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建立後,晉武帝認為魏朝的滅亡,是因為沒有給皇族子弟權力,使皇室孤立了,便封宗室子弟為王,又讓他們充當都督,出鎮戰略要地,以此保衛司馬氏皇權;沒料這種分封反給他們爭逐皇位提供了條件。權勢爭奪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使西晉政權崩潰的“八王之亂”,正是不同派係的司馬氏宗王之間的廝殺。
“八王”中,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是司馬懿的兒子,河間王司馬顒(音yónɡ)、東海王司馬越也是司馬懿一係的人物;齊王司馬冏(音jiǒɡ)是司馬昭的孫子,因他的父親司馬攸曾過繼給司馬師,名義上又是司馬師的後代;楚王司馬瑋、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則都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除這“八王”外,司馬宗室的其他“王”,如竟陵王司馬懋、常山王司馬衡、新蔡王司馬騰等人也出兵參與了“八王”的角逐。
武帝死後,賈皇後專斷朝政達9年之久。賈後沒有兒子,眼看太子司馬冏漸漸長大,常有一種危機感。她暗中令宦官討好太子說:“殿下應該乘年輕盡情享受,不要約束自己。”每逢太子發怒,就說:“殿下不懂得使用嚴刑,天下人怎麼會怕你呢?”在賈後的引導下,太子不愛學習,有人觸犯他,就舉鞭抽打。司馬冏終於依照賈後設計的圈套步步下滑,名聲越來越壞。賈後乘機四處宣揚司馬冏的短處,為廢除太子大造輿論。
公元300年12月,賈後謊稱皇上身體欠佳,喚司馬冏入朝。在朝中硬逼他喝下三升酒。當司馬冏醉得天旋地轉、不省人事時,賈後令人拿來紙筆和一封事先草擬好的上奏皇帝的信,讓司馬冏照抄一遍。信中寫道:“陛下應當自行了結,若不了結,我就入宮去了結你。皇後也應盡快了結,若不了結,我就親手結果你……”惠帝看後大怒,下詔賜太子死。張華認為此舉事關重大,要求對照太子手書,否則怕有誣陷。賈後拿出十幾張太子寫的啟事核對,眾人無話可言。賈後怕另生事變,上表免太子為庶人,囚禁於金墉城。
太子司馬冏無罪被廢,引起一部分擁護太子的朝臣不滿。他們與握有軍權的趙王司馬倫密謀廢除賈後,複位太子。賈後得知此消息,急不可耐地讓太醫令人製作巴豆杏子丸,假傳聖旨,讓宦官孫慮帶到許昌毒殺太子。司馬冏自從被廢黜以後,為防止被毒害,總是讓侍從當著他的麵為他煮飯。孫慮到許昌,將司馬冏遷居小坊囚禁,不準給他送飯,打算待他饑餓難忍、不加提防時再下手。沒想到一些宮人偷偷地翻牆為太子送飯。孫慮就幹脆公開拿出毒藥逼太子吞服,太子不幹,孫慮就操起搗藥錘,活活地把他砸死了。
趙王司馬倫見太子已死,立即聯合齊王司馬冏,借口為太子報仇,乘夜晚帶兵闖入宮中,討伐賈後。司馬倫廢賈後為庶人,將其幽禁於建始殿。不久,司馬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矯詔”賜賈後死於金墉城。事態的發展一切都按照司馬倫的計劃在進行。太子、皇後相繼喪命,朝廷上隻剩下一個毫無震懾力的癡愚皇帝。司馬倫便依照其父司馬懿輔佐曹魏政權的方式,矯詔自封為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其親黨孫秀等人皆封賞大郡,並掌兵權。文武百官一律聽從司馬倫調遣,為下一步攫取皇帝寶座創造了條件。
中護軍淮南王司馬允看出司馬倫想篡位,打算討伐他。司馬倫搶先采取措施,封司馬允為太尉,表麵上是加官進封,實際上是奪其兵權。司馬允深明其中意味,借口有病不受加封;並看出皇帝詔書是孫秀手書偽造,盛怒之下,率700精兵攻打相府,司馬允被司馬倫用計殺死在城下,幾千人受株連。
司馬允死後,洛陽漸漸平靜下來。司馬倫加快篡權步伐,派牙門趙奉詐傳宣帝司馬懿神話,說:“司以倫應早入皇宮。”又揚言司馬懿在北芒(洛陽北)幫助司馬倫登位。司馬倫命義陽王司馬威為侍中,奪取惠帝璽綬,偽造禪讓詔書,又讓尚書令滿奮持符節奉璽綬禪位於司馬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