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中世紀時期的軍事遠征(1)(1 / 3)

第一節拜占廷遠征東哥特

查士丁尼一世時期,為了恢複昔日羅馬帝國的輝煌,從公元535年開始,進行了長達20年的征服東哥特的戰爭。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繼位拜占廷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性格非常複雜,他心胸狹小、膽小懦弱、吝嗇小氣,但卻有著遠大的眼光、野心十足,他夢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就是複辟舊羅馬帝國的大統一局麵。查士丁尼有著狂熱的宗教色彩,富於進攻性。西羅馬滅亡後,其領土多在日耳曼蠻族的統治之下,而這些蠻族國家的統治者都信奉基督教異端——阿利烏斯派。查士丁尼是強硬的正統教徒,他立誌要蕩平異端的蠻族國家,重建政治上、宗教上雙重統一的羅馬帝國。於是為了適應大規模對外擴張的需要,在經濟上,查士丁尼積極推行改革,采取一種竭澤而漁的財政政策,施行苛政,橫征暴斂;在政治上,推行“一個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的新秩序,幹預教會事務,把教會視為國家的仆人,政治的工具;在軍事上,積極吸納外族騎兵戰術並引進技術裝備,當時傑出的軍事將領貝利薩留引進了阿瓦爾人和波斯人的騎兵裝備和兵器,如馬鐙、裝甲、長矛和弓箭,改善了騎兵的作戰手段,提高了騎兵的戰鬥力,奠定了拜占廷騎兵在此後數百年發展的基礎。從此,紀律嚴明的重騎兵成為帝國依靠的基本軍事力量,成為“君士坦丁堡巨大威力的象征”。

查士丁尼在積極準備對外擴張的同時,不斷審視帝國周圍的形勢。當時,拜占廷在東方和西方所麵臨的形勢極為不同。對於查士丁尼來說,他複辟計劃的最大威脅來自於東方新興起的薩珊波斯帝國。為解決後顧之憂,查士丁尼於532年同波斯王科斯洛茲訂立了“永久和約”。為此,拜占廷向波斯支付了11 000磅的黃金。這就是查士丁尼的東方防禦政策,以便傾全力來征服西部地區。在西部地區,汪達爾王國、東哥特王國內部動蕩不安,社會矛盾尖銳,這就為查士丁尼征服西部創造了有利時機,使他開始了統一帝國的步伐。

公元533年,查士丁尼決定遠征非洲,討伐汪達爾王國。拜占廷帝國將軍貝利薩留率領一支陸海聯合部隊,步兵1萬人、騎兵5 000人,分乘500艘小船,由2萬水兵、92艘戰艦組成的艦隊的護送下,直指非洲。9月初,貝利薩留在非洲瓦達海角登陸,立即向北機動,直逼迦太基城。9月15日,迦太基城陷落。公元534年3月,拜占廷帝國消滅了汪達爾王國。這場征服北非的戰爭,看似非常冒險,但在實際作戰中卻顯得那麼簡單。這個輕易得來的勝利使查士丁尼頭腦膨脹。公元534年,他決定將戰爭的矛頭指向意大利的東哥特人。

公元534年底,東哥特王國新任國王提爾達哈德殺死了前國王提爾多裏克的女兒阿馬拉蘇沙。前國王提爾多裏克死於公元526年,他沒有兒子,他死後,王位就傳給了他的三女兒阿馬拉蘇沙的兒子阿塔拉裏克。阿塔拉裏克當時僅10歲,實際掌握權力的是他的母親阿馬拉蘇沙。在此期間,東哥特王朝宮廷裏各黨派矛盾尖銳複雜。阿馬拉蘇沙害怕宮廷裏會發生政變,就私下和拜占廷國王查士丁尼秘密往來,企圖求得他們的保護和支持。公元534年10月,阿塔拉裏克王不幸死去。阿馬拉蘇沙擔心她的地位丟失,決定讓她姐姐的兒子提爾達哈德繼承王位。她認為提爾達哈德個性軟弱,讓他繼位,還可以掌握實權。但是,提爾達哈德繼承皇位後,很快就和阿馬拉蘇沙的政敵聯合一起,把阿馬拉蘇沙囚禁起來,後竟將其絞死。查士丁尼抓住這個機會,大肆抨擊提爾達哈德及其黨羽的卑鄙行徑,向東哥特人宣戰。

西西裏島登陸

公元535年冬,查士丁尼決定分兵兩路向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進發。北路由孟德率領約3 000人,從色雷斯西侵入達爾馬提亞,然後沿海岸向北開進,以吸引敵人主力。為爭取法蘭克人的支持,查士丁尼同時派使臣同法蘭克人建立友好同盟,並以提供“補助金”為誘餌,誘使法蘭克人從北麵進攻東哥特王國,造成巨大的聲勢。在這種聲東擊西策略的掩護下,貝利薩留率領南路約3 000人的重騎兵和4 500人的保障部隊,向西西裏開進。途中他們到處放風,揚言隻是路過西西裏,假道開往迦太基城,以進一步隱蔽企圖。535年底,貝利薩留順利在西西裏登陸後,許多城市自動開門迎降,隻有巴勒莫城的哥特守衛部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貝利薩留調集艦隊駛進港口,組織對該城的圍攻,他命令弓箭手爬到桅杆的頂端,居高臨下,向城牆內守備部隊進行射殺。哥特軍隊很快投降,貝利薩留很快奪取了西西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