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蘋果掉下來了(1 / 2)

1642年聖誕節的早晨,英國東部林肯郡沃爾斯索普村教堂的大鍾敲響了,“嗡嗡”的鍾聲召喚著村民們去作禮拜。凜冽的寒風把鍾聲帶到了一幢掛滿長春藤的二層小樓的樓上;鍾聲中,一個早產的男孩,急匆匆地“呱呱”墜地了。他的哭聲是那麼微弱,他的體重還不到3磅。

鄰居一位好心腸的老大娘做了這孩子的接生婆,她看到這個用一隻巴掌就能托起的嬰兒,自言自語地說:“咳,不幸的孩子,讓上帝保佑你吧!”

嬰兒的母親為紀念幾個月以前死去的丈夫,給孩子起了個和他爸爸一樣的名字——尹薩克·牛頓。她虔誠地祈禱著:“上帝保佑,讓這沒有爸爸的寶貝,順順利利地長大成人吧!”

在場的親友都竊竊私語:“這孩子恐怕難活呀。”

可誰能料到,這個早產兒,後來竟成了鼎鼎大名的物理學大師。

牛頓出生兩年後,媽媽為貧困所迫,又改嫁給了一個牧師,牛頓隻好由外婆扶養。由於長年過著失去母愛和父愛的寂寞生活,牛頓養成了靦腆、孤僻的性格。

幼年的牛頓並不聰明,在學校裏,他學習成績很差,因此常受到歧視和欺侮。但他有一雙巧手,會製作各式各樣的玩具。他把外婆給的零花錢都積攢起來,買了鋸子、釘錘、鑿子等工具。

一天,牛頓從學校回來,看見村東頭的磨坊裏正在安裝水車。他蹲在旁邊看得入了迷,連回家吃飯都忘掉了,以後每天放學,他都跑去看一陣子。水車裝好了,牛頓幫外婆背著一口袋麥子去磨麵,隻見水車帶動石磨不停地旋轉,雪白的麵粉便從石磨周圍撒下來。磨坊大叔上下忙活著。

牛頓走到磨坊大叔跟前,說道:“叔叔,我能到下麵看看你的水車嗎?”

“孩子,隨便看吧,可就是不能亂伸手!”磨坊大叔親切地說。

牛頓在水車跟前仔細地看了一番。在回家的路上,他對外婆說:“外婆,回去我也要做一個水車。”

牛頓每天放學回家,扔下書包,就鑽進屋子裏,“叮叮當當”地敲打起來。過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水車果然做成了。外婆看了很高興,逗他說:“你的水車能磨麵嗎?”牛頓天真地笑了,外婆也笑了。

第二天上學,牛頓把他那小小的水車帶到學校,擺弄給同學們看。放學後,又拿到小河邊去試,水車的輪子轉得很靈,牛頓非常得意,同學們也誇獎他做得好。正在這時候,同班的卡特大聲說:“牛頓,水車為什麼會轉,你能講出道理來嗎?”卡特是個學習成績好而又十分驕傲的孩子。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再加上平時學習差,水車轉動的道理,他一時著實說不清楚。卡特看牛頓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嘲笑著說:“光會做,講不出個道理來,頂多是個笨木匠。”說罷,一腳把水車踢出好遠。一向懦弱不愛說話的牛頓,看著自己費盡心思製作的水車被踢壞了,再也忍不住,他握緊小拳頭,用全部力氣朝卡特打去,一拳就把卡特揍趴下了。

牛頓是平生第一次打架。打架雖然野蠻,但從此卻改變了同學們對他的態度,以後再沒有誰敢欺侮他了。這件事也使他產生了自信心。他想:“隻要自己肯做,就沒有做不成的。要是努力學習,也決不會落在別人後麵。對,我要給他們學出個樣兒看看。”

從此,牛頓發憤學習,一躍而成為班裏數一數二的優秀生。

12歲時,牛頓來到格蘭瑟姆鎮上金格斯中學,寄宿在一個叫克拉克的開藥店的人家裏。在中學,他學習挺認真,但在課餘時間,仍喜歡搗鼓一些小玩意兒。

有一天,牛頓看見房東家掛著一幅油畫,上麵畫著風車,於是,就產生了做一架風車的念頭。可是他想起了小學時做水車受到恥笑的情景,卡特挖苦他的話至今還刺痛著他的心。

“這次先把道理弄清,再著手做吧!”他喃喃自語地說。他先做了許多大小、形狀不一的風箏,用來研究風力和風向等問題。牛頓掌握了風力和風向的規律後,才動手製作風車。經過一番努力,不久,一架精巧的風車就在克拉克大叔的屋頂上“呼呼”地旋轉起來了。鎮上人看到了都誇獎說:“嗬!牛頓真是個了不起的孩子。”

其實,少年時代的牛頓,跟普通的孩子一樣,一點也顯示不出天才的樣子。如果說他和別的同學有什麼不同,那就是他熱衷於研究任何事物,一旦他對某一事物產生疑問和興趣,就尋根求源,窮追不舍,直到把這一事物的前因後果搞得一清二楚才罷手。這種性格,在他後來的科學研究活動中,也充分體現出來,這是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