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光投向馬塔潘角
一生扮演跳梁小醜角色的意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裏尼,二戰時期,一直跟在希特勒後麵撿食殘羹剩湯。這個野心勃勃而又無力鬥勇的小醜生平最渴望的,就是在地中海地區重建一個比古羅馬時期更為顯赫的帝國。他還大言不慚地將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眼見德國軍隊勢如破竹,幾個月內就席卷歐洲,心急的墨索裏尼再也按捺不住了。1940年6月10日,這個泥瓦匠出身的意大利法西斯頭子向有礙於他實現野心的兩塊絆腳石——英、法——正式宣戰了。但是意大利最高統帥部根本就沒有來得及製訂完整的戰略和戰役計劃。地中海上的防守戰略更是無從談起。
由於沒有完整的戰略計劃,戰爭之初,意軍也就忽略了兩個能夠改善意大利戰略態勢的要地——突尼斯和馬耳他。如果占領突尼斯港口和機場,意海空軍就能利用突尼斯基地和對麵的西西裏島基地,嚴密封鎖突尼斯海峽,切斷英國在地中海的交通線。而且突尼斯港口和海岸線可以作為意陸軍的補給基地,安全而又經濟。馬耳他位於地中海中心,是英國艦船的一個中途停靠戰,也是意大利中央陣地上唯一一塊英國領地。但是這裏最初隻有4架作戰飛機駐防,防守力量相對薄弱。對於這個理應成為第一個進攻目標的重要戰略基地,意軍除了進行一些小規模的空襲外,對其沒有采取任何可靠的行動。戰略計劃的不完備和行動上的盲目,注定了地中海戰爭中意大利軍隊的慘敗。
而在足智多謀的溫斯頓·丘吉爾領導下的英國人首先就在戰略部署上略勝意軍一籌。
深謀遠慮的丘吉爾首相深知地中海戰略地位的重要,在他看來,確保地中海交通線的暢通,是英國海軍肩負的僅次於保衛英倫三島的戰略任務。這裏有他使用了近150年的基地馬耳他,有一支實力過硬的地中海艦隊;還有不少盟國。對於英國人來說,控製了地中海,就意味著擁有了得天獨厚的戰略優勢。
早在1940年5月中旬,英4艘戰列艦和“鷹”號航空母艦就已悄抵地中海,同時地中海艦隊司令部也由馬耳他基地遷往埃及亞曆山大港,進入臨戰狀態。
1940年6月24日,法國政府向希特勒投降,英國在地中海的地位受到嚴重威脅。6月27日,丘吉爾果斷簽署命令,地中海艦隊受命用武力摧毀了法國米爾斯克比爾艦隊,並迫使亞曆山大港艦隊鑿沉全部船隻,不戰而亡。
1940年11月25日,意軍在占領了東非肯尼亞的部分地區和英屬索馬裏全境,西進至蘇丹邊境和北非埃及的西迪巴臘尼後,便開始從一年半前占領的阿爾巴尼亞向希臘進攻。但到1941年初,意軍仍被英勇的希臘軍隊逼得寸步難進。
希臘對於維護英國海上交通線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又是英國的盟國,因此,從1941年3月4日開始,英國便不斷從埃及運送兵員和裝備到希臘,實施援助希臘的“光澤”行動。
英國地中海艦隊自然更是肩負重任。由於當時英國地中海艦隊的主要基地正在由馬耳他島向亞曆山大港轉移,英國的運輸船隊往返如梭,海上一派繁忙。這無疑會給意軍提供難得的出海機會,從而導致一場海上實力的大廝殺。
領導英地中海艦隊的是在英國海軍中被尊稱為偉大的領導者“ABC”的海軍上將安德魯·坎寧安爵士。他一麵堅守馬耳他島,一麵作好各方麵戰略準備,意欲尋機痛殲意軍。但他深知意軍艦隊實力雄厚,必須有強硬的作戰艦隊與之抗衡。因此,在他的建議下,地中海艦隊在現有的1艘現代化航空母艦基礎上,另外加進了新型裝甲航空母艦“卓越”號。新改裝的防空巡洋艦“加爾各答”號、“考文垂”號和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旗艦“勇士”號。艦隊的實力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大大增強。
繼1940年11月1日英軍在克裏特島登陸之後,11月11日,英國又出動海空軍成功夜襲了意大利南方的海軍基地塔蘭托,使意軍3艘戰列艦和2艘巡洋艦遭受重創。這就使地中海英意雙方的兵力對比變得對英國更為有利。
1941年元月初,“卓越”號遭到德國轟炸機的重創,從而使英國失去了唯一一艘裝甲航空母艦。但很快另一艘新型裝甲航空母艦“無畏”號從大西洋繞道非洲南端,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
英國方麵至此已是萬事俱備,隻要決戰時刻一到,地中海艦隊就將全麵出動,奔赴生死攸關的馬塔潘角大戰場。
2.德意聯盟
1940年10月,正當墨索裏尼準備大肆入侵埃及之時,從柏林傳來了希特勒將進軍羅馬尼亞的消息。這對於時刻做著“愷撒”夢的墨索裏尼來說,簡直是個驚人的打擊。但他倒極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無力與希特勒相爭。於是,他貪婪的目光便立即投向了希臘版圖。然而希軍也並非弱者,他們憑著高地作戰的優勢將意軍遠遠逐出希臘領地。1941年11月11日,意軍海軍基地塔蘭托被襲之後,意艦隊從此一蹶不振。事到如今,墨索裏尼也不得不“屈尊”求助於希特勒了。
希特勒從自身的實際利益出發,慷慨地答應了墨索裏尼的請求。1940年12月,希特勒從挪威抽調第10航空兵團進駐意大利南部地區,與意軍聯合作戰。
德國空軍進駐意大利,對英國地中海航線構成了嚴重威脅。1941年1月10日,坎寧安率艦隊為一支前往馬耳他的運輸隊護航,途經馬耳他以西海域時,遭到50架德“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的襲擊。“光輝”號航母中彈多處,因起火而被迫退出戰鬥返回英國大修,至此,地中海艦隊隻剩下1艘沒有裝甲防護、早已喪失護航能力的“鷹”號航母了。
1941年3月初,德國人準備大舉幹預希臘戰局,並對意大利施壓,要求意大利人對破壞英軍補給線一事作出相應的努力。意大利最高統帥部隻好命令其海軍采取積極的行動,盡管他們明知希特勒是想讓墨索裏尼充當他的敢死隊,借以消耗英軍海上力量,坐收漁翁之利。
3月15日,剛被任命為意大利艦隊司令的海軍上將亞基諾應召來到羅馬。迫於戰爭和政治的需要,意大利海軍當局在德國人的壓力下籌劃了一個作戰計劃:首先在克裏特島一帶對盟軍的海上交通線實施破壞作戰,切斷英軍海上交通線,並掩護德意向利比亞戰場的運輸。如此重大而危險的任務自然而然落到亞基諾的肩上。
亞基諾深知當時的形勢,他接受任務後,馬上向元首提出破壞英方補給線所需的3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即出其不意,有效的空中偵察和空中掩護。第一個條件對於意軍來說不算難辦,但對於後兩個,意大利人便深感憂慮了。希特勒此時便出來充當好人了,他許諾讓第10航空兵團和意大利海軍密切配合,在西西裏島東麵大約350海裏的地方為意大利海軍提供空中掩護。為了進一步鼓勵他的意大利小老弟,希特勒又宣稱,他們的魚雷機將於3月16日在克裏特島以西的亞曆山大港對英軍艦隊的3艘戰列艦中的2艘予以重創。
亞基諾自然不笨,他知道這種含糊其辭的承諾純粹是“紙上談兵”,很難有實際效果。他曾一再要求得到更為強大的實質性的空中保障,但得到的仍是一紙空文。而希特勒對意大利海軍的消極態度也甚為不滿,他再次以強硬的態度對意軍施加壓力。3月19日,一封帶有命令口氣的照會由德國海軍總司令部發往意大利海軍參謀部。照會電文說,英國人從亞曆山大港至希臘港口之間的頻繁海上運輸,正為意大利海軍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海上攻擊目標,而英軍艦隊目前在東地中海隻有“勇士”號唯一一艘戰列艦。地中海現在的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對意大利艦隊有利。意大利海軍應向克裏特島以南海域出擊,威脅英國對希臘的供應線,甚至還會完全切斷英國對希臘的兵力輸送。這份頗具誘惑力的電報果然見效了。亞基諾顧慮頓消,開始一步步走向德國人設下的陷阱。他放下所有的擔憂,意欲遠離本土作戰,冒可能喪失戰列艦之險。此後的災難和厄運自然而然地跟定了他。
希特勒軟硬兼施,終於讓意大利消除顧慮開始了襲擊計劃。德國人和亞基諾上將直接商定了德方空中協助作戰的細節,其中規定在意海軍從墨西拿海峽出來的第一天,由第10航空兵團進行護航和軍艦識別的演習。
3月26日晚,意大利軍艦分批出航。亞基諾率領由旗艦“維托裏奧·威內托”號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一艦群,從意大利西海岸基地那不勒斯出發了。由重巡洋艦“求拉”號、“波拉”號、“阜姆”號和4艘驅逐艦組編的第1分隊以及由輕巡洋艦“阿布魯齊”號、“加裏博爾迪”號和兩艘驅逐艦組編的第8分隊分別從塔蘭托港和“布林迪西”港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