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平和——活在當下就是禪(2 / 3)

5兩 隻 老 虎

從前有兩隻老虎,它們雖然沒有見過幾次麵,但是互相認識,而且它們長得很像,不僅人類分不清它們兩個,即使是讓別的老虎去分辨它們兩個也很困難。雖然它們長得很像,它們的境遇卻大不相同。

它們一隻被關在動物園裏麵,雖然每天都衣食無憂,但是卻沒有自由,隻能傻傻地待在動物園的籠子裏。另外一隻老虎生活在野地裏,雖然可以自由地奔跑,但是常常抓不到獵物,隻能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而且每天都隻能睡在草地上,到了冬天的時候會非常的冷。

野地裏的那隻老虎非常羨慕籠子裏的那隻老虎。它認為籠子裏的老虎十分安逸,每天的三餐都有專門的人員來喂,而且喂的都是好肉,每一天每一刻都不會感覺到餓,而且動物園裏有暖氣,老虎也不用以天為廬以地為席,每一天都會睡得非常舒服。它也想要這樣衣食無憂的生活,每天不用幹活就能吃得好睡得好,它覺得這樣的生活太美好了,太悠閑了。

反之,那隻關在籠子裏的老虎十分羨慕在野地裏的那隻老虎。它覺得那隻老虎非常自由,可以到處亂跑,也可以到處玩耍,想吃東西了就自己抓,不用像自己一樣每天都吃一樣的肉,除了牛肉就是豬肉,太單調了;而且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用每天讓人看,也不用看到那麼多人,吵吵鬧鬧的,非常不舒服。它覺得那樣自由的生活太美好了,太舒服了。

它們兩個的願望被一個神仙知道了,神仙可憐它們,就大發慈悲地把它們兩個的位置換了一下,讓它們過上了各自向往的生活。因為它們長得很像,所以沒有人認出來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隻老虎了。

一個月以後,神仙再次想到察看兩隻老虎的近況,本來以為自己實現了它們的願望,它們應該過得很開心才是,但是神仙卻驚訝地發現那兩隻老虎居然都死了!

原來,籠子裏的那隻老虎是被餓死的。因為它從小就生活在籠子裏麵,相當安逸,沒有一點點野外的生存經驗,根本不能捕捉到任何的食物,所以出了籠子以後不僅沒有過上自己希望的幸福生活,反而被活活地餓死了。而那隻野外的老虎則是被鬱悶死的。它雖然得到了溫飽,但是卻失去了自由,不僅不能像以前那樣在野外狂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還要每天讓許多人看,非常的煩,於是便鬱鬱而終了。

很多人也像這兩隻老虎一樣,自己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一心想過另外的生活,直到真正換了一種生活以後,才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原來的生活。

人心都是貪婪的,總是不滿足於現狀,無論現在過得多麼幸福,總是會對現實的生活有諸多的不滿。

然而,現實的生活也許就是最適合你的,你希望的那種生活你也許過不上。

所以,人們的心境要平和,要安於享受現在的一切,要知道——活在當下就是禪。

6勢利方丈的尷尬

相傳,有一次蘇軾穿著很普通的衣服進了一個寺廟參觀。那個方丈是一個非常勢利的人,他瞟了一眼以後看見蘇軾穿得不好,覺得蘇軾隻是一個窮酸的書生,於是就很冷淡地對蘇軾說“坐”,轉過頭去吩咐小沙彌:“茶。”

蘇軾聽了以後一愣,旋即笑了笑,並沒有說什麼。

後來,蘇軾與方丈論佛。談了很久之後,方丈驚訝地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對佛學有很深的領悟,而且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於是方丈改變了對蘇軾的看法,連忙把蘇軾請到自己的禪房裏進行詳談,對蘇軾說“請坐”,然後對寺裏的小沙彌說:“敬茶。”

再後來,方丈通過與蘇軾詳談,發現蘇軾的學識十分淵博,對佛學和其他學說的看法都十分精深,不像是一個汲汲無名之輩,而且蘇軾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表現出了良好的教養和修養。於是,方丈就試探性地問了蘇軾的名字。蘇軾笑了一下,然後很從容地告訴方丈自己的名字。方丈聽了以後非常吃驚,馬上恭敬地對蘇軾說“請上坐”,然後慌慌忙忙吩咐小沙彌:“敬香茶。”

最後,在蘇軾要告辭的時候,方丈懇請蘇軾給他們寺廟留字,想通過蘇軾的墨寶來提升一下自己這個寺院的知名度,蘇軾想了一下便答應了。

方丈找了很好的筆墨紙硯來給蘇軾用,然後滿懷期待地看著蘇軾題字。蘇軾提筆就寫下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方丈看了以後十分羞愧,為自己的行為而後悔,這個故事也流傳了下來。

這個世界上不乏一些勢利的人,他們都隻認衣服不認人,常常根據一個人的外貌來選擇對人的態度。就連大才子蘇軾也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人。

但是蘇軾的修養非常好,心境也很平和,他沒有因為受到不好的待遇就拂袖而去,而是依然做自己該做的事,從而給那個方丈上了一課,也留下了這樣的千古美談。

而那個方丈,作為一個出家人,卻沒有平和的心態,區別待人,遇到蘇軾這樣的奇人,不得不吃啞巴虧。

人們在生活中應該帶著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不然,不僅容易成為別人的笑柄,而且容易讓自己錯過很多東西。

7快樂的農夫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擁有他想要的一切東西——財富、權力、地位、美女。凡是他想得到的一切,他都把它們搜羅到自己的宮殿裏麵,但是他卻不快樂。他每一天都很鬱悶,無論是什麼東西也不能讓他高興起來,無論怎麼好笑的笑話都不能讓他愉悅起來,無論怎樣滑稽的表演都不能使他快樂起來。

於是,他給他手下的那些大臣和侍衛們下達了一個任務:找到一個快樂的人,然後把他帶進宮來,以使國王也能變得快樂。

他的大臣和侍衛們四處尋找了很多年,去了無數的地方,不僅在自己的國家裏找,也在其他的國家裏找,但是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快樂的人。他們見過很多富裕的人,見過很多美麗的人,甚至也找過其他國家的國王,但是他們都不快樂,都有很多很多的煩惱,就好像他們的國王一樣。

於是,他們灰心了,準備回王宮複命。

這天,因為路上有石頭,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清理路障,所以錯過了本來想投宿的那個大城鎮,於是,就在一個貧窮的小村落裏麵落腳。

半夜的時候,他們忽然聽見了一陣歡快的歌聲。那歌聲聽起來非常的純粹,非常的歡樂,和他們以前聽過的那些歌聲都不一樣,完全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快樂時才能唱出來的歌。

他們尋聲而去,找到了那個正在唱歌的農夫,他們問那個農夫,“你快樂嗎?”農夫笑嗬嗬地告訴他們自己很快樂。他們暗自慶幸終於可以完成任務了,把這個農夫帶到國王麵前。

國王見到這個農夫以後問道:“你快樂嗎?”

農夫很恭敬地答道:“我很快樂啊。”

國王又問:“你每天都這麼快樂嗎?”

農夫笑嗬嗬地說:“我當然每天都這麼快樂啊,沒有什麼讓我不快樂的事。”

國王奇怪地問:“為什麼呢?你為什麼每天都這麼快樂?”

農夫笑著答道:“以前我也沒有覺得自己很快樂,因為我很窮,窮到沒有鞋穿。但是有一天,我忽然遇到了一個沒有雙腳的人,我就忽然覺得,雖然我沒有鞋,但是我還有雙腳,對比他來說,我已經很幸運了,所以我每一天都很快樂。”

國王聽完之後若有所悟。

一個人是否幸福,與他的心態有關,與他是否擁有財富、地位、權力沒有多少關係。

就好像故事裏說的那樣,國王雖然擁有很多讓人羨慕的東西,但是他不快樂,農夫雖然窮得連鞋都買不起,但是他卻是快樂的。

這是為什麼呢?

國王雖然擁有很多,但是他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沒有平和的心態,所以他不幸福,不快樂。

農夫雖然擁有很少,但是他很知足,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為自己還有健全的雙腳而感到幸運。

所以,一個人隻有珍惜當下生活才有可能得到幸福和快樂。

8總統與小偷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有一次,他的家中失竊了,他的朋友們知道了這件事以後紛紛寫信過來安慰他,並問候他有沒有受到傷害,希望他可以一切安好,不要受到傷害,不要難過。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羅斯福總統的回信充滿了智慧。

“我很幸運,因為:

一、這個竊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沒有取走我的性命,也沒有讓我受傷,沒有讓我失去健康。

二、這個竊賊偷走的隻是我的一部分東西,而不是我的全部東西。雖然我損失了一部分東西,但是我大部分的東西都還在。

三、最最值得慶幸的一點是——做賊的人是他,而不是我。”

他的朋友們收到他的信以後,都為他的豁達而折服,紛紛讚歎他是一個大度的人,擁有一顆平和的心。

從羅斯福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態平和的人,他是一個豁達的人,他是一個智者。

很多人在家裏失竊之後都會很難過,很惋惜,為自己的倒黴難過很多天。這種悲觀的情緒其實是很無聊的,就好比是一個人丟了100塊錢之後再往地上扔50塊錢。

我們應該向羅斯福學習,擁有平和的心態,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讓自己時刻感到幸福和快樂。

9不為打碎的東西浪費時間

從前有一個智者,他充滿了智慧,而且擁有一顆平和的心,於是他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一天,他從商店裏買了一瓶上好的蜂蜜,然後喜滋滋地拿著往家走。但是忽然發生了一件讓人很遺憾的事:他不小心踩在路邊的積水上滑倒了,那一瓶蜂蜜也被打碎了。

其他路過的人把他扶了起來,然後很惋惜地看著地上那些蜂蜜,說道:“哎呀,太可惜了,你的蜂蜜瓶打碎了。”

那個智者卻沒有生氣,他沒有對打碎的蜂蜜瓶發表任何意見,隻是轉過頭去重新買了一瓶蜂蜜。

商店裏的人看見他以後問:“你有什麼東西忘記了嗎?”

他笑著回答道:“我再買一瓶上好的蜂蜜。”

售貨員很驚奇,說道:“你不是剛剛才買了一瓶嗎?”

他笑著說:“那瓶蜂蜜剛才被我不小心打碎了。”

售貨員就給他重新打了一瓶蜂蜜,然後一邊打一邊對他說:“我很奇怪,為什麼你把蜂蜜瓶打碎了還這麼開心呢?”

智者哈哈大笑,然後對他說:“我每天都很快樂,不會因為把蜂蜜瓶打碎了而不快樂啊。蜂蜜瓶既然都已經被打碎了,那麼傷心難過又有什麼用呢?對我又有什麼幫助呢?”

我們在人生當中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犯了錯誤以後,該怎麼做呢?是悲天憫人,自怨自艾,還是以平和的心態麵對,把過去的一筆勾銷,重新開始呢?

我們應該向故事中的那個智者學習,不為打碎的蜂蜜瓶浪費時間。隻有把過去的失敗都拋開,才能以嶄新的心態去麵對新的生活。

隻有像那個智者一樣擁有平和的心態,我們才能每天都像他那麼快樂。

10被挫折打倒的應聘者

鬆下幸之助是日本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創立的鬆下企業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企業。幾年前,這個企業裏曾經發生過一件耐人尋味的事。

有一次,鬆下公司招收10名基層管理人員,報名的人很多,經過層層的篩選,最後用計算機評出了10名獲勝者。公司按照那個結果下發了那10個人的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