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今生(1 / 2)

感覺有人幫自己擦去淚水,然後是苦苦的藥液灌入口腔,楊慧茹不禁皺起了眉頭。

頭一陣天旋地轉,一個穿著古代補丁衣裳,瘦小,雙眼卻很漂亮的小女孩拉著自己的手滿眼不舍地飄然而去。

一股信息衝入腦海。

小女孩叫楊子茹,現年9歲,一家住在大安山腳下的楊家莊,村裏有100多戶住戶,大部份姓楊,都是從40多裏外楊家村分支出來的。

曾祖父楊明超就是其中一支。

楊明超年幼時因家窮被賣到大戶為奴,後來救了溺水的少爺,老爺感激他救了自己唯一的兒子,幫他去除了奴籍,給了他300兩銀子,夫人還許配了一個一等丫環給他為妻。23歲的楊明超帶著18歲的新婚漂亮妻子和積蓄回到楊家村。

衣錦還鄉的楊明超引起楊家村不小轟動,高大老實的楊明超居然娶了個天仙樣的妻子,十裏八鄉姑娘媳婦無人能及。

老楊家村人多地少,楊老太爺就在離老楊家村40多裏外的楊家莊買了30畝上好地安家落戶,蓋了6間青磚瓦房。

在村裏有30畝上好田地是頭等富戶,村裏有田地人家很少,就算有也是三幾畝,大多數都是靠甸田耕種養家糊口。住得起青磚瓦房村裏隻有三、四戶人家,其他的都是低矮的茅草房。

楊老太爺與妻子洪氏共生有五子三女,卻隻養活了三子三女,一家子豐衣足食日子過得很不錯。

等幾個兒子到了議親年齡,又在原來的房子後擴建了兩進青磚瓦房。隨著家庭成員不斷增加,楊老太爺承歡膝下就有十個孫子和十個孫女。到了孫子的議親年齡又在旁邊蓋了兩進宅子,第一進是青磚瓦房二進是泥牆瓦頂,兩座青磚瓦房大宅在村裏相當氣派。

楊老太爺夫妻是在外麵見過世麵的人,士農工商,他們也希望子孫有朝一日能入仕途以光宗耀祖。先後送三個兒子、四個孫子到私塾讀書,無奈兒孫都不是讀書料,考了幾年也考不上童生,隻好在家務農。孫子們相繼成家開枝散葉,家裏人口猛增,負擔很大,到了曾孫輩,隻能供長房嫡長曾孫楊智洋和次房長曾孫楊智升讀書,其它孫子則由父輩教會識字算數,倒不至於文盲。

為集中財力供家裏幾個兒孫讀書,曾孫楊智洋15歲了,這個大家庭還沒有分家,在村裏很是小有。兩座宅子是連通的,在中間的牆開了個門口,大房住在祖宅,二房住在旁邊的宅子。雖然一大家子五、六十口人住在一起,倒也和睦,這有賴於洪氏的管家能力,洪氏是大戶主母的一等丫環,見識過主母管家手段,管起家來易如反掌。幾個媳婦都是沒見識的鄉下丫頭,洪氏自然把兒媳治得服服帖貼,隻給一個眼神,就嚇得兒媳們大氣兒也不敢喘,更不要說更年輕的孫媳婦們。

在楊智洋15歲那年不負眾望以第三名成績考上了童生,並給縣城書院招生入讀,14歲的楊智升卻沒考上。得知曾孫考上童生後,楊老太爺激動地跪在祖宗牌位前痛哭流涕,供了三代人讀書,終於供出一個讀書人來,能在縣城書院讀書考取秀才就有一半把握,隨即叫來兩個兒子商量分家事項。(小兒子夫妻已經離世。)

30畝水田:大房占20畝,二房占1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