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6章 琵琶華輕雲(1 / 2)

也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朕和碧妃……

意思是他隻想和施碧玉生孩子嗎?

於是,眾大臣紛紛揣測著聖意,感歎雖然施家已經覆滅,但是碧妃依舊得寵不衰啊,有機會定要好好巴結之、巴結之……

霓裳也精明地看出了兄長不經意間流露出對施碧玉的感情,正掩著唇角對施碧玉曖昧而笑,後者頓時雙頰微紅,借機又去逗玩小晴兒以掩飾噗通亂跳的心。

丟了玉璽之後的小晴兒,終於又摸向了另一樣東西——

琵琶。

正是施碧玉用了多年的琵琶,即便是亡國之時,舉家遷徙,她也堅持要帶在身邊。這琵琶音色絕好,是當年花舞國先帝賞給她的外祖母的,後來又傳給母親,再傳到她手中,算得上是家傳女嗣之寶。

小晴兒恰好撥弄到幾根弦,興許是聽到琵琶發出好聽的聲音,她又興奮地撥弄了幾下,調不成曲,卻讓大家看出了她對琵琶的好奇和喜愛。一時間,她就不停地撥弄著那幾根弦,沒再玩別的東西,也不再張開手想討大人們的抱抱和親親。

折騰了近半日,抓周禮便以琵琶落下了帷幕。

翌日,上官錦親自送霓裳和皇甫天賜以及兩個小男孩出城,還讓他們充當兩國交好的使者帶了不少花舞國的特產給天照國。礙於後妃不便出宮,施碧玉就沒去相送,隻留在白玉宮裏陪小晴兒撥弄著琵琶,可見孩子在才藝上應當是偏向於母親,對音律的興致還高於吃的喝的,就連午睡也讓施碧玉抱著哄了好久。

午後,施碧玉又親自做了甜湯準備送去給禦書房的上官錦,領著小雪經過禦花園時,就忽然被一個莽撞跑來的宮女撞到。

“求娘娘恕罪!奴婢不是有意撞到娘娘的。”地上跪著的宮女始終低著臉,聽求饒的語氣隻當她是十分害怕。

施碧玉的性子是宮裏出名的溫和,見自己沒受什麼傷,便沒去計較:“起來吧,本宮沒事,你下次要小心點。”

“謝娘娘!”

宮女走後,施碧玉見甜湯撒了一地,皺了皺眉吩咐小雪道:“你回去再盛一盅甜湯,本宮在這附近等你。”

“是。”

見四處無人,她才打開方才被那名奇怪的宮女塞入手心的紙條,上麵隻有一行蒼勁有力又略帶柔和的字體——

碧兒,救我!

這親昵的稱呼,這熟悉又陌生的字跡,她認得是出自華輕雲。

想起華輕雲,施碧玉就忽感黯然……

當年的華輕雲,出身於禦醫世家,實屬名門之後,貌賽潘安又滿腹才華,品行端正且有善心有大誌,可謂是京城才子之首。她和他的第一次相見,是在六藝會館,以琵琶相識;第二次相遇是在畫舫,又以琵琶相知;第三次相見則是在花舞國的舞優禦選賽中,霓裳比她技高一籌,場上的評委官宦十有八九都把票投給了霓裳,可華輕雲那一票,是投給了她的。他還說,盡管她在別人眼中比不上霓裳,但是在他心裏是最美好的。

之後,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她和他順理成章,心心相印,甚至私定終身。

萬萬沒想到,父親早已有意將女兒入宮甄選成為太子妃。更想不到的是,甄選大殿還未開始,就要迎來霓裳小公主的大婚。最最想不到的是,花舞國被滅,群臣被逼得各自攜同家眷東逃西竄,連一身軍魂傲骨的施將軍也不例外。因為,父親的兵全部駐守在邊界,就算施家不逃,單憑父親一個莽夫,也不可能力挽狂瀾,最後隻有可能死在敵國三王爺皇甫天賜的凶殘中。

一番流離顛簸,施家總算逃回邊疆城鎮,有幾萬兵馬在手,尚算能夠保命。自此,她和他便失去了聯絡。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夢見他鮮血淋漓、身首異處,從而整個人失魂落魄、廢寢忘食。

後來,時間抹平她的悲傷,她見父親約見了越來越多的舊國同僚,心裏也點燃了希望,由衷地相信著他還活著。

再後來,父親得知了錦太子沒死的消息,就一心想要營救太子,聯合眾臣的力量複國。而她,則成了父親的複國大願第一個要犧牲的人。父親說,至少要成為錦太子的女人,才能確保將來不會被過河拆橋。她被送入青樓,成了名義上的煙花女子,賣藝不賣身,****夜夜要對著一群大多數根本不懂得何為風雅的人對牛彈琴。為此,她漸漸沮喪、失望,為了父親、為了家、為了國,卻要硬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