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最近,宮廷裏傳出一則秘聞。說是丞相家那個很有氣節的嫡孫女,竟然出了冷宮,還賜住到後宮別院去了。

說起這位嫡孫女,在大寧皇朝可謂十分響當當。當年,她爺爺施丞相因謀逆罪滿門抄斬時,她是家族幸免於難之人當中唯一一個自請獲罪的。

那年,她十歲。

這氣節,那個同樣身在皇宮的施家女兒,施丞相的嫡親女兒,且已經二十餘歲的施貴妃自是不能比的。

施丞相,三朝元老,祖上是替大寧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在樂熙這一朝又以輔佐幼帝的輔政大臣之位立於朝堂。三年前,施家在大寧朝的地位,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人能及。可如此名門終究也未有逃脫盛極則衰的定數。明明一向耿直忠心的忠臣,最終沒能抵過權利的誘惑,以謀逆罪結束了這無比輝煌卻慘淡收場的一生。

十年輔政大臣的光環,門生遍布朝堂,無論於功還是於目前朝堂而言,如今二十出頭十分睿智的樂熙帝都不能做到趕盡殺絕。

謀逆罪如此誅滅九族之罪,最終也隻是滿門抄斬。尚未到及笄及冠之年的孩童不受牽連,再有便是那位施貴妃。榮耀一門,最後隻剩下五人。四個女娃,一個男娃。

那位七歲便進宮一直待年宮中的施家嫡孫女便是其中一位。

那年她十歲。十分幼稚孩童的模樣,卻一副名門閨秀的口氣對太後說:“爺爺不忠之舉,實是罪有應當。可為人之後,總覺得應是一門榮辱。一榮俱榮,一辱俱辱。所上之言,並無絲毫冒犯皇家之意,隻覺得是應盡的孝道。還請太後娘娘成全臣女心願。臣女甘願身居冷宮,以全孝心。”

當年皇太後看著那個清瘦的孩子跪在地方叩頭的模樣,又看了一眼坐在一邊垂著頭一聲也不敢吭的施家嫡女,施貴妃,最終應了。

如此,這位嫡孫女施亦寧在大寧便是一舉成名。褒貶不一,言談滾滾。

三年恍然而過,就在大家快要漸漸淡忘這位嫡孫女之際,皇城之中竟是又傳出此等秘聞。一時之間,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便是無一不在相傳此事。而住在皇宮別院中的那一位,自是聽不到看不到這些的。不過想來,就算是她聽到看到,應也是不在乎的。因為她在乎的,隻有一點。

今天的膳食中,有沒有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