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笑,男,江西人,今年18歲,身高173cm,高三(5)班學生一枚,家庭務農(往上查了,前幾代都是農民)用現在話講,那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分子出生,家裏就他一個獨子(用他爸爸觀念來說生再多也是農民的料),他父親曾試圖擺脫現狀去做小買賣,虧得本都沒了,現在就在家守著幾畝天地,把希望寄托在了三笑身上。
三笑從小就被他老爸管的嚴,但越管越調皮,主要三笑也主導著‘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命是上天注定的,咋努力也沒有用,從小就不愛學習,這名字三笑還是當初他老爸看他出生對自己笑了三下,所以就改了裏三笑,這一度成為了村裏童年人的笑柄。
自從懂事後,三笑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招牌笑,哈...哈...哈...!也是成為了村裏的小霸王,為啥呢,誰讓人家有個牛B的小弟大胖呢。
張大胖,男,今年18歲,山東人,身高180cm,高三(5)班學生,家庭,不清,他家屬於半路來的,他爺爺十幾年前就帶了他過來,沒爸沒媽,從小受人家欺負,後來跟來三笑,沒少去三笑家蹭飯,小時候他們兩個去偷偷查了大胖家的東西,就看到了那本《選墓錄》,那次他們翻了幾頁,全是文言文,不懂,後兩人拚命學文言文,一度得到語文老師的好評,發現那書裏講的都是如何去為過世的人尋找好的墓地,嚇得兩人直哆嗦,被大胖爺爺看到收繳後無果。
但隨著年齡的長大,三笑對盜墓小說的興趣,才感覺那本書是個寶貝,一直對那本書垂涎三尺。於是有了前麵利誘大胖的一幕幕。
當時,大胖爺爺發現他們在看那本書的時候,一臉的古怪樣子,又擔心又焦慮,幾度要帶著胖子搬家,在胖子跟三笑的苦苦發毒誓不說出去的情況下才肯罷休,這讓三笑更加肯定那本書的重要性。千方百計要偷過來一睹為快。
說道胖子的爸爸媽媽,胖子懂事起追問了好多回,爺爺隻是搪塞說道在逃荒的路上被大水衝走了,隻剩下他們爺孫倆相依為命,每每提起這件事,爺爺總是唉聲歎氣好久,從那幾次之後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5.高考結束,向龍虎山進發
一個月轉瞬就到了,在這一個月中,許多同學的努力終於迎來了收獲,三笑跟大胖同學當然除外,除了看小說還是小說,用他們倆的觀念講,哥們生來不是學習的料,那玩意不適合咋勞動人民。就這樣,高考結束,有喜有悲,考的好的笑容滿麵,考的差的淚流綿綿。而三笑個大胖同學也高興萬分,不是考的好,是因為解放了,不用再學習了。
回到家,都被自己家長痛罵一頓,說沒田給你們種,就這樣,他們準備外出創業,搞不好就發財了呢,是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簡單收拾了點衣物,揣著幾千塊錢,他們踏上了自己的目的地,說把江西幾座名山逛下逛,看看有沒有寶貝,要是家裏知道他們是這樣‘創業’,不知道有何感想,總之,開工沒有回頭將,他們第一目標龍虎山。
在那裏,有著道教老祖張道陵的始源地。傳說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東漢末年曾為九江令,後辭棄官職攜徒弟來到龍虎山肇基煉九天神丹(即開悟得大智慧之意)。神丹煉成後,聞巴蜀巫教邪氣為害,遂入蜀治理,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消災,教民取鹽之法,深受人民愛戴。其間創立“五鬥米教”並以老子《道德經》等古代道學先哲的思想著作作為本教的教宗。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攜祖傳印劍自漢中遷還龍虎山並將本派道教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正一教”。道教表現於外的行為方式有齋譙祈禳、禁咒畫符、印劍鎮妖、占卜扶箕、令牌考召、祈雨止風、鎮宅鎮墓等。曆代的龍虎山天師都是個個道然出眾。
經曆一天的奔波,這哥倆終於是跟隨著旅行團來到了道教始源地,現在正是旅遊高峰期,這裏也不例外,人山人海,又是夏天,這倆猥瑣大哥一邊欣賞那靚麗文景,一邊聽著導遊吹噓著龍虎山的傳奇。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郊貴溪縣境內,古名雲綿山,因山有左右兩峰對峙,左峰昂立如虎,右峰蜿蜒似龍,龍盤虎踞,氣勢雄偉,後改名為“龍虎山”。另有一說,我國古代道教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曾在此肇基煉丹,旁有青龍白虎護衛,後丹成,名“龍虎大丹”,山亦改名為龍虎山。
這些個消息,三笑老早就在網上查到了,聽著導遊講著這些個不屑於顧。他滿腦子都是晚上去太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那裏是張天師授道跟其家族住宿的地方,肯定有寶貝,哈...哈...哈!
“朋友們,到了龍虎山了,你們可以自由活動,也可以繼續跟著團隊走,要跟著的趕緊來餓啊!”導遊此話一出,三笑大胖就趕緊單獨行動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去打劫呢。
穿過茫茫人海,他們終於來到了道觀前方。一個非常顯眼的位置,很多人在那裏圍觀。這樣的熱鬧怎少得了他們倆,隻見一個瀟灑的西裝男背影,正在為大家算氣運人生,竟然有好多人在那算,左右掛著兩幅標語。‘算天算地算人生,卜才卜運卜姻緣。橫批:不準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