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他的事業,領導和帶領全國人民,團結一切愛國力量,繼續進行艱苦卓絕的奮鬥,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一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而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二是把孫中山先生未完成的民主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曆史的中國麵貌煥然一新。現在,祖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正在堅定不移地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勝利前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誌士們所追求的理想,正在並且已經變為現實。辛亥革命以來的曆史證明,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並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就不可能在有13億人口的大國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必然抉擇,是中國近代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我們堅信,孫中山先生畢生追求的“振興中華”的目標,一定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