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兒,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西方諺語

據報道,美國的學者曾經做過“人生曆程調查問卷”,他們間接地訪問了6萬多個各行各業的人士,那些最成功的人和對自己生活最滿意的人至少有兩個共同點:

1. 有更多親密的朋友。

2. 一開始就會致力於製定一個生涯規劃,即使一些目標並非當時能力所能達到。

個人選擇一份職業和投資商選擇一個行業一樣,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必須收集眾多資料,加以整理並深入分析,才能有一個合理的判斷。“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在做決定的時候我們同樣必須做好付出代價的準備。” 如果你選擇了金融,那麼你最好清楚自己需要付出的東西。

許多人常常從表麵現象來判斷一個職業的好壞。他們看到某個職業比較風光,從事這個職業的收入水平比另外職業更高,自己的價值取向就開始傾斜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合理的方法是更廣泛地收集信息,更深入地了解職業內部運作規律,更切實地了解職業對於個人能力的種種要求。多數人根本不了解這份職業所包括的真正內容,對職業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想象空間上。譬如許多年輕人向往公關行業,他們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行業的熱鬧,但實際上除了站在台上的光鮮時候外,公關們大多在做一些單調和枯燥的工作,而且日夜顛倒。那些表麵風光的人,內心也隱藏著許多的無可奈何,金融行業同樣如此。很多精英戲稱自己是金融民工。高強度的工作,對有興趣的人來說,就不算什麼了——早晚看新聞,關注各種報告對市場的影響,會見各色人等,或者算各種各樣的數據……但對並不是那麼感興趣的人來說,就十分痛苦了。

人總有惰性,即使你不喜歡某一工作,做了一、二個月後,也許就會習慣,會被這天生的惰性套牢,不想再換了。日複一日,不知不覺,時間流逝,即使動了轉行的念頭,也會因為年紀太大,家庭負擔沉重等等逃避現實的借口,放棄自己的夢想。

什麼是成功呢?實現目標、有成就感、有意義、有樂趣,這些都是。就像有人說過的那樣:成功往往在艱苦的工作之後。成功意味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一般意義上的成功圍繞著3種“S值”:薪水(Salary)、壓力(Stress)和地位(Status)。也就是說,誰能賺相當多的錢,扛起相當多的壓力,有相當多的地位象征,誰就是成功人士。金融行業是最容易達到這三種標準的一個行業,如果你的成功標準是三S,那你實在可以好好看這本書,選一個你喜歡的參考對象。

世上有多少種獨特的腳步,就有多少種關於“成功”的定義。

哈佛大學校長在一次畢業典禮上說:“選擇走哪條路,你不試試就永遠都不會知道。但如果你不試著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不管是玩泥巴還是生物還是金融,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去追求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事,你終將後悔。人生路漫漫,你總有時間去給自己留“後路”,但可別一開始就走‘後路’。找到你熱愛的工作,如果你把你一天中醒著的一大半時間用來做你不喜歡的事情,你是很難感到幸福的。”

統一稱呼,或先加以解釋。

描述得令外行望而生畏,建議先描述優勢再寫殘酷性。

隻有賣方分析師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7/25/7909135_0.shtml安信高善文

目前給讀者的感覺太泛,有些素質是任何行業都需要的,可以簡單帶過。需要對從業人員需要具備的素質再做歸納,突出較為獨特的素質。

另,可和第六章一樣加入教育背景等。

光說賣方?

不過,形勢在改變,隨著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私募不再紮堆二級市場,而是搶先一步參與到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產業鏈整合、兼並重組等各個層麵。http://money.163.com/11/0811/10/7B5UMLBJ00253B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