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帕拉沙爾三世的擴張戰爭
公元前8世紀中期,軍事將領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登上王位,他憑實力亂中奪權,是位經驗豐富、足智多謀的君王。他上台之初,即審時度勢,對傳統的軍政體製和統治政策作了改革。為防止地方勢力坐大,他將原來較大的總督區劃為較小的行省,任命省長治理,另派專員監督政務,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對被征服地區居民,改變傳統的斬盡殺絕政策,實行強製移民,命令他們遷居指定地區,分散安插,這既保存了人力,又使其不致為患。在軍事方麵,他實行募兵製,組建常備軍;實行軍事移民,培養一個職業世襲的武士階層,組成地方兵團,以戍守地方或備征調;為擴大兵源,在部分被征服居民征兵;創建工兵、輜重兵新兵種,首次使工兵成為一獨立兵種;並以鐵製武器取代銅兵器。通過上述改革,他不但加強了中央集權,增強了國力,穩定了被征服的居民,而且組成了一支組織完善、兵種齊全、裝備精良、兵員充足、戰術高明的勁旅。他用這支精兵重啟爭霸,將亞述帶入了極盛時期。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繼位之初,亞述四麵臨敵,尤以北麵的烏拉爾圖和西陲的大馬士革為首。為此,他采取了各個擊破的戰略。公元前745年,他平定巴比倫內亂,樹立了親亞述的政權,穩定了後方。次年,他首先征服了東北的米底各部落,斬斷強敵烏拉爾圖的左膀;再次年,西征北敘利亞各國同盟,再斷烏拉爾圖的右臂。公元前743年,兵鋒直指烏拉爾圖,兩軍戰於幼發拉底河上遊的康馬甘地區,烏拉爾圖幾乎全軍覆沒,其王隻身騎母馬逃走,傳為笑柄。亞述收複了幼發拉底河沿岸地區,並乘勝深入敵境追擊,俘敵72 950人。公元前736~前735年,亞述再次北伐烏拉爾圖,直搗其國都吐施帕,雖因地勢險要未能攻克,卻使之僅餘孤城一座,一時不足為患。
公元前742~前740年,亞述西征,迫使敘利亞各國臣服。公元前739年,以大馬士革、以色列為首的西方19國聯合叛亂,亞述軍在黎巴嫩山區大破聯軍,各國再次請降。公元前732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四征敘利亞,兵臨大馬士革城下。亞述軍以連為單位布陣,每連第一排為5輛戰車,第二排是15名騎兵,第三排置25名重裝步兵,50名輕裝步兵布置於兩翼和後麵。擺好陣勢,在殺聲震天中展開廝殺:戰車對戰車、騎兵對騎兵、弓箭手互相對射,戰鬥十分激烈。亞述方麵取得了優勢,使敵人開始退卻,亞述步兵隨即出擊,其青銅盾和頭盔使敵人的箭被彈飛、刀斧變鈍,他們則不斷射出排箭和石彈,使大馬士革軍潰不成軍,狼狽逃回城裏堅守。亞述軍以樹木在城周築起欄杆,將該城圍起來。次年,提格拉恃·帕拉沙爾見相持不下,遂令攻城,以20架投石機不斷發射重石猛擊南牆,使之鬆脆,再以攻城槌撞鬆脆處,終於撞坍一個缺口,亞述兵從此殺入,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最後平定了該城。此役,亞述軍燒殺無度,僅在北門,被斬下的人頭即堆成一座小山。2萬居民被俘。大馬士革王遭擒,據說他曾被帶到亞述王麵前,亞述王一言不發,隻凶狠地瞪了他一眼,便揮劍砍下他的腦袋。
正當亞述在北方和西陲用兵時,東南方的迦勒底人奪取了巴比倫的王位。公元前729年,在巴比倫祭司集團的支持下,亞述出兵趕走了篡位者,並與巴比倫結盟。至此,其版圖包括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東部,使帝國腹地從兩河流域北部直達波斯灣。因此,提格拉特·帕拉沙爾被稱為帝國的“中興之主”。
(3)薩爾貢二世的掠地兼並戰爭
公元前727年,沙爾馬納塞爾五世繼位。他曾兩次西征,打敗叛邦腓尼基城市推羅及其同盟者以色列。但由於他的經濟措施觸犯了貴族、富賈和祭司的利益,招致不滿,結果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被一軍事將領薩爾貢取而代之。薩爾貢二世即位之初,周邊形勢極為不利,北方的烏拉爾圖國力恢複,正在拉攏鄰近小國,以期反攻;西陲敘利亞諸國與埃及聯合,舉起反旗;東南之迦勒底人首領梅羅達克·巴拉丹登上巴比倫王位,並與東方強國埃蘭聯合,不服管轄。但薩爾貢二世富有軍事才能,善於利用敵人內部矛盾、選擇有利戰機予以打擊,通過一係列征討,平定了叛亂,並進一步擴張了版圖。
公元前720年,薩爾貢二世首先南征,進攻巴比倫與埃蘭聯軍,卻未能消滅其主力,遂轉鋒西征,攻陷了以色列首都撒馬利亞,並平定了大馬士革。隨即大破推羅、加沙與埃及聯軍,占領了整個敘利亞地區,迫使埃及法老稱臣納貢。公元前741年北伐烏拉爾圖,俘敵20 170人,逼其王自殺。這時,巴比倫王梅羅達克·巴拉丹因施行某些措施與巴比倫貴族不睦,而其盟國埃蘭內亂又無力支援,薩爾貢二世見有機可乘,便於公元前710年兵分兩路進攻巴比倫,城郊一戰,巴拉丹兵敗,負傷逃往埃蘭,亞述軍俘敵9萬餘眾,再次平定了東南部。薩爾貢二世作戰靈活,有力地維持了帝國的鼎盛態勢,有的史學家稱之為“亞述的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