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世界古代帝國的興衰史(13)(2 / 3)

由於生活所迫,他隻得外出打工,後來他到火車上去賣報紙。並經列車長的允許在火車的行李箱建立一個小實驗室,業餘時間做化學實驗研究。有一次,他不慎將一塊磷掉到地板上,頃刻間便燃燒起來,差點燒掉整個車廂。列車長盛怒之下把他的設備全部扔出了窗外,並重重地打了他一記耳光,使他的耳朵幾乎失聰。

1869年,愛迪生來到紐約,靠自己嫻熟的技術在一家通訊所找到了管理電報機的工作。沒過多久,他就發明了一種新式電報機。他的這一發明對現代電報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愛迪生的名字迅速傳遍了全國。這時,他才26歲。

1876年,愛迪生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造了第一所“發明工廠”,它標誌著集體研究的開端。從此,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從個體勞動轉變成相互協作的集體勞動。愛迪生的“發明工廠”就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實驗中心的前身。在從電氣到核電站的廣泛研究上,這個研究中心當時在世界上一直是名列前茅。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曆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1日,愛迪生成功地點亮了白熾炭絲燈,穩定地點亮了兩整天。為了使燈絲的使用壽命更長一些,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接著,他又創造了一種供電係統,使中心發電站能夠給遠處的燈具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因病逝世,享年84歲。在愛迪生葬禮的夜晚,曼哈頓的全部路燈都熄滅了,這是市民們表達對他哀悼的心情。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明電燈100周年。

萊特兄弟

自古以來,人類就希望自己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為了實現這一夢想,許多人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後,美國發明家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飛上了藍天,夢想開始變為現實。

威爾伯·萊特(公元1867—1912年)和奧威爾·萊特(公元1871—1948年)兄弟倆,出生於牧師家庭。母親的過早去世,使他們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小時候,父親買了一架玩具直升機送給兄弟倆,激發了他們對製作升空裝置的濃烈興趣,並加入了當地的風箏俱樂部。

萊特兄弟都沒讀過大學,但20年的製作升空裝置實踐和他們經營的修造腳踏車生意,使他們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知識和精巧的加工手藝。他們在業餘時間讀了許多書,物理化學知識也大有長進。

公元1898年,萊特兄弟翻閱了所有關於飛行的書刊,分析了前人失敗的原因,發現了飛行的難題是難以使飛行器保持平穩,因此,他們提出了解決的辦法:當機體向左右偏斜時,必須改變兩翼翼麵弧度,使升力產生差距,借以扭轉傾斜度。他們先以風箏做實驗,取得初步成功。又用一年時間,製造了一架按上述原則工作的滑翔機。

1901年,經過多次試驗,滑翔機能飛100多米遠,但很難有更大突破。後來,他們發現所使用的前人經驗數據錯誤很多,兄弟二人又造了一個風洞,測定各種形狀和機翼的流體力學性質,並且還自製了一個12馬力的輕型內燃機。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駛自己的飛機,共飛行了4次,最後一次飛行了59秒,距離200米。這一天標誌著第一架可駕駛與操縱的飛機來到人間,航空事業從此獲得了飛速發展。

巨大的成功鼓舞萊特兄弟繼續前進。不久,他們製成了能飛行半個多小時的飛機。1906年獲得了美國的承認和專利。1908年,萊特兄弟成立了自己的飛行製造公司,接受美國陸軍部的第一批訂貨,成為世界航空事業和飛行工業的開端。

三國同盟

公元1870年的普法戰爭以後,法國戰敗,德國崛起。德國為了保住在歐洲大陸已經取得的霸權地位,竭力拉攏俄國和奧匈帝國,三國成立了“三皇同盟”,旨在孤立法國,防止它東山再起。但是,1877年,俄國在爭奪巴爾幹的鬥爭中,與奧匈帝國矛盾尖銳。因此“三皇同盟”迅速瓦解。1879年10月,德、奧在維也納秘密締結了針對俄、法的《德奧同盟條約》。其後,意大利因與法國爭奪突尼斯失敗,要求加入德奧同盟,1882年5月,德、意、奧在維也納簽訂《德奧意三國同盟條約》。條約規定:如意大利受到法、俄進攻,德、奧須全部軍隊予以援助;如俄、奧發生戰爭,意大利將守中立;如德國受到法國進攻,意大利則站在德國一邊參加戰爭。從此三國同盟正式形成,成為帝國主義戰爭的兩大軍事集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