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洛陽十三朝 一賦成名話魏都(1 / 3)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是我國被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是中國建都較早、朝代較多、曆史較長的都城,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聖城(耶路撒冷、麥加、洛陽、雅典)”之一。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洛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製,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洛陽在曆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建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裏的南北水運網。中華民族最早的曆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

從此,周公“製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裏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裏完成了曆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穀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

魏國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誥曰:“異乎交益之士,蓋音有楚夏者,土風之乖也;情有險易者,習俗之殊也。雖則生常,固非自得之謂也。昔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聊為吾子複玩德音,以釋二客競於辯囿者也。

“夫泰極剖判,造化權輿。體兼晝夜,理包清濁。流而為江海,結而為山嶽。列宿分其野,荒裔帶其隅。岩岡潭淵,限蠻隔夷,峻危之竅也。蠻陬夷落,譯導而通,鳥獸之氓也。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為喉,不以邊垂為襟也。長世字甿者,以道德為藩,不以襲險為屏也。而子大夫之賢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麗皇極。思稟正朔,樂率貢職。而徒務於詭隨匪人,宴安於絕域。榮其文身,驕其險棘。繆默語之常倫,牽膠言而逾侈。飾華離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非醇粹之方壯,謀踳駁於王義。孰愈尋靡{艸汧}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劍閣雖,憑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洞庭雖濬,負之者北,非所以愛人治國也。彼桑榆之末光,逾長庚之初輝。況河冀之爽塏,與江介之湫湄。故將語子以神州之略,赤縣之畿。魏都之卓犖,六合之樞機。

“於時運距陽九,漢網絕維。奸回內贔,兵纏紫微。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變為煨燼,故荊棘旅庭也。殷殷寰內,繩繩八區,鋒鏑縱橫,化為戰場,故麋鹿寓城也。伊洛榛曠,崤函荒蕪。臨菑牢落,鄢郢丘墟。而是有魏開國之日,締構之初。萬邑譬焉,亦獨焠麋之與子都。培塿之與方壺也。

“且魏地者,畢昴之所應,虞夏之餘人。先王之桑梓,列聖之遺塵。考之四隈,則八埏之中;測之寒暑,則霜露所均。卜偃前識而賞其隆,吳劄聽歌而美其風。雖則衰世,而盛德形於管弦;雖逾千祀,而懷舊蘊於遐年。爾其疆域,則旁極齊秦,結湊冀道。開胸殷衛,跨躡燕趙。山林幽岟,川澤回繚。恒碣碪於青霄,河汾浩涆而皓溔。南瞻淇澳,則綠竹純茂;北臨漳滏,則冬夏異沼。神鉦迢遞於高巒,靈響時驚於四表。溫泉毖湧而自浪,華清蕩邪而難老。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厥田惟中,厥壤惟白。原隰畇畇,墳衍斥斥。或嵬罍而衤複陸,或黋朗而拓落。乾坤交泰而絪縕,嘉祥徽顯而豫作。是以兆朕振古,萌柢疇昔。藏氣讖緯,閟象竹帛。迥時世而淵默,應期運而光赫。暨聖武之龍飛,肇受命而光宅。

“爰初自臻,言占其良。謀龜謀筮,亦既允臧。修其郛郭,繕其城隍。經始之製,牢籠百田。畫雍豫之居,寫八都之宇。鑒茅茨於陶唐,察卑宮於夏禹。古公草創,而高門有閌;宣王中興,而築室百堵。兼聖哲之軌,並文質之狀。商豐約而折中,準當年而為量。思重爻,摹大壯。覽荀卿,采蕭相。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遐邇悅豫而子來,工徒擬議而騁巧。闡鉤繩之筌緒,承二分之正要。揆日晷,考星耀。建社稷,作清廟。築曾宮以回匝,比岡隒而無陂。造文昌之廣殿,極棟宇之弘規。崶若崇山嚬起以崔嵬,髧若玄雲舒蜺以高垂。瑰材巨世,參差。枌橑衤複結,欒櫨疊施。丹梁虹申以並亙,朱桷森布而支離。綺井列疏以懸蒂,華蓮重葩而倒披。齊龍首而湧霤,時梗概於滮池。旅楹閑列,暉鑒抰振。榱題黮,階盾嶙峋。長庭砥平,鍾虡夾陳。風無纖埃,雨無微津。岩岩北闕,南端逌遵。竦峭雙碣,方駕比輪。西辟延秋,東啟長春。用覲群後,觀享頤賓。