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先驅——埃赫那吞
埃赫那吞是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國王。
埃赫那吞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埃及國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小兒子。他的母親名叫提伊,雖然不是王族家庭出身,但卻有膽有識,協助丈夫治國,教育兒子。
古代埃及一直遵循著多神教的信仰。在神學宗教裏,埃及人奉太陽為光明之神,地球為萬物之母。埃及人對太陽神的崇拜最為虔誠,因為太陽神是創造之神。太陽神創造了花草、樹木、牛羊、獅虎及人類。出於對太陽神的化身——鷹的崇拜,埃及人將其視之為宗教及皇室的標誌。
與生活有關的植物和動物也獲得埃及人的崇拜。他們崇拜棕櫚樹、柳樹、無花果樹、公牛、鱷魚、鷹、母牛、鵝、山羊、貓、狗、雞、燕子、豺、蛇。埃及的神常以人身而兼具一種或數種動物形象。例如阿蒙神,有時為鵝,有時為羊。
但是宗教在發展的過程中卻遭到了變異,其迷信和巫術性質占據了優勢,被僧侶祭司們弄成了巫術。古埃及的僧侶祭司有很大的勢力。僧侶集團特別是底比斯阿蒙神廟的僧侶集團擁有大量的土地、牲畜、奴隸,不僅壟斷精神領域的統治權,而且常常幹預政事,甚至幹預法老的廢立,造成了威脅王權的嚴重局麵。以法老為代表的中央政府與以阿蒙神廟僧侶集團為代表的世襲貴族之間的矛盾,構成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一個重要內容。
公元前14世紀前期,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以後,為了擺脫對阿蒙廟神祭司的依賴,削弱和打擊與王權抗衡的祭司集團以及舊貴族的勢力,堅決實行了宗教改革。他偏愛希利奧波裏城的地方神阿吞神(太陽神),因此,他下令以阿吞神取代阿蒙神為全國最高神,命令全體子民一律供奉新神。為此,他將自己的名字阿蒙霍特普(阿蒙的鍾愛者的意思)改成埃赫那吞,意即阿吞的光輝。還自稱是阿吞神的兒子。
埃赫那吞在全國推行新神取締舊神的同時,對阿蒙神廟僧侶貴族進行嚴厲打擊。他靠行政命令將千百年來古埃及人崇拜的其他神像一掃而光,推行一神教這一做法令習慣於阿蒙神和地方神的埃及人感到恐懼。一時間不知內情的百姓們都有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於是,富人們忙著藏匿私人財產,遷到鄉間避禍。僧侶們如熱鍋上的螞蟻,上竄下跳,企圖影響埃赫那吞的決策。
宮廷內部也不安寧。王族成員和一些高級僧侶們便請已經退位的老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和王後勸勸埃赫那吞。
老法老和王後也擔心國家會出大亂,於是趁埃赫那吞向他們請安時對他說:“兒啊,做事情不要走極端,我這輩子承蒙阿蒙神照顧,國家太平祥和。你一下子改弦易轍,如此對待阿蒙神和他的仆人,不僅會得罪神,還會觸怒很多人。不如現在便收回成命,放棄樹阿吞神的打算,化動為靜,恢複國內的和平。”
埃赫那吞思忖良久,懇切地對父母說:“父親,近日我聽到了許多謠言和攻擊的話,對這些破壞我命令的人,我已經派軍隊嚴加防範。現在您和母後來勸誡我是出於對我的擔心,我深深理解你們的用意。但是阿蒙神廟的僧侶勢力太大了,經常幹預朝政,現在他們更加囂張,誹謗君主,煽動百姓,我決心已定——廢除阿蒙神,隻尊阿吞神,才能使江山鞏固。我知道阿蒙神是底比斯的守護神,可謂是根深蒂固。阿蒙神廟僧侶與宮廷內部關係盤根錯節,使我政令難以實行。我已經想好對策,將首都遷往中部。作為一國之君,必須言必行,行必果。”
老法老看兒子的主意已定,亦無可奈何了,隻是說:“既然你的主意已定,我們再說什麼也沒有用了,但是,我們是不會挪到新都的。”
為了徹底擺脫底比斯的阿蒙神祭司的束縛,埃赫那吞將新都定在底比斯以北300公裏處的希爾摩城附近。埃赫那吞宣布,由於阿吞神的感召和阿蒙神廟祭司拒不服從命令,現在關閉全國各地非阿吞神的神廟,除阿吞神的僧侶外,其他的神廟僧侶一律回家還俗為民。一切公共建築物和紀念物上的阿蒙名字必須徹底鏟除。在全國各個城市必須建起至少一座阿吞神廟,各級地方官員要帶頭向阿吞神獻祭、宣誓、效忠。
在埃赫那吞即位後的第六年,動員幾十萬勞工建設的新都建成了。包括宏偉的王宮,高官顯貴的住宅,阿吞神廟,國家機關等等。老法老和王後提伊仍留在底比斯的舊王宮裏。阿蒙霍特普三世已因老朽而無力阻止改革的進行了。
埃赫那吞實行改革時,曾力圖依靠中等的自由民階層。這一階層的代表者已經在法老周圍形成一個新的宮廷官僚集團,取代了原來的出身貴族的舊官僚集團,成為埃赫那吞統治的支柱之一,他的另一統治支柱就是軍隊。
埃赫那吞致力於宗教改革的同時,也酷愛頌歌和雕刻藝術。在他的倡導下出現了一些新的作品,例如保存至今的《阿吞頌詩》、埃赫那吞和王後尼弗爾提提的石雕像以及一些繪畫。但是由於埃赫那吞在遷入新都後,陶醉於宗教生活,疏於政事,逐漸導致社會矛盾激化。老百姓因受租稅和服勞役的重重壓迫而對現實不滿,久居要職的新官僚集團中飽私囊,加之守舊的貴族勢力、僧侶的暗中作祟,國家已孕育著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