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時代的另一麵:漢景帝家事(5)(1 / 2)

劉彭祖最早在景帝前元二年的時候被封為廣川王。吳楚之亂中趙王劉遂謀反失敗後,劉彭祖被改封為趙王。劉彭祖是標準的兩張皮,在人前人模狗樣的,巧言善變、謙卑諂媚,還教導劉勝不要淫亂,他自己在背地裏還不是形骸放浪,而且陰險狠毒。

劉彭祖構害別人的時候是要玩弄技巧的,喜歡在律令上做文章,鑽法律的空子。隻要朝廷派遣官員來趙國,他就親自穿上下人們才穿的黑色衣服,忙前跑後招呼中央來使,還親自為人家打掃屋子,借機觀察來使的言行;他故意和他們聊一些禁忌話題,隻要對方說話稍有不當之處就記錄下來,當政府派來的官員要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劉彭祖就拿出這些記錄來要挾對方,如果對方不就範,他就以此來舉報對方。因而在劉彭祖擔任趙王的五十多年裏,基本上沒有國相和兩千石以上的高官在他那裏任期超過兩年的,他們動不動就因為獲罪而被趕跑,官員重則被殺,輕則受刑,可見劉彭祖確實手段陰毒。

劉彭祖除了欺負官員外,還常常壓榨百姓。他在手底下招收了一批黑社會分子,成天跑到各大市場向商人收保護費,他個人的收入比中央政府在趙國收到的賦稅還多。因而劉彭祖算得上是富得流油,他把錢全都花在玩女人和獎賞兒子上了。

此外,當時的人都知道趙王有怪癖,不愛宮室不信鬼神,就是特別喜歡“執法”。他上書天子,自告奮勇接管趙國的治安工作,然後每天晚上帶著士兵在邯鄲城裏巡邏抓賊,來往客商都知道劉彭祖收拾“盜賊”時的狠毒勁兒,因而從來不敢在邯鄲城留宿過夜。

上梁不正下梁歪,劉彭祖可以娶來自己兄弟的老婆,他自己的太子劉丹便也學他胡鬧,和自己的同胞姐姐亂倫。最終劉丹被其手下門客江充告發,趙王改立太子。

總覽景十三王中這些性格迥異的諸侯王,不論是殘暴的還是好學的,毫無疑問,他們都在享受著常人獲得不了的特權。劉德能獲得藏書,劉餘能隨便拆孔子舊宅,劉瑞、劉彭祖能為非作歹、驕奢淫逸……這一切都因為他們處於專製社會的統治階層。

伴隨著國家和社會在文景時期的繁榮與發展,統治階層的物質生活越發優越,因為在專製時代的社會生產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來供統治階層消耗的。文景時期社會生產大幅提升,所以政府給予諸侯王們的特權和照顧也就越來越多,和民間的距離反而越來越遠。整個漢帝國從劉邦時期帶來的那種“草根”氣息不見了,文帝時代的淳樸與節儉也消失了,劉家人已經徹底蛻變成了嬌慣蠻橫的暴發戶。

不過仔細想來,這是中原的漢人政權發展到中期必然出現的現象。社會的穩定與勻速發展讓統治階層看不到任何危機和需要改變的地方,這意味著帝國將要開始從上層潰爛,因為統治階層的主要生活從解決問題變成了吃喝玩樂。當然,曆史的幸運就在於,漢武帝後來按照主父偃的辦法實行推恩令,王國問題被徹底解決,這種潰爛發出的黃膿沒能動搖西漢帝國的根基,但建立於安逸社會環境之上的統治階層的腐敗如果沒有在其發展初期被及時地遏製,那麼這一切必然會造就政權的不穩固和安逸社會環境的崩盤。王朝興亡,其實就是一個動蕩—安逸—動蕩的過程,動蕩使得人們追逐安逸,安逸蓄養出未來社會的動蕩。

這就是曆史發展的規律。

景帝之死

回顧漢景帝的一生,盡管其政績並不像他父親那樣突出,但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公元前141年二月六日,劉啟被葬於陽陵。景帝時代的大幕落下,唯有餘輝映襯著鹹陽原上陽陵的影子,見證著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盛世的遠去,遠處,驪歌淒淒。

景帝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十月,天有異象,日月都變成了紅色。

十二月的最後一天,雷聲轟隆,太陽變成了紫色,金、木、水、火、土星全都違背了原來的運轉方向,向太微垣靠近,月亮也從太微垣中穿過。太微垣在古人眼中是天堂的象征,這些異象往往預示著災難。

正月十七日,十六歲的太子劉徹舉行了加冠禮,這一方麵標誌著太子成年了,另一方麵也標誌著劉啟已經對自己的生命失去了信心。

十天後,劉啟去世。

劉啟的遺詔講了三件事:

第一,諸侯王以下所有要繼承父業的兒子每人要被賜予一級爵位;

第二,天下的百姓每人賞賜以百錢;

第三,宮中侍女一律放出宮門送回老家,同時免除她們終生的賦稅。

劉啟遺詔的內容比他父親劉恒的遺詔簡要許多,沒有了劉恒的那些羅羅唆唆的話固然是一方麵原因,但同時,它也沒有劉恒詔書那樣口氣誠懇,情感真摯,而更像是在走流程,做樣子。帝王遺詔,多數要抒發情感並表達對百姓的關懷,而劉啟的遺詔卻隻有三言兩語,可見他對這件事根本就很不屑,至少是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