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切在仙韻,王問切在問韻。員、圓、運古音皆在文部匣紐,然四聲分別後之隋唐間,運為去聲字,與員、圓有別。《廣韻》《姓解》皆以“運”為前涼之音,考《姓纂》卷三:“《前涼錄》安夷人員平,金城人員敞,大夏人員倉景。唐吏部郎中員嘉靖,華陰人,蓋其後也。”此非中原伍員之後姓也。《姓纂》又載:“平涼,水部郎中員半千狀雲:本姓劉氏,彭城綏輿裏人。宋宗室營陵侯劉遵考;子起居部郎中疑之,後宋亡,因背劉事魏,太武以忠諫比伍員,改姓員氏,賜名懷遠,官至荊州刺史。遠六代孫半千,唐右諭德、陝州刺史。……”據此蓋知“運”音之“員”姓出於前涼改姓。平涼,十六國時置平涼郡,在今甘肅東部,涇河上遊,地處隴東。顏之推謂“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鈋鈍,得其質直”,陸法言亦謂“秦隴則去聲為人,梁益則平聲似去”。隴東雖非梁益,或其音沉濁鈋鈍,故“員”音如“運”。鄧名世雲:“世俗讀與韻同,蓋訛也。”其於中原員姓之正音,或可雲“訛”,然鄧氏正不知古方音之異耳。
薰,許雲切。亦姓,出何氏《姓苑》。
斯2071:“薰,許雲反。九。”無訓釋。《王三·平文》許雲反,增釋義“香”,多收二字為“十一”。《唐韻》殘,無征。簡本《廣韻》刪“出何氏《姓苑》”五字。
《姓纂》卷三:“《姓苑》雲:人姓。”《姓解·四六草部》亦雲“出《姓苑》”,是《廣韻》直接據引何氏《姓苑》。
軍,舉雲切,又漢複姓二氏,《禮記》有將軍文子,晉有太傅參軍襄城冠軍夷。
斯2071不收此字。《王三·平文》舉雲反下增之,釋義雲“戎伍”。《唐韻》殘,無征。簡本《廣韻》但作“軍旅”,刪去六十四字。
《姓纂》卷三:“軍,冠軍侯之後,因以為氏。”是單姓。張澍《姓韻》卷二二謂“出《姓苑》”,雖不知所據,然《廣韻》獨著複姓二氏將軍、冠軍,知乃別有所承。按《通誌·氏族略》:“將軍氏”下引《世本》:“衛靈公子昭,生子郢。生文子才芳,為將軍氏。”《世本》之亡佚,或言在五代,或言在南宋。然《崇文總目》不載,陳彭年修訂時恐難覯,則此必據他書轉引。《姓纂》卷九:“冠軍,漢霍去病封冠軍侯,支孫因氏焉。襄陽,漢有太傅東海王參軍冠軍夷。”岑仲勉據《晉書》《辯證》《通誌》校正“漢”當為“晉”。若《廣韻》源於《姓纂》,則知《姓纂》原文即作“晉”,無須下征《辯證》和《通誌》。《廣韻·平東》下引複姓係於第一字頭,此處複姓則係於下字,殊乖體例。且其不收單姓“軍”,亦乖常理。
芬,府文切。又姓,《戰國策》晉有大夫芬質。
斯2071:“芬,無雲反。六。”無姓氏義。《王三·平文》作“撫雲反。香。九”,增義增字而不增姓。簡本《廣韻》:“撫文切。芬芳。又姓。十三。”餘校曰:“全王及元明各本府作‘撫’。合《說文》及韻圖。府與撫有幫滂之分也。”按,斯2071之“無”微母,恐乃“撫”字抄訛。
《姓纂》卷三作“《風俗通》:晉大夫芸賢,見《戰國策》”,岑仲勉據《廣韻》《姓解》《辯證》而定“芸賢”為“芬質”之訛。《氏族略》作“芬賢”。按,此人不見於今本《戰國策》,一時莫能定其是非,故姚寬《戰國策後序》引《廣韻》《姓纂》而並存“芬質”“芸賢”。推測《廣韻》修訂增入姓氏義時,不將此姓抄錄在同韻前九十九字之王分切“芸”字下,則其所據姓氏資料必是“芬”而非“芸”。芬本希姓,《姓苑》及《百家譜》等未必錄。陳彭年既難見《風俗通·姓氏篇》,則其多半從《姓纂》迻錄,由此知北宋崇文館藏本《姓纂》固作“芬質”,此種推測由《姓解》《辯證》亦作“芬質”而可證實無疑。鄭樵作“芬賢”,王應麟作“芸賢”,則知轉抄之訛,由南宋下逮宋元之際,愈抄愈訛。
據《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本韻單姓有“勳”“分”“黃”三姓,謂出《姓苑》,《廣韻》於三字下不收。《姓纂》本韻尚有“聞人”、“軍車”二複姓,《廣韻》“聞”“軍”“人”“車”下皆不收。是其於單複姓之收入亦有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